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精异丙甲草胺对甜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用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对甜菜田不同土壤深度中各类主要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分析其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作用。为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田间科学合理的施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平板计数法,研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变化趋势。【结果】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的细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最大抑制率随着土壤深度而降低,在0~5、5~10和10~15 cm的最大抑制率分别是43.25%、32.57%、27.54%。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最大激活率随土壤深度而降低,在0~5、5~10和10~15 cm最大激活率分别是64.10%、45.07%、27.78%。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大致为抑制-激活-恢复,最高抑制率在0~5、5~10和10~15 cm分别是62.85%、55.29%、35.40%。【结论】低施用量的抑制作用和激活作用都不如高施用量表现的明显,且放线菌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递减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分析并预测细粒棘球绦虫锌指蛋白(Echinococcus granulosus zinc finger peotein,Eg-ZFP)结构、功能及其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预测其在细粒棘球绦虫防治中潜在的作用。通过对前期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x,PSC)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Unigene进行筛选,克隆Eg-ZF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表达特征,利用全量组织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检测该蛋白mRNA在原头蚴和成虫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Eg-ZFP基因的CDS序列长852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预测表明Eg-ZFP分子质量大小及等电点为31.6ku和8.89;qPCR检测发现,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均有表达,且在成虫阶段表达量高;全量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Eg-ZFP 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分布广泛,且在成虫的生殖系统中丰度较高,提示Eg-ZFP与虫体生殖发育有关。结果表明Eg-ZFP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Eg-ZFP在E.granulosus防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锌指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定量PCR 全量组织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泡酒过程中8种农药残留迁移变化研究
《化学世界 》 2018 CSCD
摘要:通过模拟实验,以枸杞为原料,低度数(体积分数为35%)和高度数(体积分数为70%)白酒为基质,研究枸杞泡酒过程中毒死蜱等8种农药残留迁移变化规律。将枸杞分别浸泡1、3、5、7、……31d,采用乙腈提取,弗洛里硅土柱、石墨化碳/氨基柱净化,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别对枸杞泡酒过程中白酒和枸杞中8种农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低度数白酒中检出啶虫脒、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和克螨特4种农药,其余4种未检出;在高度数白酒中8种农药均检出,每种农药的含量也较低度数白酒中的含量高,农药残留在高度数白酒中的迁移行为强于低度数白酒浸泡体系,并且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呈现降解的趋势,其余6种农药的降解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TaGW2-6A、TaCwi-A1、TaSus2-2B等位变异对粒重的影响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验证Hap-6A-P1/Hap-6A-P2、CWI22/CWI21和Ta Sus2-1/Ta Sus2-2三对产量性状相关的功能标记对小麦产量性状检测效果可靠性,同时分析新疆小麦3个产量相关基因位点Ta GW2-6A,Ta Cwi-A1和Ta Sus2-2B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规律,为新疆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219份小麦品种(系)中,具有Hap-6A-A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44.11 g)高于具有Hap-6A-G(41.87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5);具有TaCwi-A1a(43.38 g)和Ta Sus2-B2b(44.01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分别显著高于具有Ta Cwi-A1b(37.53 g)和Ta Sus2-B2a(38.73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1)。具有Ta GW2-6A和Ta Cwi-A1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高低依次为Hap-6A-A/TaCwi-A1a(46.41 g)>Hap-6A-G/TaCwi-A1a(41.70 g)>Hap-6A-A/Ta Cwi-A1b(41.30 g)>Hap-6A-G/Ta Cwi-A1b(35.44 g)。新疆小麦品种(系)中,Hap-6A-G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Ta Cwi-A1b;其中在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自育品种>引进品种>地方品种;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而在新疆春小麦中Hap-6A-A和TaCwi-A1a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具有高千粒重组合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新疆春小麦>新疆冬小麦;其中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研究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反应原性良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诊断抗原,根据ASFV p30和p54基因序列,通过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分别体外合成全长的p30和p54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2个基因片段串联,构建p30-54融合基因。将构建的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入p ET-28a(+)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p30-54,转化至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表达,检测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并制备抗该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p30-54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7. 