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4种鲤科鱼类精子特性及不同pH对其活力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pH对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和方正鲫(Carassius auratus)4种鲤科鱼类精子活力的影响及差异,检测了4种鲤科鱼类精液的理化性质,同时设置pH值3.0、5.0、7.0、9.0、11.0梯度溶液,比较分析4种鲤科鱼类精子激活率、精子快速运动时间(FT)、精子运动时间(MT)和精子寿命(LT).结果 显示:4种鲤科鱼类中松浦镜鲤精液浓度、精子密度均最高;洛氏鱥精浆偏酸性,拟赤梢鱼精浆呈中性,松浦镜鲤、方正鲫精浆呈弱碱性;4种鲤科鱼类精子在pH 7.0~9.0的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活力最高,且存在最适浓度差异.其中,拟赤梢鱼、洛氏鱥精子最适pH为7.0,精子激活率分别为(93.99±5.77)%和(96.67±2.89)%,FT分别为(35.32±0.81)s和(34.27±0.49)s,MT分别为(52.24±0.99)s和(44.33±0.76)s,LT分别为(71.50±5.50)s和(75.22±3.50)s;方正鲫精子最适pH为9.0,其精子激活率为(93.33±2.89)%,FT、MT及LT分别为(35.37±0.31)s、(85.18±2.04)s和(100.74±1.65)s;松浦镜鲤精子在pH 7.0时激活率最高,为(96.67±2.89)%,而其FT、MT和LT在pH 9.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80±1.82)s、(64.94±4.52)s和(84.03±7.02)s.结果 表明:拟赤梢鱼精子对水体pH最为敏感,松浦镜鲤、洛氏鱥次之,方正鲫精子对pH适应性最强.

关键词: pH 鲤科鱼类 精子活力 精子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科研单位重大工程谋划建设的初步探讨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

摘要:渔业重大工程聚焦渔业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科技目标,承担了孕育颠覆性科学技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使命,是促进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关键领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利器.本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重大工程为例,总结了渔业重大工程谋划建设的一些思路和经验,阐述了渔业重大工程谋划建设路径,提出了加强渔业重大工程谋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渔业科研单位重大工程谋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渔业科研单位 重大工程 基本建设 谋划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渔船流量预测

现代计算机 2020

摘要:随着经济和渔业的发展,船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这也导致渔船进出港拥堵,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开展渔船交通流量预测研究可以为渔船进出港调度优化管理提供依据.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只适用于小样本数据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改进方法,通过聚类减少输入数据的冗余.结果表明,基于聚类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大样本数据集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且引入环境因素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聚类 流量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玻璃钢渔船关键技术标准对比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玻璃钢渔船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建立科学完善的设计、建造、检验技术标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玻璃钢渔船的建造质量,根据玻璃纤维树脂的材料特性,从玻璃钢渔船特点和标准现状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玻璃钢渔船原材料、成型工艺、力学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结合实船技术性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得出适合我国玻璃钢渔船实际使用需求的技术标准,全面保障玻璃钢渔船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为我国玻璃钢渔船建造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玻璃钢 渔船 标准 对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红色肉在冷藏期间的肉色稳定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罗非鱼红色肉冷藏期间的肉色的稳定性,该文测定了不同包装方式贮藏的红色肉的色差值、pH值、肌红蛋白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线粒体膜通透性、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冷藏期间红色肉的L值无明显变化,托盘包装红色肉红度值不断降低,真空包装红色肉红度值先升高后无明显变化.托盘包装红色肉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真空包装中无明显变化.2种包装方式下氧合肌红蛋白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线粒体膜通透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含量不断降低,但真空包装均高于托盘包装,证明无氧条件冷藏能够更好地维持肌肉内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过程,从而提高肉色稳定性.通过各因素相关性分析,红度值变化与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氧合肌红蛋白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线粒体活性降低,线粒体内乳酸和琥珀酸分解能力降低,电子传递链产生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含量减少,使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降低,肉色稳定性变差.

