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砧木对霞多丽和美乐葡萄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砧木对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宁夏产区酿酒葡萄生产中筛选适宜的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以霞多丽和美乐为接穗,分别与3种砧木嫁接,研究了砧木对2种葡萄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霞多丽嫁接在5BB、1103P和110R 3种砧木上对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1103P显著提高主干粗度、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增强生长势的效应最为明显;5BB显著提高了霞多丽果实中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1103P则降低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累积,使可滴定酸含量升高,110R对糖酸含量影响不显著;1103P和110R显著降低了霞多丽果实总酚含量,5BB和1103P显著提高了果实花青素含量。3种砧木对霞多丽单株产量无显著影响。美乐嫁接在140R、5BB和SO4 3种砧木上明显减缓生长,其中以140R为砧木显著降低主干粗度、新梢长度和粗度、叶面积及SPAD值,减弱生长势效应最为明显;SO4显著降低美乐果实还原糖含量、提高可滴定酸含量,5BB对果实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140R对糖酸含量影响不显著;3种砧木均提高了美乐果实单宁和花青素含量,其中140R嫁接苗单宁含量与自根苗差异显著,SO4、140R嫁接苗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自根苗;砧木5BB显著提高美乐单株产量。综上,霞多丽以5BB为砧木综合表现最好;对于美乐,自根苗表现最好,5BB在稳定树势、保持品质、提高产量方面的综合表现优于140R和SO4。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砧木 生长 产量 内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蒙、沙生冰草、扁穗冰草、细茎冰草、老芒麦、披碱草、新麦草、长穗偃麦草和格林针茅)的耐盐能力,分析不同盐浓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选择耐盐力高的种植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10种牧草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NaCl溶液[0(CK)、0.2%、0.4%、0.6%、0.8%、1.0%、1.2%和1.4%]模拟盐胁迫对其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势(RGP)、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胚芽长(RGL)、相对胚根长(RRL)和相对活力指数(RVI)6个指标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8个盐胁迫浓度对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均表现为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强,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0.2%)盐胁迫下,种质材料沙生冰草和细茎冰草种子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均有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00.76%、106.10%和106.72%、160.87%,对种质材料J发芽率有促进作用,相对发芽率为对照的120.00%,但对其发芽势无影响;种质材料细茎冰草、新麦草和披碱草种子胚芽长较对照有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24.76%、122.26%和112.76%;种质材料E、I和J种子活力指数有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31.62%、104.73%和118.27%;8个浓度梯度的NaCl盐溶液对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胚根长均有抑制作用。【结论】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耐盐性强弱排序为D(扁穗冰草)>J(长穗偃麦草)>G(老芒麦)>A(蒙古冰草-宁夏)>H(格林针茅)>C(沙生冰草)>E(细茎冰草)>F(新麦草)>B(蒙古冰草-内蒙)>I(披碱草)。

关键词: 盐胁迫 禾本科牧草 萌发期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多样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宁夏不同区域欧李Cerasus humilis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5-9月采用诱捕器诱集法对宁夏3个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标本4 743头,隶属于10目46科101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小长蝽Nysius ericae、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红翅伪叶甲Lagria rufipennis、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艾箭蚁Cataglyphis aenescens和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为优势种。宁夏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候磨欧李园、玉泉营欧李园、施记圈子欧李园;集中性概率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施记圈子欧李园、玉泉营欧李园、候磨欧李园。相似性分析显示:玉泉营欧李园与施记圈子欧李园在8月的昆虫群落结构中等相似(0.60)。害虫与天敌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梨小食心虫与多异瓢虫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长蝽与多异瓢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红翅伪叶甲与艾箭蚁呈显著正相关(P<0.05);双斑萤叶甲与丽草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相对于玉泉营欧李园和施记圈子欧李园,候磨欧李园的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图2表5参25

