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俄罗斯渔业发展现状

水产学杂志 2020

摘要:俄罗斯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若能合理并高效地开发利用将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现状而言发展并不乐观.本文基于俄罗斯统计年鉴,以前苏联解体作为主要时间节点,对多年来俄罗斯渔业经济数据进行汇总,从渔业资源、经济贸易、从业人员三个围度,对俄罗斯渔业经济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渔业发展及中俄渔业合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俄罗斯 渔业经济 渔业合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马友鱼)链球菌症的初步研究和防治

海洋与渔业 2020

摘要: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隶属鲻形目、马鲅亚目、马鲅科、四指马鲅属,俗称马友鱼、午鱼,是一种暖温、广盐性鱼类,在中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于2013年率先突破了四指马鲅的大规模全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引领了四指马鲅养殖业的发展。今年以来,作者发现四指马鲅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打转"死亡病例,通过对发病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讨了其发病原因,结果介绍如下,以期为四指马鲅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工船快速性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型养殖工船为肥大型双尾鳍船型,可在不同的锚泊地进行转场以躲避风浪影响。文章通过CFD数值模拟与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养殖工船快速性进行了分析。开展数值仿真计算,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获得了合适的网格方案,之后通过计算获取了全流域范围内的流场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船模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快速性 CFD 模型试验 肥大型船 双尾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在Ⅱ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Ⅱ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Ⅲ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鞘膜细胞层;卵黄核在Ⅱ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Ⅲ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Ⅲ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Ⅳ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Ⅳ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Ⅴ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μm和300.00~350.00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布提渔业合作探索分析

中国水产 2020

摘要:本文聚焦东非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国家-吉布提共和国,研究了该国渔业资源特点、渔业开发路径、我国和吉布提合作前景等问题,通过对吉布提渔业援助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渔业"走出去"提供线索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喃唑酮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呋喃唑酮主要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消除规律.以30 mg·kg-1(P1组)和90 mg·kg-1(P2组)的呋喃唑酮药饵投喂河蟹(扣蟹),连续投喂5 d,每天投喂2次.在最后1次投喂后的1 h、2 h、4 h、8 h、12 h、24 h、48 h、96 h、192 h、288 h、384 h、480 h、720 h、960 h、1200 h、1440 h、1920 h、2400 h、2880 h和3600 h对河蟹肌肉、肝胰腺和鳃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停药后,2个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AOZ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在停药1 h后,2个试验组河蟹的肝胰腺、肌肉和鳃中AOZ均为最高值,其中P1组测定值分别为(347.0±25.2)、(172.0±7.2)、(196.0±17.7)μg·kg-1,P2组测定值分别为(2475.0±128.3)、(952.0±75.2)、(786.0±40.9)μg·kg-1.P1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440 h(肝胰腺)、960 h(肌肉)和144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0.361(肝胰腺)、0.238(肌肉)、0.136(鳃)μg·(kg·h)-1;而P2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920 h(肝胰腺)、1440 h(肌肉)和192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1.72(肝胰腺)、0.767(肌肉)、0.409(鳃)μg·(kg·h)-1.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呋喃唑酮后,其代谢物在河蟹体内消除慢,残留时间长.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呋喃唑酮 代谢 消除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非参数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建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非参数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模型,为提高柔鱼渔场预报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生产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表温梯度强度以及水深100 m的Argo浮标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指数值(SI, suitability index),使用随机分类粒子算法,构建非参数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估算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各环境因子在不同月份中适宜度指数系数的空间分布.[结果]随着空间位置不同,各月份不同环境因子适宜度指数系数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其中SST的SI系数的高值区大面积出现在11月份,叶绿素浓度SI系数的高值区出现8月份南部渔场和10月份北部渔场,次表层(100 m)温度的高值SI系数在7-9月份均有较大面积分布,而Grad的SI系数在整个渔汛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基于该模型,本研究对2014年7-11月渔获产量进行预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际渔场在空间分布一致,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月平均为0.791,高于算术平均HSI(arithmetic mean HSI, AM HSI)模型.[结论]非参数的HSI模型的渔场预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M HSI模型.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非参数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恢复时间对力竭训练后的斑节对虾幼虾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力竭运动常出现于虾类养殖过程和野生环境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中国沿海重要养殖和增殖放流品种,但尚无关于斑节对虾力竭运动后生理恢复过程报道.该研究以斑节对虾幼虾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槽使用抄网追逐斑节对虾幼虾,模拟迫使其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探究其力竭运动后抗氧化能力恢复过程.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0h,幼虾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12 h,SOD、CAT、POD活性、MDA含量和T-AOC持续下降,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24 h,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MDA含量和T-AOC显著升高;72 h,SOD和CAT活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POD活性和MDA含量恢复至对照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幼虾的酶促抗氧化系统未被激活;幼虾的抗氧化能力在力竭运动后的24h内较低,不宜再次受刺激;幼虾的抗氧化能力在力竭后24 h后显著上升,并保持较长时间.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抗氧化能力 力竭运动 恢复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酶含量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产酸效率的影响

现代食品 2020

摘要:以某饮品中分离纯化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含量菠萝酶进行混合发酵,研究其在不同处理方式发酵下的pH、活菌数以及总酸含量的变化,以确定植物乳杆菌与菠萝酶混合发酵的最佳处理方式和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采用植物乳杆菌添加8%的菠萝酶混合发酵的产酸效率最高,其他处理基本符合添加菠萝酶含量越多,产酸量就越高的规律.当发酵时间为24 h、pH为3.16时,活菌数增殖效率最高,增值量为3.8×109 CFU·g-1;同时产酸效果显著,产酸量为13.56 g·kg-1,且与发酵更长时间的发酵液产酸量基本相当.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菠萝酶 混合发酵 产酸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病性海洋弧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传递机制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用量的增加及混合使用现象的出现,水产病原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大大增加了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害防治的难度.细菌耐药性最常见的传递方式是耐药质粒的转移.本研究通过对多个水产致病弧菌质粒上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aph(3′)-IIa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电穿孔法将筛选得到的3个受试菌株上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中,结果从3个转化子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进一步的药敏测试结果显示,3个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均明显上升.可见,在特定条件下,水生致病性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质粒可转移至大肠杆菌并参与介导其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受体菌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环境弧菌与临床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性传递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致病弧菌 耐药质粒 新霉素 卡那霉素 耐药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