关键词: 罗非鱼 包装方式 线粒体 肌红蛋白 肉色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鲈鱼鳞胨工艺技术优化及品质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海鲈鱼鳞,该文以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确定海鲈鱼鳞制备鱼鳞胨的最佳工艺,同时分析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加入鱼鳞质量1%(质量分数)食用盐和2%(体积分数)白醋复合处理鱼鳞能有效去除海鲈鱼鳞腥味.海鲈鱼鳞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7.5,在常压下经100℃水熬煮25 min,过滤后在4℃下凝冻2 h,即得到鱼鳞胨成品.产品颜色微白透明,晶莹剔透,口感爽滑,韧性好,无鱼腥味,且呈致密果冻状,不松散,有较好弹性.其蛋白质含量为3.46%,无致病菌,菌落总数1.20×102 CFU/g,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该产品与果冻等食品比较,其富含蛋白质,且该蛋白质为胶原蛋白.该研究为鱼鳞胨制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海鲈鱼 鱼鳞胨 工艺优化 感官评价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ISP-Ⅱ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分析抗冻蛋白基因ISP-Ⅱ在鱼类抗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探究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生理变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大口黑鲈ISP-Ⅱ cDNA序列,同时分别用冰鲜鱼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大口黑鲈,利用荧光定量PCR (qRT-PCR)的方法分析两组鱼ISP-Ⅱ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获得大口黑鲈ISP-Ⅱ cDNA序列83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22 bp,编码的蛋白共17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SP蛋白具有保守的C型凝集素结构域,四对二硫键,推测为C型凝集素进化而来的Ca2+依赖亚型抗冻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ISP-Ⅱ序列同源性较低,其中与深裂眶锯雀鲷(Stegastes partitus)同源性最高,仅为65.50%.qRT-PCR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大口黑鲈(喂食冰鲜鱼组)组织中ISP-Ⅱ mRNA在脾中表达最高,并在肝、肠、幽门垂、胃、脑、性腺、心脏、肾脏、肌肉、眼和鳃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检测实验组大口黑鲈(喂人工配合饲料组)组织中检测到ISP-Ⅱ mRNA在肝、肠、胃和肌肉的表达量显著较冰鲜鱼组高.上述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能让肉食性的大口黑鲈产生类似冰冻的条件下的应激反应,上调了ISP-Ⅱ的表达,以应对不利环境、保护生物体,使机体适应不利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口黑鲈的食性驯化机制与ISP-Ⅱ在体内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口黑鲈 Ⅱ型抗冻蛋白 人工配合饲料 冰鲜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乳球菌K6产Nisin Z的条件优化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贻贝中筛选分离出来的乳酸乳球菌K6为研究对象,以细菌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半抑制浓度(MIC50)为考察指标,优化乳酸乳球菌K6产乳酸链球菌素Z(Nisin Z)的条件.首先研究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值、菌液添加量、培养时间和温度5个因素对Nisin Z抑菌效果的影响,确定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值3个因素为显著因素,然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这3个因素.最终获得产Nisin Z的优化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5,培养温度29.8℃,培养时间9 h.经过条件优化后,该细菌产细菌素抑菌浓度为0.625 BU/mL,较优化前细菌素浓度提高了8倍.优化后的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在最优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说明所建模型切实可行.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细菌素 响应面 条件优化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el-EIIB蛋白调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弱毒株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纤维二糖–磷酸转移酶系统(cel-PTS)的EIIB蛋白对强毒株毒力影响有限,但对弱毒株毒力似乎存在潜在的影响,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有必要弄清该蛋白调控强、弱毒株的毒力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无乳链球菌强毒株cel-EIIB基因缺失株,本研究通过类似的方法,获得弱毒株该基因的缺失株.用无乳链球菌强毒、弱毒株及它们的cel-EIIB缺失株分别感染斑马鱼,结果显示,cel-EIIB缺失后,导致弱毒株毒力明显返强,而强毒株毒力则轻微减弱.qPCR检测发现,cel-EIIB缺失可致cel-PTS系统的cel-EIIA、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的DltR和CiaH以及毒力基因sodA、cpsD和cpsG在强、弱毒株中呈现相反的表达模式;此外, TCS系统的RgfC、DltS和CsrR以及毒力基因cspA和pavA在强毒突变株中表达未受影响,但在弱毒突变株中的表达却显著上调.研究揭示,EIIB蛋白可能通过调控上述毒力相关基因表达而负调控弱毒菌株的毒力.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纤维二糖-磷酸转移酶系统 cel-EIIB 基因表达 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下游鱼类早期分子鉴定

湿地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9年,采用CO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对松花江下游水域卵和仔鱼进行了物种发育早期的分子鉴定,旨在了解松花江下游鱼类物种组成现状,为松花江下游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调查和鱼类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在对2 486个样本的分析中,共获得有效序列2 304条,其中,2 227条序列与已知种的相似度≥98.4%,鉴定到种,占96.66%;61条序列的相似度≥95%而<98.4%,鉴定到属,占2.65%;16条序列的相似度<95%,为未知种,占0.69%.根据鉴定到种的2 227条序列,最终确定的鱼类物种为36种,隶属于3目6科29属,其中,有鲤科20属24种,共1 981个样本,占88.96%;有鳅科4属5种,共223个样本,占10.01%;检测到的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的序列数量最多,潘氏鳅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突吻鮈(Rostrogobio amurensis)的序列数量也较多.

关键词: 鱼卵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分子鉴定 松花江下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