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东海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2015年夏季在东海水域进行采样,对东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在0.011—2.198piece/m3之间,平均含量为0.31piece/m3。微塑料的长度多在500μm至5mm之间,占88.6%;其形态多为泡沫状(54.8%),其次是块状(21.4%)和薄膜状(11.8%);其外观多呈现为白色(71.9%)和彩色(18.5%);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聚乙烯(45.5%)和聚丙烯(34.6%)。对形态、颜色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些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在沿海通过海岸或河流进入海洋。河流和洋流的运动是影响微塑料迁移而导致其分布不均状况的主要因素。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东海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微塑料 表层海水 东海 海洋碎屑 分布与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东北部古海湾沉积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台湾东北部古海湾及周边356个海底表层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及碎屑矿物分析,揭示了古海湾及周边陆架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古海湾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古海湾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的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1)末次盛冰期,浊流、滑坡事件在海湾边缘及陆架边缘频繁发生,可携带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至古海湾内(B-3),下蚀其海床及下伏地层,并塑造了作为浊流通道的两个砾石条带,在B-3内部保留分选差、改造弱的沉积物。在此期间,潮流、波浪和跨陆架流在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下严重侵蚀B-3的湾口及湾缘,并沉积大量的砂、石英及低含量的生物碎屑物质,石英/长石比值也较高;(2)末次冰消期,随着海平面的阶段性上升,古海岸线向陆大幅迁移,导致浊流强度减弱,潮流逐渐成为陆架区主要的作用营力,相关的潮流底应力可改造陆架沉积物,此时期,西部陆架含砾砂-砾质砂区(B-1)和北部陆架含砾砂-含砾泥质砂区(B-2)的地势差异及其所影响的水平海侵速度和潮波强度的差异是造就两者沉积组分、类型、石英、长石、岩屑和生物碎屑的含量及石英/长石比值差异的主因;(3)高水位时期,黑潮强度在本区增强,除侵蚀B-1底床,黑潮底层流也对B区的浅水地带进行冲刷,加之台湾暖流及沿岸流、长江冲淡水对该区的影响较小,使得B区细粒沉积物质含量较低,A区(北部陆架含砾泥质砂沉积区)细粒沉积广布,除与弱潮流作用相关外,弱的底层流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来自台湾暖流可能携带部分细粒沉积物在此卸载。对于古海湾的成因而言,末次盛冰期频繁的浊流是将前更新世时期受湾内断裂作用而形成的半地堑地貌的海湾雏形进一步塑造成深凹地貌的主因,它进一步加剧了其深凹的地貌,在后期的冰消期和高水位时期,潮波系统及黑潮逐渐强盛,阻止了细粒沉积物的输入,保留了古海湾的深凹地貌。

关键词: 古海湾 末次盛冰期 沉积物分布 碎屑矿物 沉积环境 东海陆架边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秋季长江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环境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5年11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分析了秋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长江口POC的质量浓度为0.65~8.25 mg/L,均值为1.34 mg/L,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表层低、底层高的分布趋势;DOC的质量浓度为0.77~2.69 mg/L,均值为1.49 mg/L,整体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表层高、底层低的变化特征。有机碳与总悬浮颗粒物(TSM)的线性回归关系表明,陆源输入对POC含量分布贡献很大;有机碳和盐度(S)的极显著相关性说明,S对有机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水对有机碳的稀释作用及促进POC向DOC转化两个方面;DOC与COD的显著相关性,揭示了DOC的来源与长江径流和河口沿岸工农业排污输入密切相关。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POC) 溶解有机碳(DOC) 分布特征 环境影响因子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不同,无壳纤毛虫在3个季节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在近岸和远岸都有丰度和生物量高值的出现;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则一般在近岸较高。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和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夏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原始筒壳虫和厦门拟铃虫(Tintinnopsis amoyensis);秋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原始筒壳虫。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口径较小,为(31.5±2.5)μm,夏季和秋季较大,分别为(35.9±8.2)和(34.8±5.2)μm。夏季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较春季和秋季大。本研究可为该海区浮游纤毛虫分布的长期变化、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及渔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渤海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相湖盆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储集性能表征与成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

