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酵母硒对滩羊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硒蛋白基因表达以及富集规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硒蛋白基因表达以及组织器官硒含量的影响,进而评价酵母硒对滩羊的生物安全性,揭示硒在滩羊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选取体重[(32±2)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选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硒含量为0.16 mg/kg,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94、105.46、258.51、564.60 mg/kg酵母硒,使饲粮硒含量分别为0.25(Ⅰ组)、0.50(Ⅱ组)、1.00(Ⅲ组)、2.00 mg/kg(Ⅳ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对滩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Ⅰ组相比,Ⅲ组滩羊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滩羊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显著降低(P<0.05).3)与Ⅰ组相比,Ⅲ组滩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二次极显著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滩羊肝脏硫氧还原白还原酶1(TXNR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二次极显著下降(P<0.01),甲状腺激素脱碘酶1(DIO1)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线性显著下降(P<0.05).各组之间滩羊肌肉硒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Ⅳ组滩羊血清硒含量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滩羊背肌、肝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腺、十二指肠硒含量呈二次极显著增加(P<0.01),脾脏、睾丸硒含量呈线性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以酵母硒为补充硒源,饲粮硒含量在0.25~2.00 mg/kg时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硒蛋白基因表达以及组织器官硒含量均无不良影响;饲粮硒含量达2.00 mg/kg时饲喂滩羊是安全的.滩羊血清及组织器官硒富集量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关键词: 酵母硒;生物安全性评价;滩羊;血常规;硒蛋白基因表达;硒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后茬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春55号、宁春50号和农麦4号三个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分别喷施甘草根系分泌物草酸、乳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蒸馏水(对照组),采用随机裂区设计,分析喷施不同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及籽粒中蛋白质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在DIBP处理下的株高、穗长均显著增高,在草酸处理下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增高。在籽粒品质方面,3种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处理显著降低了宁春55号和宁春50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乳酸和DIBP处理提高了农麦4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12种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春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农麦4号在草酸、乳酸、DIBP处理下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提高,在DIBP和乳酸处理下必需氨基酸占比显著提高。本试验结果对研究甘草根系分泌物对春小麦的影响以及甘草种植地后茬春小麦品种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草酸 乳酸 DIBP 春小麦 产量性状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制度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优势品种与灌溉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升精量灌溉水平。【方法】采用二因素条区设计,以当地酿酒葡萄优势品种赤霞珠(V1)、马瑟兰(V2)、梅鹿辄(V3)、西拉(V4)、黑比诺(V5)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灌水量4 500 m3/hm2为对照(W1),另设4个灌水量,分别为4 050 m3/hm2(W2)、3 600 m3/hm2(W3)、3 150 m3/hm2(W4)、2 700 m3/hm2(W5),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酿酒葡萄优势品种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各酿酒葡萄品种基径粗由大到小排序为:V3、V2、V4、V1、V5。各酿酒葡萄品种间光合速率(P<0.01)、蒸腾速率(P<0.05)和叶片气孔导度(P<0.01)差异显著;不同灌溉制度对生长发育、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V2在W4处理下基径粗最大为14.62 cm,V3、V4、V5分别在W3、W4、W1处理下基径粗最大分别为11.24、12.51、11.14 cm。W3处理下V2 SPAD值最高为42.50,W5处理下V4 SPAD值最低为28.91;品种和灌水交互作用,V1在W3处理下总产量高达4 256.7 kg/hm2,总酚量最高达4.88 g/kg;V2在W3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量高达26.6%、总酚量为4.43 g/kg;V3在W1处理下品质及产量俱佳,总产量最高为4 425.3 kg/hm2;V4表现出对水分需求大,W1处理下基径粗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另外光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V5在W3处理下还原糖量最高达20.81%,总花色苷量最高达2.83 g/kg。【结论】赤霞珠、马瑟兰及黑比诺的灌溉制度均以W3处理最优,适合于梅鹿辄和西拉的最优灌溉制度为W1处理。

关键词: 滴灌量 酿酒葡萄 产量 品质 葡萄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14-3-3蛋白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4-3-3蛋白(GRF)基因家族通过与靶蛋白相互作用,广泛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生理代谢过程,在植株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辣椒(Capsicum annuum)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鉴定得到15个辣椒14-3-3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aGRF1~CaGRF15。系统分析了CaGRF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组织及冷胁迫表达,并对CaGRF蛋白互作网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根据进化关系CaGRF家族成员被分为ε类和非ε类,ε类CaGRF含有更多外显子和内含子;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CaGRF启动子中有多个响应激素、胁迫、光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表明CaGRF各成员在辣椒各组织和冷胁迫响应中特异性表达;蛋白互作网络预测发现CaGRF可能与氮代谢、质子转运、转录调控相关蛋白互作。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辣椒14-3-3家族成员功能及调控途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辣椒 14-3-3基因家族 GRF 全基因组鉴定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沙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4-2、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关键词: 覆沙;盐碱地;枸杞;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建立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方法研究

