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河渔船挂桨防渗漏油技术改进与成效分析
《船舶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内河挂桨渔船渗漏油污染内河环境问题,开展挂桨防渗漏油技术改进研究,并将此技术改进在60艘渔船挂桨开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技术改进有效解决了内河渔船挂桨渗漏油和螺旋桨被频繁缠绕等问题,为渔民节约了运行成本。通过对内河渔船挂桨防渗漏油的技术改进,在不给内河渔民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对保护我国内河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华南沿海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析
《微生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我国华南沿海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时空变化,解析影响其毒力和耐药性变化的可能环境因素,为该菌所引起的病害防控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以分离自我国广东和海南沿海患病海水鱼的35株美人鱼发光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普通PCR扩增技术,分析5个非典型毒力基因在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分析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9株菌含有1-2个被检测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尤其是hlyA和vvh的检出率均高于20%.35株菌多重耐药指数为0.00-0.67,表现出27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菌株耐抗生素种类>3)达到60.00%,尤其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麦迪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高于50%,但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低于10%.非典型毒力基因含量和耐药性,呈现一定的随年份增加而增强以及海南>广东的时空差异,尤其是耐药性中的谱型丰富度、多重耐药率、某一菌株的最多耐药数量以及多重耐药指数,海南(分别是1.00,69.23%,10,0.32)均大于广东(分别是0.82,54.55%,9,0.25).[结论]美人鱼发光菌的非典型毒力基因可能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海南与广东区域美人鱼发光菌毒力基因与耐药的差异主要受到温度和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及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嘉陵江重庆段的水体和底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方法]在嘉陵江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在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pH等;重金属元素监测指标包括铜、砷、铅、镉、汞、锌.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判定水质的类别,用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用氮磷比值判定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采用地质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重金属富积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嘉陵江重庆段枯水期水体水质在Ⅲ~Ⅴ类水之间,丰水期在Ⅲ~Ⅳ类水之间;处于中营养等级,但部分监测点已处于或接近轻度富营养等级.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较小,除Hg是潜在的污染物质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能达到Ⅰ级地表水要求,并满足中国渔业水质标准(1989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年)的要求.重金属元素变化幅度底泥比水体大;As、Cd的Igeo在0~2范围内,存在轻度污染,Zn、Hg、Cu几乎没有污染.[结论]嘉陵江重庆段水质在Ⅲ~Ⅴ类之间,富营养程度在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较小,底泥一定程度受到重金属元素镉、砷、铅的污染,限制浮游植物的营养因子主要是磷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海洋生态系渔业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农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海洋生态系渔业管理是世界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美国较早开展海洋生态系的渔业管理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在科学评估海洋渔种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渔业管理计划及分配模式,以及健全的过程监管及社会配套措施加以保障.借鉴美国经验,中国实施海洋生态系渔业管理,应当以海洋环境与资源的立法统筹为保障,科学划定渔区,参考美国渔区管委会设置,制定利益相关主体充分参与下的渔业管理计划,在产出控制、投入控制、过程监管、生态补偿以及渔业磋商等制度保障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生态系渔业管理体制.
关键词: 美国生态系渔业管理 渔业管理计划 限额捕捞 配套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及其在鲜度评估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20
摘要:近年来,为了降低水产品腐败变质带来的经济损失,对其原因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了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s)与水产品腐败机制密切相关.特定腐败菌是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调控水产品腐败过程中特定腐败菌的生长代谢及腐败特征.研究SSOs种群特征和生长代谢规律,对数字化预测水产品货架期和抑菌保鲜等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SSOs特征和代谢物定量致腐能力指标,阐述了基于SSOs数学模型预测水产品货架期和水产品保鲜技术应用,旨在为控制腐败菌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 特定腐败菌(SSOs) 群体感应(QS) 预测微生物学 抑菌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中8种金属元素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0
摘要:建立了一种利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组织中8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微波加热和单硝酸体系消解中华绒螯蟹样品,消解液经稀释定容后,通过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K、Ca、Na、Mg、Mn、Zn、Cu和Fe 8种金属元素含量.该方法各元素的检出限均较低,8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10 mg/kg~120.00 mg/kg.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3.5%~111.5%,精密度为1.19%~12.00%,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度,能满足水产品中多元素分析要求.[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5):31-36]
关键词: 原子吸收 中华绒螯蟹 金属元素 连续光源 多元素分析 肌肉 消解 回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主要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初期存活率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通过模拟广东主要海洋经济物种种苗在增殖放流的运输过程和放流初期机械损伤、环境突变和敌害生物捕食等因素的影响,掌握其放流初期存活率,并结合放流初期其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放流运输对其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温桶装运输、抄网捞取投放、模拟敌害生物捕食条件下,紫红笛鲷(Lutianu sargentimaculatus)、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sudden)的初期存活率分别为85.4%、83.1%、75.5%和91.1%.在虾苗袋充氧密封运输、模拟敌害生物捕食条件下,斑节对虾的放流初期存活率为91.9%;紫红笛鲷种苗降温桶运输放流3 h后,种苗体内肝、鳃组织的SOD活性、MDA含量均升至最高,肝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和2.9倍;鳃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77和2.36倍;AChE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降温桶运输放流3 h前后对紫红笛鲷种苗产生的胁迫作用最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酵母展示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疫苗株的最佳诱导时间为60 h,然后大量制备酵母口服疫苗,分别利用单次和多次口灌的方式对虹鳟进行免疫;单次免疫为连续免疫7 d,多次免疫为单次免疫一周后再以相同剂量免疫7 d,免疫剂量均为每天100μL疫苗菌(1*1010 CFU/mL),同时设置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通过免疫相关基因定量、中和抗体滴定及攻毒后IPNV病毒载量分析口服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疫苗株免疫组虹鳟头肾、后肠中的免疫相关基因IgM、IgT、CD4、CD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P<0.05),且与单次免疫组相比,多次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疫苗株免疫组虹鳟血清中均发现了中和抗体,其中,多次免疫组各时间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单次免疫组,免疫后第49天时IPN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最高(39.28);病毒载量分析显示,各时间点疫苗株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载体酵母免疫组(P<0.05),并且在第14天、第21天时,疫苗株单次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疫苗株多次免疫组基因表达量的2.25、3.33倍(VP1)和2.67、2.80倍(VP2).研究表明,该口服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