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抗性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抗性基因的鉴定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抗性基因在水稻抗稻瘟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已有大约100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出和500个抗病基因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被鉴定和定位的基因中,已有37个基因被成功克隆;在不同的育种方法中,基因工程育种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最直接的方法。【结论】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是抗性育种的基础,抗性基因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快速有效的选育出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病品种。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山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南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调查65个春玉米种植户的产量、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结果表明,该区域春玉米平均产量为9.4 t/hm2,80%的调查农户春玉米产量处在适中及偏低以下水平(<10.5 t/hm2)。春玉米生产中N、P2O5、K2O养分的平均用量分别为353、253、370 kg/hm2,其中,化肥N、P2O5投入分别为314、175 kg/hm2,K2O全部来自有机肥。有机肥以牛粪为主(施用比例达89.2%),平均用量为25.6 t/hm2。氮、磷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是31.6、61.1 kg/kg;46.2%农户的化肥N施用量为300~400 kg/hm2,52.3%农户的化肥P2O5用量为100~200 kg/hm2;72.3%、83.0%的农户分别施用过量的化肥N、P2O5;化肥种类以二铵、尿素为主(施用比例分别达86.2%、83.1%)。该区域氮磷化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6.8%和37.1%,宁南山区春玉米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条件下,化肥氮磷减施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春玉米 宁南山区 产量 有机肥 化肥用量 化肥偏生产力 减施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系)在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两种直播栽培方式下的比较试验,研究其茎蘖消长、产量及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的株高在播后上水条件下最高,其次是插秧,保墒旱直播株高最低,分蘖表现为插秧栽培方式下明显高于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穗数、穗长、穗粒数在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方式下明显高于插秧对照的有8份,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保墒旱直播栽培条件下最高,其次是插秧方式,播后上水栽培方式下最低;与插秧对照相比,除宁粳38、宁粳49、181外其余参试材料产量在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下表现较低。

关键词: 水稻 保墒旱直播 播后上水 性状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娃娃菜品种在宁南山区的适应性评价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娃娃菜品种及客观评价优势品种的栽培适应性,以当地主栽品种春玉黄为对照进行大田栽培品比筛选试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娃娃菜品种的栽培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娃娃菜品种的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田娃、春秋贝贝、韩童、金娃较对照产量分别高1.91%、1.78%、0.76%和0,韩童、金娃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分别高7.03%和3.13%,金皇后、黄妃、春秋贝贝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高8.45%、3.29%和2.8%,金娃、一品香、韩童可溶性糖较对照分别显著高45.79%、29.58%、27.38%,韩童、春秋贝贝、黄宝宝、金娃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构建了以产量、品质性状因子为前2个主成分的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当地主栽品种春玉黄(ck)的有韩童、春秋贝贝、金娃、田娃、帝国、金皇后等6个品种,可作为今后宁南山区露地娃娃菜栽培优势品种发展。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娃娃菜品种 产量 主成分分析 栽培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春4号*河东乌麦F2:5家系遗传图谱构建与籽粒蛋白质性状QTL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适应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绿色优质高效品种选育和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后代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对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与籽粒蛋白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蛋白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育种中间材料和QTL.结果表明:用197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构建了包括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342.6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89 cM;蛋白质性状在F2:5家系出现较大分离,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4.49%、30.96%)介于双亲该性状之间,稳定时间的群体平均值(10.86 min)均超过高亲;粗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的超中亲比例分别达50.81%、77.82%、50.00%,超高亲比例分别达21.77%、59.27%、22.98%;籽粒蛋白质性状3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22个标记共检测到36个籽粒蛋白质QTL,分别为14个粗蛋白质含量QTL、6个稳定时间QTL和16个湿面筋含量QTL,涉及1A、2A、3A、5A、7A、1B、2B、6B、1D、2D、3D、4D、5D、6D、7D等15条染色体,36个QTL的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4.9,表型贡献率为3% ~6%,加性效应为-1.71~1.17,有11个标记所在的位点存在籽粒蛋白质性状QTL富集区.

