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温度休克和静水压胁迫对鲤卵受精和胚胎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20

摘要:将部分人工催产和授精的优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受精卵在0~2℃的冰水中,冷休克胁迫15 min后于23~25℃水中发育;同批另一部分受精卵撒在细目筛网上,人工受精4 min后,迅速折叠筛网放入600 kg/cm2压力的静水压力器中3 min后,取出筛网于同温水中孵化.冷休克和静水压胁迫诱导开始后3 min、20 min、45 min、120 min、24 h和48 h各取10粒卵,固定在2.5%戊二醛中,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与诱导组同期取样和同温水中孵化的受精卵为对照,研究三倍体制种方法对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冷休克和静水压诱导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51%和39%;仔鱼畸形率为15%和23%,死亡率为10%和17%.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诱导后3~20 min,诱导组胚胎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不同程度地破坏线粒体的内膜与嵴结构;静水压胁迫组尤为严重:细胞器空泡化,核糖体异常致密;这一现象在45 min之后逐渐好转;45~120 min可以观察到诱导组胚胎细胞器损伤水平开始逐渐恢复,空泡化细胞器大量减少,逐渐出现完整结构的线粒体,静水压胁迫组核糖体仍稍显致密;24~48 h时,诱导组细胞器损伤已经基本恢复;细胞器形态、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鱼类三倍体制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倍体诱导 受精卵 细胞器 亚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鱼类研究的历史、淡水鱼类的物种组成、整体分布格局、特有性、濒危性,以及鱼类多样性在黄河上、中、下游等的特点。历史上对于黄河鱼类多样性的研究,历经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零星记录一直到现阶段的深入研究。综合历史记录和野外调查,已知黄河流域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147种,隶属于12目21科78属,其中鲤形目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另外,全流域黄河特有种计有27种,受危物种24种,分别占总数的18.37%和16.32%。同中国主要江河相比,黄河鱼类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多样性较高,但物种多样性则处在较低水平;尽管黄河特有鱼类和受危物种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游特有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的占比很高。目前黄河鱼类多样性大幅降低,现状调查仅能采获历史记录种类的53.06%。梯级水电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都是威胁鱼类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但对各河段和支流的影响不一,应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部署。

关键词: 黄河 可持续发展 淡水鱼类 中国特有种 濒危物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层框架结构周期比调整的方法研究--以广东某渔港办公楼为例

河南科技 2020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的计算过程,提出了多层框架结构周期比控制的有效方法,即加大外部柱(及外围四周框架柱)的刚度,弱化或减小中间某些竖向构件的刚度,加大外围边梁的截面高度.

关键词: 多层框架结构 周期比 高层建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淡水养殖池塘底排污处理技术

科学养鱼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过对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调研,笔者2019年在天津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稻壳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反硝化脱氮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稻壳作为载体和碳源的脱氮性能以及对水处理工艺的适应性,以质量分数6%的NaOH处理的改性稻壳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对模拟养殖排放水进行了脱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稻壳的性能优于蔗糖及淀粉,可实现NO_3~--N和高含量NO_2~--N的有效去除。其作为缺氧反应器载体时,挂膜容易、有机碳释放稳定,反应器启动后可高效去除NO_3~--N。在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对NH_4~+-N去除率达90%以上,且无NO_2~--N、NO_3~--N和有机物残留,说明此改性稻壳具备较好的供碳能力和微生物吸附能力,适于作为反硝化碳源及载体。

关键词: 改性稻壳 碳源 反硝化性能 脱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亲权鉴定技术的短蛸性选择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性选择行为,本研究利用1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个母本、176个子代及17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对3个家系中有子代和无子代雄蛸、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雄蛸的各形态参数进行t检验,并对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父本与母本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短蛸为多雌多雄的交配模式,为真正意义的雌性混交动物;雄蛸有无子代与其形态参数无相关性;子代比例与父本的形态大小参数无关,而与父母本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有关,父母本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越小,后代比例越高。本研究为揭示短蛸交配前后的性选择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性选择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短蛸 微卫星标记 亲权鉴定 交配模式 性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60 dB时,幼鱼趋避游泳行为不强烈;但随着声压级增大,开始呈现出不同强度的趋避行为,依次表现出:游泳速度加快、鱼与鱼之间及鱼与桶壁之间发生碰撞、瞬间反应无序、跳跃等行为;当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船舶噪声 大黄鱼 游泳摄食行为 免疫生理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产生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用作代谢标记物以指示抗生素呋喃西林的使用,也可以在非呋喃西林来源中检测到。本研究综述了水产甲壳动物及其产品中氨基脲的毒害性、产生途径及检测方法,对防控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污染提供了方法建议,应加强兽药监督管理,科学精确检测SEM,控制非呋喃西林源SEM污染,同时加强SEM产生机制研究,以期对甲壳类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使用情况作出客观监控。

关键词: 甲壳类水产品 呋喃西林 氨基脲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丰水期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鄱阳湖夏季丰水期水位剧烈波动过程中浮游动物的群落演替特征,2012年夏季鄱阳湖水位剧烈波动期间,于6月24日、7月7日和8月27日当水位下降且接近17.6 m时,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个浅水碟形湖泊设置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65种,其中轮虫52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多为营浮游生活的广温性和嗜温性种类。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示3个月之间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7月份浮游动物密度(1030.17±68.18个/L)显著高于6月份(325.16±41.60个/L)和8月份(203.79±24.91个/L);6月份浮游动物的生物量(0.56±0.04 mg/L)显著低于7月份(1.22±0.11 mg/L)和8月份(0.99±0.11 mg/L)。基于浮游动物多度的聚类分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图均揭示夏季3个月份的浮游动物可区分为明显的3个群落:6月群落、7月群落和8月群落。蒙特卡罗检验发现水温、电导率、浊度和溶氧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相关(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6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7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月份浮游动物群落与水深和电导率、浊度和溶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3个月均为优势物种的盖氏精囊轮虫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水温、pH、溶氧呈负相关(P<0.05)。夏季水位波动过程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在时间上(月份之间)发生明显演替,呈现轮虫密度逐渐降低,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水位波动引起环境因子的改变,从而对浮游动物的群落演替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水位波动 碟形子湖 鄱阳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棘鲷家系亲缘关系鉴定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利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自主开发的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505尾黄鳍棘鲷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构建了亲子鉴定技术。结果显示,该研究中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9.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6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此外,运用Cervus 3.0软件对已知系谱信息的112尾黄鳍棘鲷亲本和393尾子代个体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12个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达99.58%;当微卫星标记数量为8时,累积排除概率达到99.1%。因此确定AL49、AL37、AL01、AL20、AL14、AL18、AL15和AL51共8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在双亲性别未知的情况下,其双亲的累积排除率为99.1%。根据黄鳍棘鲷子代的实际基因分型数据,实际鉴定率为89.31%。该研究构建的微卫星标记组合能为黄鳍棘鲷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种群选育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微卫星 亲子鉴定 模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