中国油脂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品种的77份合格食用植物油、28份不合格植物油和118份地沟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极管阵列近红外光谱仪,以10 nm为步长对所有样品进行950~1 650 nm全波段扫描,通过对不同组别扫描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建立特征波长下不同组别的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及不合格植物油。结果表明:通过统计学分析手段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分类准确率为96.0%,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5.5%,该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判定准确率达到95%以上。表明基于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鉴别地沟油的分析是可行的,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样品用量小等特点,可作为地沟油快速筛查方法使用。

关键词: 地沟油 食用植物油 近红外光谱扫描 特征波长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燕麦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有机改良措施对盐碱土壤盐分及燕麦品质的影响,于2016—2018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盐碱试验地连续种植燕麦,调查了对照(CK)、菌肥(F)、腐熟秸秆(S)及菌肥与腐熟秸秆配施(FS) 4个处理下土壤p H、水溶性盐基离子浓度及燕麦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种植燕麦,各处理0~40 cm土壤p H、含盐量和土壤盐离子Ca2+、Mg2+、Na+、HCO3-+CO32-和SO42-浓度逐渐降低,但土壤K+和Cl-含量增加;较2016年改良前相比,2018年CK、F、S、FS处理土壤阳离子(Ca2+、Mg2+、Na+)总量分别降低80.22%、82.78%、78.24%、80.87%,SO42-分别降低63.91%、77.87%、56.27%、80.88%,土壤K+含量分别增加142.00%、171.88%、49.65%、93.28%;连续改良3年后,2018年FS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燕麦籽粒粗蛋白含量4.04%、粗脂肪含量9.09%、K+含量6.30%及Na+含量40.00%,显著提高燕麦植株粗蛋白21.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2.0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4.25%及K+含量71.24%,降低燕麦植株粗脂肪含量6.34%;改良过程中,与对照相比,FS处理土壤特性与燕麦品质的相关性减弱。因此,腐熟秸秆配施菌肥可有效缓减盐碱地土壤盐害,提高燕麦籽粒和饲草品质。

关键词: 盐碱地 菌肥 腐熟秸秆 土壤盐分 燕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对连作辣椒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植物秸秆完全腐解对种植作物连作及土壤的影响作用,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重点研究玉米秸秆、万寿菊秸秆以及芹菜秸秆腐解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秸秆腐解提高辣椒的株高、茎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较辣椒株高和茎粗分别提升5%、2.9%、3.3%以及8.7%、7.6%、7.7%,达到显著水平;②相比对照组,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的秸秆腐物均能显著促进辣椒根系的生长发育,其中万寿菊秸秆腐物对根系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辣椒植株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相比对照组均增加24.49%、46.62%、76.92%和31.63%;③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对辣椒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对照组,增加29.19%、56.07%和30.16%,差异显著;④作物的秸秆均能改善土壤的pH、电导率以及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增强土壤的酶活性,不同作物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改善辣椒等经济作物连作的土壤活性及生产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秸秆腐解;连作辣椒;土壤微生物;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光谱遥感的盐渍化评价指数对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度预测的适用性分析

国土资源遥感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土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快速获取土壤盐度信息、监测土壤盐度变化对干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壤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宁夏平原土壤盐渍化较重的银北灌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采集的52个土壤样本和同时期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法对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的土壤盐渍化评价指数与实测土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的相关关系和拟合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采样时期研究区土壤盐度较轻,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土壤样本合计占比82.68%;(2)盐度指数与土壤EC的相关性整体高于植被指数,全样本中盐分指数S3(salinity index 3,S3)、盐分指数S5(salinity index 5,S5)、盐分指数S6(salinity index 6,S6)和盐分指数SI(salinity index,SI)与土壤EC的相关性均达到0.50以上;(3)全样本中与土壤EC拟合度较高的为盐分指数S2(salinity index 2,S2),S3,S5和SI,其中S5的表现最好(R2=0.406),不同盐度水平下指数与土壤EC的拟合度随土壤盐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中重度盐渍化中指数与土壤EC的拟合度最高的为指数S1(salinity index 1,S1)(R2=0.730)和S2(R2=0.724);(4)拟合模型中,基于Cubic模型、Quadratic模型和S模型计算的评价指数与土壤EC的拟合度较高。本研究分析了多种土壤盐渍化评价指数在银北灌区土壤盐度监测中的适用性,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为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度遥感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盐分指数 植被指数 曲线拟合 Landsa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水水平对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真菌的积累,并提高了结皮层及中间土层全氮(TN)含量和真菌数量,+50%降水处理提高了各土层土壤细菌数量、结皮层以及中间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C∶N、SMB-C∶SMB-N和真菌数量∶细菌数量,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SOC、SMB-C、SMB-N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显著下降;2)细菌对降水减少更为敏感,而真菌比细菌更能抵御干旱气候,土壤细菌和真菌对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3)-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恢复,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养分的恢复尤为明显,+50%降水处理导致结皮层和深层土壤养分略有退化。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土壤结皮 降水 荒漠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