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不同培肥措施对银北灌区土壤盐碱特性、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银北灌区盐碱地不同培肥措施下的土壤盐碱特性和作物生长情况,通过3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量化肥、秸秆、生物有机肥应用后对土壤盐碱特性、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播前土壤表现为对照脱盐碱化现象最明显,而高量生物有机肥和高量化肥有增加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在降低玉米生长前期耕层土壤pH值方面较显著;(2)高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株高和增加玉米茎粗方面优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中低量化肥,玉米株高、茎粗随着有机肥和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3)在增加玉米穗长、穗粗和穗粒重方面,单施化肥措施优于单施秸秆或生物有机肥;在增加玉米百粒重方面,秸秆还田与化肥措施效果相当;培肥第3年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为:施用生物有机肥T4>T3>T2,施用秸秆T6>T7=T5,施用化肥T10>T9>T8,配施处理T11>T12,玉米产量随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生物有机肥,而中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高量和低量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相比,试验区连续3年配施生物有机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已表现出优势,而配施秸秆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尚未发挥优势,秸秆还田相对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存在滞后效应.

关键词: 银北灌区;培肥措施;土壤盐分;土壤pH值;玉米生长;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20mays20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20graminearum20species20complex)、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equiset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关键词: 宁夏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TEF序列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2.0±3.0) kg的滩羊羔羊45只,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公羔8只,母羔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和10%的地椒。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3组滩羊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滩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背最长肌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1组滩羊背最长肌中C8∶0与C16∶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的比例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的地椒可以改善滩羊的肉品质,添加5%的地椒可改善滩羊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关键词: 滩羊 地椒花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川大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病原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于2018—2019年从宁夏银川贺兰、兴庆和永宁地区大豆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田间试验明确6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离纯化获得126株镰刀菌,属于4个种,分别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和短肥镰刀菌(F. brachygibbosum),占比分别为51.59%、24.60%、13.49%和10.32%。4种镰刀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造成根腐病症状。供试6种种衣剂在播种后20天的防治效果均在65%以上,60天后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造成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短肥镰刀菌。供试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大豆成株期防治效果下降。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镰刀菌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全区49个固定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宁夏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4种天然草地,0~4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23、12.84、5.76和3.82 g·kg-1;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43、5.75、2.58和2.29 kg·m-2,且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2)4种典型天然草地土样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75~7.43 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102.52~554.77 mg·kg-1,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为69.66~89.61 mg·kg-1,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56、1.44、0.62和0.48 kg·m-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18.31、170.50、81.99和68.26 g·m-2,均为草甸草原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05);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6、35.21、37.22和43.14 g·m-2,表现为荒漠草原显著大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05).3)4种典型天然草地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为18.42%~29.72%,温性草原最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比为1.54%~3.83%,草甸草原最低;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为0.23%~2.01%,表现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温性草原>草甸草原,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土壤容重及pH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见,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差,温性草原土壤有机碳活性大,土壤有机碳碳库的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宁夏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不应被低估.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输入对砾石土水肥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生物炭输入对砾石土水分养分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调节作用,在贺兰山东麓开展了2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用量生物炭输入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升高,<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结构明显改善;生物炭施用量6000 kg/hm2以上,可显著提高土壤0~80 cm土体贮水量超过30%,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且显著促进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优化了果穗长,进而提高了葡萄产量,改善了葡萄品质,基于理论产量模拟最佳生物炭输入量为7260 kg/hm2。因此,贺兰山东麓砾石土酿酒葡萄园,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补施生物炭7260 kg/hm2可快速构建土体,保蓄土壤水分养分,有利于推进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砾石土 生物炭 水稳性团聚体 水分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层次-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无核鲜食葡萄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银川引种的10个无核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优良品种,为宁夏地区鲜食葡萄发展提供可开发资源的科学依据.对供试品种的14个基本品质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应用层次一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无核鲜食葡萄品质,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层次一关联度分析中,建立了3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即为果实综合品质,准则层分为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权重值为0.6,外观品质权重值0.4,指标层香味、风味权重赋值最高,分别是0.1535和0.1413,而单粒重和单穗重是影响外在品质的重要因素,权重值是0.1087和0.1062,'瑞峰无核'的外观品质表现最好,加权关联度是0.7477,'爱神玫瑰'的内在品质表现最好,加权关联度是0.9131,综合品质表现最优是'爱神玫瑰',其次是'无核翠宝',然后是'夏黑',加权关联度依次是0.8006、0.7732、0.7291;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332%,第一主成分的总酸、固酸比、糖酸比、风味和香味起主要影响;第二主成分的果皮厚度、果粒整齐度、单穗重和果穗紧密度对其影响大;第三主成分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风味对其的影响大;第四主成分的着色一致性和维生素C含量对其的影响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无核翠宝',其次是'夏黑',然后是'爱神玫瑰',得分依次是1.31、1.17、1.02,综合得分最低的是'无核白鸡心',得分为-2.11.两种分析方法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均是'无核翠宝'、'爱神玫瑰'和'夏黑',排名末位的均是'无核白鸡心',可作为今后优良品种区试推广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层次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综合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补播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补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P<0.05)。在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混播>封育未补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封育未补播>禾本科+豆科混播>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短期内0~20cm土层是4种补播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20~40cm土层是封育未补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因此,应加强长期监测,并在兼顾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人工恢复措施。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补播模式 封育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蒿多糖组合制剂对滩羊羔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蒿多糖不同组合制剂对滩羊羔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 g/d沙蒿多糖+5.5 g/d包被丁酸钠、5.5 g/d沙蒿多糖+5.5 g/d丁酸甘油酯和5.5 g/d沙蒿多糖+1.1 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滩羊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2)试验2组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2组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瘤胃液中软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和丝状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试验2组瘤胃液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试验3组瘤胃液中蓝藻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4)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瘤胃液中理研菌科RC9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解琥珀酸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瘤胃液中Sharpe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假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3组瘤胃液中理研菌科RC9和Sharpe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0.05),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增加的趋势(0.05≤P <0.10)。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沙蒿多糖组合制剂均可提高滩羊羔羊菌群多样性,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且以添加沙蒿多糖+包被丁酸钠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沙蒿多糖 滩羊 菌群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旨在从土壤抗冲性角度为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和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4种林型(山杏纯林、山桃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的水文物理指标和土壤抗冲系数.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持水性能与抗冲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大小排序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其中山杏*柠条混交林的含量最高;最大持水量为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大小均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沙棘林;4种林型的土壤抗冲系数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的相关性最好.通过上述分析,总体表现出山杏*柠条混交林优于其他3种林型,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

关键词: 宁南黄土区 人工林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土壤抗冲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