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蛋白的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鉴定
《蚕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4 cm的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家蚕雌性附腺分泌的70多种蛋白或多肽,其中有30多个蛋白或多肽的表达量较大。从这些蛋白斑点在凝胶中的分布位置上看,大多数分布在等电点pI 4~7的范围内,主要蛋白的分子量较大。对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33个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后质谱分析,并根据检索到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类,最多的是核糖体蛋白家族,占蛋白质总量的30.4%,另外还有2个热休克蛋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RNA结合蛋白、转录延长因子等功能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共同组成了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分泌物。


黑莓试管苗叶片植株的再生
《果树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莓带芽茎段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并进一步形成再生植株。在MS+TDZ2.0mg/L的培养基中叶片不定芽最高分化频率达93.7%(6.52不定芽/外植体),在不定芽伸长培养基BA0.5mg/L上,分化完全的不定芽能够长大伸长,当其高度达到4cm时,切下转接于IBA为0.3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100%。


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染籼稻,侵染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25.22%和12.61%,均高于侵染粳稻后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粳菌主要侵染粳稻,侵染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为40.44%,明显高于侵染籼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占籼稻总数的69.57%,并且被籼菌侵染后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被粳菌侵染后这几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在粳稻中被粳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籼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被籼菌侵染的发病品种中以轻发病的品种为主,在被粳菌侵染后的发病品种中以重发病的品种为主。
植物内生菌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植物内生菌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控制害虫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植物内生菌直接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WRKY转录因子超家族的研究
《生命科学 》 2006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能与W盒特异结合的DNA结合蛋白,最初从植物中分离获得,该家族因子均含有一个或两个保守的WRKY结构域,该结构域约含有60个氨基酸残基,在WRKYGQK残基核心序列之后接有一个C2H2或C2HC类型的锌指基序。WRKY转录因子在高等植物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基因数量众多。大量的实验证据说明,WRKY蛋白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并影响植物的衰老、抗胁迫能力以及生长和发育。


植物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
《细胞生物学杂志 》 2006 CSCD
摘要:转录调节是植物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调节其结构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十多年来,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激活或抑制有效地调控植物中花色素苷的合成成了众多植物学家研究的重点。现简要介绍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运输过程与液泡的沉积扣押、转录因子与调控及转录调节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长距离PCR法扩增RHDV全基因组及其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人工感染RHDV致死的兔肝组织中提取病毒总RNA,应用特异性引物将病毒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PCR法扩增RHDV全基因组,将成功扩增出的RHDV全基因组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PCR鉴定及酶切分析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JX97全基因组由7 437个核苷酸组成,包括由9个核苷酸组成5′NCR、59个核苷酸组成3′NCR和一个至少含有27个核苷酸的poly(A)尾。序列比较结果显示,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与已报道的参考毒株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提示所有的RHDV分离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