1 ku;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p30-54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小鼠,成功制备了抗ASFV p30-54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54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多克隆抗体 反应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Alfin-like PHD finger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lfin-like PHD finger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及抗病反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Alfin-like PHD finger基因家族在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基因组中的数目、分布情况及家族各成员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和揭示Alfin-like PHD finger在棉花抵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雷蒙德氏棉(D5)和亚洲棉(A2)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2个和10个Alfin-like PHD finger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及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中Alfin-like PHD finger转录因子具有高度保守的DUF3594结构域和PHD结构域,两个二倍体棉花中该家族基因成员之间为一对一关系;雷蒙德氏棉中的12个成员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亚洲棉中的10个成员基因也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该家族的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基质、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基质;根据结构域差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Alfin-like PHD finger转录因子家族分为3个进化分支。上述结果为分离鉴定棉花中新的逆境胁迫响应基因提供参考。
关键词: Alfin-like PHD finger 雷蒙德氏棉 亚洲棉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育86在新疆高产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引进并在新疆连续获得高产的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大豆23号为对照,通过对两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叶生产力以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吉育86在新疆高产表现中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性状,以探究吉育86在新疆高产表现的机理。结果表明:(1)初花期后,吉育86根系生物量逐渐高于新大豆23号;整个生育期,吉育86花荚生物量相对较高;完熟期,吉育86荚果干物质量较新大豆23号显著增高16.7%。(2)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均在鼓粒期达到峰值,此时新大豆23号叶面积指数较吉育86高80%;鼓粒期后,吉育86净同化量和叶生产力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3)吉育86株高与节数合理,分枝较少,株型相对紧凑,群体优势较为明显。(4)吉育86单粒重、百粒重、收获株数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综上所述,吉育86株型结构合理,群体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适宜,光合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向籽粒转移,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获得高产。
关键词: 吉育86 新大豆23号 高产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iPS细胞诱导及转录组学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绵羊(Ovis arie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为绵羊转基因育种、应用绵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电转将OCT4、SOX2、KLF4、l-Myc、Lin28转染至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并诱导培养至有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的细胞克隆,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克隆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诱导0、10、20、30 d的阳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克隆细胞中SOX2、OCT4、SSEA-1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 OCT4、SOX2、Nanog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0和30 d转录组测序表明,被注释到GO数据库的差异表达基因有9 465个,其中,上调基因6 987个,下调基因2 478个;KEGG分析共有5 773个基因注释到259个通路中,其中,P53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且其在干细胞增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初步成功建立了绵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关键词: 绵羊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 重编程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百威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免疫应用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克百威半抗原4-[[(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氨基]丁酸(BFNB)的新合成方法,以避免传统三光气合成法的危害。以呋喃酚为起始物,通过酯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最终合成半抗原BFNB,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表征,结果证明半抗原BFNB合成成功。利用活性酯法将BFNB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原和包被原,紫外扫描计算偶联比分别为17∶1和8∶1;将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酶免疫检测方法(icELISA)表明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0.096μg/mL,定量检测线性(IC_(20)~IC_(80))为0.023~0.403μg/mL。该研究所制备的抗原为进一步研制抗克百威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H14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机理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活性的根际细菌,以大丽轮枝菌为靶菌,分离获得棉花根际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筛选所得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立其分类地位,采用底物降解法和抗菌肽基因克隆法检测其产生水解酶和抗菌肽的能力。结果显示,试验共分离获得182株棉花根际细菌,筛选得到3株对大丽轮枝菌抑菌率大于50.00%且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菌株,其中菌株H14的抑菌率和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54.25%和18.10 mm。该菌能在0~9%NaCl和pH 4.5~9.0的NB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莫哈韦芽胞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H14对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和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9.55%和74.57%;菌株H14能合成蛋白酶,含有srfAA、fenD、bacA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表明莫哈韦芽胞杆菌菌株H14能够合成蛋白酶和脂肽类拮抗物质,具有良好的抑菌和防病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