关键词: 欧李 种植区 昆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59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开展大豆品种炭疽病抗性鉴定,为筛选抗病品种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鉴定了2011—2019年共590份大豆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结果】鉴定出高抗品种(HR)、抗病品种(R)、中抗品种(MR)、中感品种(MS)、感病品种(S)和高感品种(HS)的数量分别为0、70、143、219、148和10份,比率分别为0、11.86%、24.24%、37.12%、25.08%和1.69%。不同年份间抗性品种比率(RR)范围为13.64%~68.00%,其中:2013年抗性品种的比率最高,为68.00%;其次的2012年抗性品种比率为52.00%;2016年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13.64%。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S1)、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S5)、福建省大豆新品种组(S6)和其他新品种组(S7)抗性品种的比率范围为5.89%~69.23%,其中: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69.23%;其次为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抗性品种比率为57.69%;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5.89%。【结论】鉴定结果表明,590份大豆品种(系)中,抗病和中抗品种占比为36.10%,没有对炭疽病高抗的品种;春播鲜食大豆缺乏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关键词: 大豆 炭疽病 抗病性鉴定 平头炭疽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含量以及不同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西北半干旱区彭阳县白阳镇、城阳乡和草庙乡,采用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取样的研究方法,在地膜玉米的成熟期进行整株取样,围绕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碳氮比(C/N)变化趋势,开展土壤碳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测定玉米籽粒的产量组成和实际产量,深入理解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理.对指导农田生态系统合理培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和生产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耕层土壤SOC,TN含量及C/N分别分布于4.00~14.00 g/kg,0.80~1.30 g/kg,5.00~13.00之间,且TN随SOC呈上升趋势.总体看,一定阈值内,土壤SOC,TN含量及C/N增加,对玉米增产呈现积极的正效应.耕作层土壤SOC含量为4.00~14.00 g/kg,SOC含量每增加1 g/kg,玉米增产0.79%~12.20%.耕作层土壤TN 0.80~1.1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增产4.6%~12.40%;TN含量1.10~1.3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减产11.86%~20.05%.耕层土壤C/N在5.00~13.00时,玉米增产1.55%~24.09%.在其他既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西北半干旱区存在通过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来增加作物产量的潜力.一定阈值内,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壤碳氮含量对西北半干旱地区节本增效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研究土壤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地膜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品种改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荞麦 生产 育种技术 产业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寄生类药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资源,其寄生分子机制是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寄生类药用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独脚金(Striga asiatica)和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为代表,综述了其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与寄主之间寄生识别和物质交流等方面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深入研究、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分子机制 菟丝子 独脚金 肉苁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根素水乳剂对连作辣椒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的辣根素水乳剂进行不同剂量的调制,分析不同药量处理对连作辣椒生长、光合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辣根素水乳剂改善了连作辣椒的生长特性,提高了辣椒株高、茎粗等生物量;同时改善了土壤酶活性,有效提升了连作辣椒的生长活力;不同体积质量分数辣根素水乳剂对土壤及辣椒植株生长的改善能力不同,需要科学调配到最优体积质量分数。

关键词: 辣根素 连作 辣椒 光合特性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对宁夏水稻籽粒灌浆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耐盐碱水稻品种吉粳105和盐碱敏感品种宁粳47号作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盐碱浓度的土壤胁迫处理下,比较2个水稻品种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增重及穗部性状等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对盐碱胁迫加重的情况下,2个水稻品种强势粒灌浆速率减慢,开始灌浆时间提早,达到灌浆峰值时间缩短,强势粒增重量减小,随着盐碱胁迫梯度加重,2个水稻品种弱势粒开始灌浆时间推迟.2个水稻品种的强势粒籽粒增重都明显高于弱势粒,吉粳105先于宁粳47号达到干物质积累的高峰.在不同梯度盐碱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均受盐碱胁迫抑制作用明显,相对而言,1次枝梗性状比2次枝梗性状稳定,受盐碱胁迫作用变化不明显,2个水稻品种穗部粒重的减少都受枝梗千粒重及枝梗数减少共同影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梯度盐碱胁迫下较对照均降低,降低幅度与盐碱胁迫成正比,水稻产量降低主要表现为枝梗数和千粒重的降低.

关键词: 水稻;盐碱胁迫;灌浆速率;穗部性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水稻RIL群体的稻瘟病抗性QTL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和利用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稻瘟病品种,以抗稻瘟病亲本京宁11(父本)和感稻瘟病亲本2013ZJP-3(母本)培育的包含189份株系的F6和F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99对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同时,利用宁夏地区优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鉴定,并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对叶瘟抗性和穗颈瘟抗性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F7群体的抗叶瘟性状呈连续性分布,且大部分材料偏向于抗病亲本京宁11。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QTL:与叶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6、6、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达到5%~8%,其中贡献率最大的QTL位于6号染色体上;与穗颈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10、10、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8%;与综合抗病指数有关的QTL有3个,位于6、10、10号染色体;此外,在10号染色体上的RM1125单标记区间内有2个控制穗颈瘟与综合抗病指数的QTL,分别解释了8%、6%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分别为-0.75、-0.40,这个QTL对应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于父本京宁11。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稻瘟病 叶瘟 穗颈瘟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