关键词: 小麦;家系;遗传图谱;蛋白质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害虫种群区域性生态调控的系统策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害虫种群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和生态调控已经成为近十年来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害虫生态调控的防控技术表现了可持续和绿色等特征,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的生态调控系统策略还不完善,很多仍需依赖传统的化学防治为辅助。面对农业害虫区域性灾变的重大农业生态学问题,本文总结了害虫种群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包括区域性、异质性、扩散性、突发性、协同性五大特征;重点阐述了害虫种群区域性生态调控的系统策略,形成了预防性管理、靶向式调控、成灾后治理三位一体的害虫"防控治"生态调控体系,协调多种生态调控技术在区域水平内"防控治"才能有效遏制害虫种群的持续暴发;对害虫种群的区域性管理进行了展望,未来害虫种群的区域性生态调控不仅要考虑经济指标,还需要具备安全、高效、精准、可持续四大核心特点。因此,害虫种群的区域化生态调控是未来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调控 区域性管理 害虫 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性碳磷输入对宁夏灌淤土磷素变化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引黄灌区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为背景,以灌淤土为研究基础,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水旱轮作淹水培养90 d后灌淤土磷素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性鸡粪、秸秆生物炭和磷肥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灌淤土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幅在6.4%~165.2%之间,输入外源性鸡粪与对照相比土壤Ca-P提升了88.4%,且随施磷水平增加无机磷(Pi)占土壤总磷比例提高。输入外源性秸秆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O-P含量,与施磷量的高低差异不显著,添加外源性鸡粪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较秸秆生物炭提升45.9%和45.4%。施用外源性鸡粪和秸秆生物炭前者较后者无机磷总量增加176.1 mg/kg,增幅34.5%,但无机磷占全磷相对比例后者较前者平均提高了8.5%,这可能与外源性鸡粪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全磷增量大小不同有关。

关键词: 外源性碳磷 宁夏 灌淤土 磷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lⅣ、LN及HSPG在滩羊皮肤组织的分布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Masson三色染色、Gomori银浸染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IPP统计分析出生后第35天的宁夏滩羊的二毛皮皮肤的组织学特性,比较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在滩羊皮肤的分布特征,为解析滩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滩羊皮肤表皮层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层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lⅣ在二毛皮毛囊毛根和内根鞘强阳性表达;LN在角质层呈强阳性表达,在次级毛囊的内根鞘和外根鞘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HSPG在角质层、初级毛囊的内跟鞘和外根鞘、皮脂腺等结构均呈弱阳性表达。统计表明,ColⅣ及LN在滩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极显著高于HSPG(P<0.01)。滩羊二毛皮形成次级毛囊围绕初级毛囊的毛囊群结构,皮肤中大量网状纤维分布于毛根、次级毛囊外根鞘及间质结缔组织,ColⅣ及LN与次级毛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滩羊绒毛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滩羊 二毛皮 Ⅳ型胶原蛋白 层粘连蛋白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纹雏蝗抗寒特性和高温耐受力及其机制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抗寒和高温耐受能力及其抵御机制,本研究测定白纹雏蝗过冷却点、冰点值及其对高温的耐受力,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白纹雏蝗在24、28、32、36、40、44和48℃不同温度下抗逆物质的积累量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纹雏蝗卵的过冷却点值为-22.58℃,冰点值为-30.20℃。随着温度上升,白纹雏蝗的死亡率增加,在24~36℃温度范围,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低于20.00%;44℃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和63.33%,当温度上升至48℃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00%。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均随着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36℃时,雌、雄成虫体内海藻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95μg/g和0.197μg/g。白纹雏蝗雄虫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雌成虫偏高,36℃时,雌、雄成虫比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10和84.70。在不同温度下,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抗逆物质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其中,雌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均在32℃达到最高,分别为74.18、51.62和117.35 mg/g,雄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分别在32、36和28℃温度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19、39.38和104.57 mg/g,不同温度下雌、雄成虫体内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差异显著。说明白纹雏蝗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并通过积累体内海藻糖含量增加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和调节自身体内脂肪酸的含量防止因水分过度蒸发抵御高温环境。

关键词: 草原 白纹雏蝗 抗寒性 耐高温能力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天然草地植被碳储量特征及构成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广泛分布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天然草地植被总碳储量。结果表明:宁夏天然草地地上植被、地下根系及主要灌木平均含碳率为0.40,枯落物平均含碳率为0.39。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的植被总碳储量分别为470.26、192.23、117.17和83.36 g·m-2,其中,地上植被碳储量分别为87.35、68.50、59.32和40.05 g·m-2,地下根系碳储量分别为344.29、108.83、50.65和30.29 g·m-2,枯落物碳储量分别为38.62、14.91、7.19和13.03 g·m-2,且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地下根系碳储量是构成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总碳储量的主体,地上植被碳储量是构成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总碳储量的主体,且地下根系碳储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宁夏天然草地植被总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分布的南部区域碳储量明显高于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分布的中北部区域。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地 植被碳储量 碳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