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及早覆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播种至三叶期0~25cm土层地温。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适宜储水灌溉定额为600m3/hm2,覆膜时期为储水灌溉前覆膜,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及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36%和8.29%,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78%,基本苗及出苗率分别增加26.34万株/hm2和5.44%,节水900m3/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循环模式下氮、磷、钾流动分析——以河西走廊凉州示范区为例
《土壤与作物 》 2012
摘要:以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绿色农业模式小麦 - 双孢菇 - 肥 - 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绿色农业循环模式中农田、设施单作及整个系统的氮、磷、钾投入产出,探明模式的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式中,N、P、K 养分产投比分别为 0. 95、1. 12、0. 75,远远高于农田单作系统和设施单作系统,在农田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低,在设施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高; 还田纯 N、P、K 占总输入量的 27%、60%、39%; 在凉州示范区,构建家庭式中小规模经营的 "小麦 - 双孢菇 - 肥 - 设施葡萄"绿色农业循环模式,是充分合理并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及农业废弃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色农业模式 小麦-双孢菇-肥-葡萄 物质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西地区采用节水灌溉栽培方式,研究传统耕作(CT)、平作固定道(ZT)、固定道垄作(PRB)和垄作沟灌(FRB)4个处理下春小麦土壤水分、蓄水量、蒸散量、产量及其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0~10cm土层PRB含水量分别高出CT、FRB、ZT处理13.70%、23.50%、4.80%,春小麦全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0~120cm土壤储水量也表现出PRB>ZT>FRB>CT的趋势。不同处理春小麦蒸散量差异很大,阶段蒸散量表现出CT>ZT>FRB>PRB,三叶期—抽穗期相差最大,CT分别比FRB、ZT和PRB高出15.56%、23.59%和38.73%,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生长中后期。PRB处理成穗数在4个处理中达到最大,分别比FRB、CT和ZT处理高出17.03%、2.40%和7.19%。PRB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FRB、CT和ZT处理高出22.57%、30.49%和18.95%。PRB处理耗水量比FRB、CT和ZT处理少6.70%、28.80%和12.68%。可见,PRB处理节水效果明显,且达到增产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生物添加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效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试验设计,以乳熟期(干物质含量30%~38%)的大田玉米为材料,研究分别添加乳酸菌菌剂(MAX组)和乳酸菌菌剂及矿物盐(MIX组)的混合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添加剂处理,减少了青贮的发酵升温时间,降低了青贮的能量损失;MAX、MIX组均能促使乳酸菌的快速增殖,迅速降低pH,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加快厌氧发酵速度;2添加剂组pH均在4.2以下,且均不含丁酸,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添加乳酸菌菌剂及其与矿物盐的混合制剂均能够明显改变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叶豌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作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玉米/针叶豌豆、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3种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5~25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提高0.87~0.95℃,随土层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先递增后递减。玉米/针叶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5 795.3kg/hm2和22.94kg/hm2.mm,比马铃薯/针叶豌豆和油葵/针叶豌豆提高9 273.3kg/hm2和8 717.7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55kg/(hm2.mm)和10.87kg/(hm2.mm)。垄作沟灌栽培产量比平作栽培增加1 649.4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1kg/(hm2.mm)。从增产节水角度来看,玉米/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最优、平作栽培模式其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对苹果树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尿素涂膜液在苹果上的喷施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和清水(CK)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苹果叶面喷施尿素涂膜液新梢生长量、叶片厚度、叶片鲜重、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50.0%、15.0%、6.2%和9.3%,百果重、果型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4.4%和3.3%,产量较对照增产9.8%,增产效果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浸泡对双孢蘑菇褐变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W2000’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设清水(CK)和ClO2浸泡(120mg·L-1)2个处理,研究ClO2浸泡处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生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浸泡处理配合0℃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双孢蘑菇的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呼吸强度较CK降低29.2%,并使呼吸高峰推迟5d出现;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子实体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控制酚类氧化产物的积累,减缓子实体褐化进程,贮藏20d时,处理的总酚含量仅为0.81μmol/mg。另外,ClO2处理还可延缓子实体硬度的下降,保持其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抑制开伞,有效延长双孢蘑菇的贮藏期。研究表明,ClO2处理+低温贮藏对双孢蘑菇具有较理想的保鲜效应,可有效保持双孢蘑菇的外观和营养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孢蘑菇 ClO2浸泡处理 褐变 酚类氧化产物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研究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0~40cm土壤坚实度明显低于平作,0~20cm土壤体积质量较平作降低2.52%。0~10cm日均土壤温度较平作提高1.41℃,且随春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三叶期0~10cm土层质量含水量低于平作栽培,挑旗期至成熟期0~120cm土层质量含水量高于平作栽培。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产量较平作增产7.27%~34.6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7~4.71kg/(hm2.mm),节水750m3/hm2。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坚实度、体积质量、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是春小麦节水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