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蛋白的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鉴定

蚕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4 cm的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家蚕雌性附腺分泌的70多种蛋白或多肽,其中有30多个蛋白或多肽的表达量较大。从这些蛋白斑点在凝胶中的分布位置上看,大多数分布在等电点pI 4~7的范围内,主要蛋白的分子量较大。对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33个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后质谱分析,并根据检索到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类,最多的是核糖体蛋白家族,占蛋白质总量的30.4%,另外还有2个热休克蛋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RNA结合蛋白、转录延长因子等功能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共同组成了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分泌物。

关键词: 家蚕 雌性附腺 胶着蛋白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一种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很重要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和草坪草,长期以来其品种改良主要依靠常规育种方法。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高羊茅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手段,目前国內外的许多公司和实验室都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谊草种的耐逆性、病虫害和除草剂抗性以及品质等性状。本文从受体材料、转化方法、目标基因、影响因素、转基因遗传等多个方面综述了迄今为止高羊茅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高羊茅 基因工程 受体材料 转化方法 转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和生态型大豆籽粒中磷组分含量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基因型、种植季节、籽粒皮色和食用用途等不同类别的大豆籽粒进行磷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豆籽粒中,磷组分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大豆种子中无机磷和植酸磷的含量在不同种植季节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食用类型和种皮颜色对籽粒中的磷组分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磷组分 基因型 种植季节 籽粒皮色 食用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莓试管苗叶片植株的再生

果树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莓带芽茎段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并进一步形成再生植株。在MS+TDZ2.0mg/L的培养基中叶片不定芽最高分化频率达93.7%(6.52不定芽/外植体),在不定芽伸长培养基BA0.5mg/L上,分化完全的不定芽能够长大伸长,当其高度达到4cm时,切下转接于IBA为0.3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100%。

关键词: 黑莓 叶片 不定芽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染籼稻,侵染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25.22%和12.61%,均高于侵染粳稻后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粳菌主要侵染粳稻,侵染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为40.44%,明显高于侵染籼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占籼稻总数的69.57%,并且被籼菌侵染后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被粳菌侵染后这几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在粳稻中被粳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籼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被籼菌侵染的发病品种中以轻发病的品种为主,在被粳菌侵染后的发病品种中以重发病的品种为主。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籼、粳稻 致病性

植物内生菌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植物内生菌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控制害虫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植物内生菌直接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害虫治理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RKY转录因子超家族的研究

生命科学 2006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能与W盒特异结合的DNA结合蛋白,最初从植物中分离获得,该家族因子均含有一个或两个保守的WRKY结构域,该结构域约含有60个氨基酸残基,在WRKYGQK残基核心序列之后接有一个C2H2或C2HC类型的锌指基序。WRKY转录因子在高等植物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基因数量众多。大量的实验证据说明,WRKY蛋白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并影响植物的衰老、抗胁迫能力以及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 WRKY蛋白 转录因子 超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主要野鸭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70日龄斑嘴野鸭(Ⅰ组)、野生绿头野鸭×绍兴鸭(Ⅱ组)、西湖野鸭(Ⅲ组)以及野生绿头野鸭×西湖野鸭(Ⅳ组)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各组的若干肉质指标。结果表明:鸭种是影响产肉力的主要因素,胸肉和腿肉的物理特性决定鸭肉的食用价值;4组野鸭相比,Ⅱ组全净膛重最轻,胸腿肉比例高,胸肉最大,肉色最深,肉嫩度最好;Ⅰ组、Ⅲ组肉用性能和肉质次之,Ⅳ组最差。

关键词: 野鸭 斑嘴野鸭 杂交野鸭 西湖野鸭 产肉性能 肉品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6 CSCD

摘要:转录调节是植物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调节其结构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十多年来,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激活或抑制有效地调控植物中花色素苷的合成成了众多植物学家研究的重点。现简要介绍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运输过程与液泡的沉积扣押、转录因子与调控及转录调节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花色素苷 生物合成 转录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距离PCR法扩增RHDV全基因组及其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人工感染RHDV致死的兔肝组织中提取病毒总RNA,应用特异性引物将病毒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PCR法扩增RHDV全基因组,将成功扩增出的RHDV全基因组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PCR鉴定及酶切分析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JX97全基因组由7 437个核苷酸组成,包括由9个核苷酸组成5′NCR、59个核苷酸组成3′NCR和一个至少含有27个核苷酸的poly(A)尾。序列比较结果显示,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与已报道的参考毒株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提示所有的RHDV分离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 长距离扩增 全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