石油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的研究,认为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孔喉大小与分布、孔喉连通性及不同尺度孔喉物性贡献等是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储集性能表征的核心内容。将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微米CT扫描等手段相结合实现了储层储集空间与孔喉结构类型、形貌、分布及连通性等的定性表征;恒速压汞与高压压汞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大小、分布、连通性及不同尺度孔喉物性贡献等特征的定量表征。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机制研究主要涉及储层成岩演化与致密化机理、致密砂岩油气藏成因类型及致密砂岩油气充注与聚集等方面的内容。以成岩演化为约束,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演化过程,结合关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贡献量,明确储层致密化时间与决定因素,是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研究的重点;以此为基础,将油气充注史与致密化史相结合,可以确定致密砂岩油气藏成因类型。对于"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控制油气能否进入致密砂岩储层,而储层润湿性的改变则影响油气在其中如何聚集。

关键词: 储集性能 成储机制 致密砂岩 油气储层 泉头组 陆相湖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硒在水产养殖中的生物利用和毒性研究进展

海洋湖沼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硒(Se)是一种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能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硒的生理活性功能与硒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本文简单介绍了硒的理化特性,归纳了不同形态硒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形态硒对水生生物吸收、抗氧化、免疫方面的作用;探索硒在重金属条件下拮抗、解毒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旨在系统研究不同形态硒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对经济水产品生长、免疫、肉品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无机硒 有机硒 纳米硒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黄、渤海中异戊二烯的浓度空间分布与海-气通量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方法测定了2014年5月黄海、渤海所取海水样品中异戊二烯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海-气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黄海、渤海海域表层海水中异戊二烯的浓度范围为6.02~32.91pmol/L,(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5.39±4.98)pmol/L,在黄海中部海域出现浓度高值;表层海水中异戊二烯与叶绿素a(Chl-a)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2=0.2529,n=49,P<0.001),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异戊二烯生产和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春季黄海、渤海异戊二烯海-气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78~192.43nmol/(m~2·d),(平均值±标准偏差)为(24.08±30.11)nmol/(m~2·d),表明我国陆架海区是大气异戊二烯重要的源.

关键词: 异戊二烯 分布特征 海-气通量 黄海 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优质源储耦合关系的控藏作用:对比松南致密油与松北致密气成藏条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的耦合关系在致密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地化测试、恒速压汞、常规压汞、含烃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对比了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和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气的成藏条件。研究表明:1)优质源岩生、排烃中心基本吻合超压高值区,超压到达的边界就是致密油气富集边界。2)孔喉结构约束下的松南泉四段优质储层渗透率下限为0.10×10~(-3)μm~2,松北沙河子组优质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3)时间上,形成致密油气藏的前提条件是源储之间应具备"先致密后成藏"的匹配关系,这是决定其成藏机理的根本;空间上,2个研究区的"甜点区"均发育在近源、强压、高渗的优质源储叠合部位,其展布特征受控于优质源储的空间耦合关系。

关键词: 控藏作用 时空耦合关系 优质源岩 优质储层 松辽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子量仿刺参糖胺聚糖对大鼠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8 CSCD

摘要:目的以不同分子量仿刺参糖胺聚糖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运用Kurz法,经FeCl_3刺激,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考察4种不同分子量仿刺参糖胺聚糖(分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93 200、43 600、12 800、5 400Da)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t-PA、u-PA、PAI-1及Plg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不同分子量仿刺参糖胺聚糖在不同给药剂量时,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血栓形成(P<0.05或P<0.01);在20mg/kg的给药剂量下,体内t-PA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PAI-1和Plg含量降低(P<0.05),u-P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结果表明仿刺参糖胺聚糖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分子量依赖性,其中AHG(93 200Da)作用最强,DAHG-III(5 400Da)作用最弱。结论不同分子量仿刺参糖胺聚糖可通过增强t-PA活性、抑制PAI-1活性,以及促进Plg转化为纤溶酶,增强机体的纤溶活性,发挥溶栓作用;4种不同分子量糖胺聚糖中,AHG对纤溶系统的作用最强。

关键词: 仿刺参糖胺聚糖 分子量 血栓 纤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羌南-保山板块都古尔地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的制约

地质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闭合过程对于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羌南-保山板块腹地都古尔地区识别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形成年龄为110.4±1.4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辉长岩具有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无明显的Eu异常;富集Rb、Pb、Nd和Ti,亏损Ba、K、Sr和Y,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亲缘性。该辉长岩为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经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存在少量的石榴子石残留。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少量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和以斜方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在综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辉长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洋脊俯冲的产物。

关键词: 羌塘中部 都古尔 辉长岩 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