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兔源巴氏杆菌分离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引起石河子地区某养兔合作社兔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明确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此次疾病的主要病原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临床常用的30种抗菌药物中较为敏感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部分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氟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敏感,对其余20余种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结论】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是引起石河子地区兔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充实了巴氏杆菌在引起该地区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的研究基础,为指导临床科学用药和防控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施不同水溶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类型水溶肥对滴灌玉米生产的影响,验证专利配方施肥及施用方法对玉米生产的效果。研究了专利配方施肥(X7)、磷酸脲(X1)、氨基酸粉(X2)、腐植酸钾(X3)、水溶性纳米有机肥(X4)、含氨基酸水溶肥(X5)、含氨基酸水溶肥半量(X6)和不施肥(X8,CK)8个处理6种新型水溶肥料对玉米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滴施氨基酸粉和腐植酸钾能够提早玉米发芽,两处理一周的出苗率均超过50%;氨基酸粉、腐植酸钾和磷酸脲能够促进滴灌玉米发芽率,发芽率均超过90%。(2)专利配方施肥叶面积指数LAI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专利配方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生长,整株生物量为:拔节期,X7>X5>X6>X3>X4>X1>X2>X8;开花期,X7>X6>X5>X4>X2>X1>X3>X8;成熟期,X2>X6>X7>X4>X3>X5>X1>X8。(4)含氨基酸水溶肥的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效率对籽粒贡献率最高,显著高于专利配方施肥处理,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可达43.36%。(5)含氨基酸水溶肥和专利配方施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44.5%和46.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弹齿式残膜回收机捡拾装置改进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弹齿式残膜回收机捡拾装置与地面接触不充分造成残膜回收率低的问题,通过增设起膜部件,重置拾膜弹齿排布,改进了残膜捡拾装置结构。通过对田间覆膜特点和残膜在起膜杆齿上移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起膜杆齿入土角范围及排布方式。对拾膜弹齿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其在残膜捡拾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和运动轨迹,并确定了残膜不漏挑的条件。依照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机具前进速度、起膜杆齿入土角、输膜链耙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残膜回收率和残膜含杂率为响应值,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建立了机具前进速度、起膜杆齿入土角、输膜链耙转速与残膜回收率和残膜含杂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起膜杆齿入土角、机具前进速度、输膜链耙转速;各因素对残膜含杂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输膜链耙转速、起膜杆齿入土角、机具前进速度。应用Design-Expert软件的寻优功能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为5. 21 km/h、起膜杆齿入土角为30. 8°和输膜链耙转速为236 r/min时,残膜回收率最大值为91. 4%,残膜含杂率最小值为3. 21%,田间验证试验表明该参数下残膜回收率为91. 2%,残膜含杂率为3. 1%,理论值和试验值误差小于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魏酸对大肠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产组胺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产组胺的大肠杆菌(E.coli)和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两株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倍琼脂稀释法,得出阿魏酸对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两株菌株产组胺的影响,从而明确阿魏酸对其产组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对供试菌株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着阿魏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阿魏酸对E.coli的MIC为0.031%,对B.cereus的MIC为0.063%;当阿魏酸的添加量为MIC时,E.coli和B.cereus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导致组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E.coli和B.cereus所产组胺量较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45%和25.78%。所以,阿魏酸是一种能够显著抑制组胺的优良添加物,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棉花应用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诱导期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棉花应用效果的研究,为降解地膜在新疆推广应用和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包括4个地膜品种:CK(常规PE膜),3种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有BXS60、BXS90和BXS120,随机区组,3次重复。研究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外观降解性、单位面积破损率、单位面积失重率差异明显,BXS60和BXS90 2个地膜品种基本达到D阶段,单位面积破损率在34%~58.3%之间,失重率在38.19%~46.5%之间。BXS120未到达C阶段,单位面积破损率和失重率均较低。BXS60和BXS90条件下植株较大,LAI持续时间较长,BXS90处理总光合势最高为1.34×106m2d·hm-2,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为1382.93 g·m-2、5644.1kg·hm-2,均高于CK的1301.9 g·m-2和5334.1 kg·hm-2。