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607条记录
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排放源,其中CO2排放通量达(86.72±12.46)g/m2,CH4排放量达(2.01±0.34)g/m2,N2O排放量达(7.44±0.98)mg/m2;在100 a的时间尺度上,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在晒塘阶段综合增温潜势为(157.28±24.31)g/m2,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空间较大。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 池塘 水产 温室效应 团头鲂 晒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水平(10~1,10~3,10~5,10~7 CFU/m L)接种浓度下,通过肉眼观察培养基浊度结合涂布TSA-YE平板,对TSB-YE肉汤中培养的单增李斯特菌在温度(0~30℃)、盐度(0.5%~8.5%)、pH(4.0~7.5)条件下的生长/非生长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量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位置。通过对各种生长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数据的分析,用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的界面模型,模型拟合的一致性为83.8%到89.6%,拟合结果较好。接种量对微生物生长的起点有重要影响,为微生物生长受初菌数的影响提供定量分析数据,也为建立实际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接种量 单增李斯特菌 生长/非生长界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二维Arimoto灰度熵的图像阈值分割快速迭代算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现有的Arimoto熵阈值法仅依赖于灰度直方图分布,且计算最佳阈值时需搜索整个解空间,效率不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然后,考虑图像目标和背景的类内灰度均匀性,导出了基于灰度-平均灰度级直方图的Arimoto灰度熵阈值法,并给出了中间变量的快速递推公式;最后,提出了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大大减少了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运行速度快,分割性能优于现有的5种同类阈值分割算法,分割后图像中的目标完整,边缘纹理清晰,细节更为丰富.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Arimoto灰度熵 快速迭代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源供给策略对水产养殖废水生物絮团处理效果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碳源供给策略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生物絮团处理的影响,以水产养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蔗糖、乙酸钠和甘油为碳源,分别设置不同C/N比梯度(5、10和15)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均存在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在较低C/N比(C/N比为5)时,不同碳源硝化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各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乙酸钠为碳源时,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较短(4 d),并不受C/N比的影响,而另外2组随着C/N比增加,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逐渐减少(均由24 d减少至12 d),且氨氮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其次,不同碳源和C/N比对生物絮团系统碱度的影响不同,在系统稳定阶段,乙酸钠随着C/N比增加,碱度逐渐升高,且均保持较高的浓度,不适宜水产重复利用,而蔗糖和甘油相对稳定,且均低于200 mg/L。另外,结合生物絮团沉积指数可知,生物絮团的沉降性能对絮团氨氮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C/N比时,不同碳源其EPS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C/N比增加,不同碳源EPS多糖含量的多少及变化趋势不同。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絮团 碳源 碳氮比 水质 细胞胞外多聚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牡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牡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冷藏0、4、8 d牡蛎的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可以全面反映牡蛎中菌群的物种组成及丰度信息。牡蛎体附着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弧菌目(Vibrionales)为主。在科的分类水平上,主要是弧菌科(Vibrionaceae)、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和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其中初始样品以Vibrionaceae为主,比例达36.8%;第4天样品Pseudoalteromonadaceae比例相对较高;第8天样品同样以Pseudoalteromonadaceae为主,而Shewanellaceae比例明显增加,达到19.5%。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在牡蛎初始菌群中比例前三位依次为弧菌属(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其中Vibrio在冷藏前期比例迅速下降;Shewanella和Pseudoalteromonas在系统进化关系上较为接近,在冷藏后期比例占优,可能在牡蛎腐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牡蛎的贮运保鲜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 冷藏 品质控制 牡蛎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捕捞初期适宜挤压脱壳工艺参数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验证南极磷虾挤压脱壳设备的生产效果、完善并优化船上挤压脱壳生产工艺,该文开展了不同进料速度、原料放置时间和预冷时间对得肉率和虾壳残留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刚捕捞后未经处理的磷虾,试验设备脱壳效果理想,得肉率约为25%、虾壳残留约为5%;放置时间在120 min以内的磷虾均可用作脱壳磷虾肉的生产,越新鲜的磷虾脱壳后得到的磷虾肉品质越好;对原料进行预冷来延长品质保持时间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冷冻后磷虾得肉率明显降低,实际生产中不建议采用。