BXS60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低于CK,BXS120与CK接近。【结论】合适诱导期的可降解地膜(诱导期在90 d左右),既能满足棉花生长需求,又能及时降解,降低农田残膜污染,对新疆棉田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5个园林绿化树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了干旱胁迫对新疆南疆干旱区园林树种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抗旱性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控制水分胁迫时间,以新疆杨(Populus alb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夏橡(Quercus robur),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黑核桃(Jugiqns nigra)为试验材料,分析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5个树种的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及抗旱性。【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5个树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新疆杨酶活性增加最为显著,文冠果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5个树种的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而呈上升趋势,并且脯氨酸含量呈显著上升。【结论】隶属函数法评价的结果为: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表现依次:文冠果>新疆杨=白蜡>黑核桃>夏橡。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园林树种 保护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介导绵羊成纤维细胞MSTN基因突变系统的构建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肌肉生长负调控因子,MSTN基因突变可造成MSTN生物学功能缺陷,从而引起动物的双肌性状。本研究旨在筛选靶向绵羊(Ovis aries)MSTN基因的高效单导向RNA(single-guide RNA,sgRNA),并构建可标记表达载体,以提高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介导的绵羊MSTN基因突变效率。利用Gibson Assembly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序列与串联表达原件2A序列插入pX330质粒载体中,构建pX330-EGFP质粒载体,并将设计好的12个sgRNA寡核苷酸链以Golden Gate法分别连入pX330-EGFP质粒载体,以构建12个不同的pX330-EGFP-sgRNA质粒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pX330-EGFP-sgRNA表达载体以电转染的方法分别转入12组绵羊成纤维细胞,48 h后提取各组部分细胞基因组,利用SURVEROR分析初选获得3个具有靶向效果的细胞群(T2,T9,Q2),其对应转染质粒为pX330-EGFP-sgRNA;之后分别提取3组细胞中的阳性转染细胞基因组,扩增MSTN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得出sgRNA-T2、sgRNA-T9、sgRNA-Q2的打靶效率分别为40%、40%、60%。本研究通过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pX330-EGFP-sgRNA表达载体,成功筛选到高效靶向绵羊MSTN基因的sgRNA,并获得准确的编辑效率,为后续其他基因sgRNA的筛选提供了借鉴,并为MSTN基因编辑羊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绵羊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 CRISPR/Cas9 基因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经济作物花生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方法】采用后悬挂式结构对该机进行设计,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集条装置等部分组成,配套动力为55.2kW拖拉机,对影响花生收获效率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当机具前进速度为3km/h,挖掘深度为125mm,输送链轮转速为90r/min时,生产率为0.6hm2/h,花生收获损失率为2.7%.【结论】该机作业性能良好,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获质量,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502-2016)检测标准,能够满足花生收获实际生产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LC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离鉴定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株,本研究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核苷酸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新疆某奶牛场采集的腹泻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一株新的牛源BVDV,命名为BVDV-LC株。该病毒株在MDBK细胞培养时未能引起细胞病变;5'-UTR与N~(pro) PCR扩增为阳性,扩增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荧光信号为阳性;病毒滴度为10~(5.6) TCID_(50)/0.1 mL;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猪源BVDV-SD0803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BVDV-1q基因亚型。本研究表明BVDV-LC株的分离鉴定对进一步开展疫苗研发、牛病毒性腹泻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与大蒜素联用抑菌与伽师瓜抗菌贮藏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伽师瓜贮藏过程中常致腐烂的4种病原菌:毛霉菌、镰饱菌、链格孢菌、青霉菌,研究了天然抑菌剂壳聚糖和大蒜素对这4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测定了壳聚糖和大蒜素对这4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研究了壳聚糖与大蒜素联用时的抑菌活性与稳定性。将联合抑菌剂用于伽师瓜贮藏,检测联合抑菌剂对伽师瓜腐烂率与保鲜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大蒜素对毛霉菌、镰饱菌、链格孢菌、青霉菌均有抑菌效果。对这4种病原菌,壳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 7、3. 1、4. 2、5. 5 g/L,大蒜素的MIC分别为2. 3、1. 7、2. 2、2. 6 g/L。2种抑菌剂联合使用,抑菌活性较单独使用一种抑菌剂时有显著增强;联合抑菌剂在50℃以下、p H为5~8和紫外光照射时间20 min内能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稳定性良好;将伽师瓜用联合抑菌剂处理后贮藏,与未做抑菌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腐烂率显著降低,并大幅延长了保鲜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