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脱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艺 品质控制 渔业 南极磷虾 脱壳 得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极地考察数据表达中的基础地理信息不统一,难以进行成果集成等问题,本文根据极地地理信息多源、异构、分散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模式。利用资源池调度、多级服务平滑链接、专题地图渲染服务等技术,开发了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并以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标准底图发布为例,完成了130幅极地底图数据的标准化整理制作与资源共享,所采用的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底图共享模式实现了服务接口让空间数据以地图方式在线共享;后台GIS服务引擎让地图带着空间分析功能共享;服务聚合满足多维度上的共享需求。为南北极考察成果的集成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后续南北极考察成果的表达和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 极地 地理信息 SOA 服务资源池 共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腌青鱼中木糖葡萄球菌碳源代谢能力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淡腌青鱼的腐败与其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关系,利用Biolog GENⅢ微孔板对淡腌青鱼货架期终点的特定腐败菌(木糖葡萄球菌)在5、15、25、33℃4种温度下的碳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代谢曲线进行拟合,并以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指标研究其代谢速率,分析木糖葡萄球菌利用碳源能力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能利用糖、氨基酸和羧酸类等碳源;相同温度下木糖葡萄球菌对碳源的代谢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糖、羧酸、氨基酸,其中单糖(葡萄糖、甘露糖)、双糖(蔗糖、海藻糖)、多糖及其糖类衍生物(N-乙酰-β-D-甘露糖胺、β-甲酰-D-葡糖)、氨基酸(谷氨酸、丝氨酸)和羧酸(L-乳酸)的代谢较强。木糖葡萄球菌在25℃下的延滞期最短,进入指数期最快。通过对木糖葡萄球菌在不同温度下各种碳源代谢能力的分析,为优化产品配方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淡腌青鱼 碳源代谢 葡萄球菌 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磷作用下翡翠贻贝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构建与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唑磷农药急性胁迫下翡翠贻贝雌贝性腺正反向消减杂交c DNA文库.正反向文库共有117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功能蛋白具较高同源性,假定蛋白12种,另有195个ESTs未检索到同源序列.正向文库中含有细胞周期蛋白、性激素合成蛋白、DNA修复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等一系列与生殖、应激适应和代谢相关的转录本信息,而反向文库中的差异ESTs主要涉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调控基因以及骨架蛋白.结果表明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涉及到生殖调控、能量代谢、应激适应、转录翻译调控等生理代谢的多个方面,正向文库中发现的几种生殖调控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合子DNA复制许可因子、精子特异性蛋白、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卵黄膜卵透明带域蛋白)可能是三唑磷生殖干扰毒性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这为有机磷农药的生殖毒性探索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翡翠贻贝 性腺 三唑磷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 表达序列标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神经网络及电子鼻的虾夷扇贝鲜活品质评价及传感器的筛选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追踪检测虾夷扇贝品质变化过程中的存活指标,生理指标以及电子鼻气味图谱的变化,建立保活流通过程中不同等级的活品虾夷扇贝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购买市场上不同状态的活品虾夷扇贝,分别通过学习向量量化(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概率(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对测试样品快速模式分类,最后通过对电子鼻传感器的筛选探索便携式快速品质鉴别设备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4 h的极端胁迫环境放置较为完整的模拟了虾夷扇贝在保活流通过程中状态变差的过程;将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与存活指标(开口率、缩边率以及死亡率)和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耗氧率以及海水浊度)相结合可以把品质变化过程中的虾夷扇贝分成5个等级,并分别得到每个等级的扇贝气味指纹图谱;3种神经网络均可以对测试样品等级进行快速测定,其中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兼具精确和快速的特点,测试样本T全部预测为等级4,测试样本N全部预测为等级3,从交叉验证到仿真预测所用时间仅为7.652 s;筛选得到的8个电子鼻传感器也可以对不同等级鲜活虾夷扇贝气味特征进行有效区分。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传感器 模型 虾夷扇贝 保活流通 电子鼻 气味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