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剑麻病害调查及其主要病原种类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我国剑麻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和情况,为剑麻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踏查、种植区随访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剑麻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确定病害种类。【结果】调查发现炭疽病、茎腐病、紫色尖端卷叶病、条纹病、斑马纹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溃疡病和根结线虫病等10种病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在广西剑麻种植区发生较严重;剑麻斑马纹病和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较低;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略重;溃疡病仅在海南剑麻种植区发现,发病程度中等。通过形态特征观察,鉴定出5种剑麻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剑麻茎腐病(Sisal stem rot diseas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剑麻炭疽病(Sisal anthracnose disease)、蒂腐色二孢(Diplodia natalensis)引起的剑麻黑斑病(Sisal black leaf spot disease)、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引起的剑麻溃疡病(Sisal canker disease)和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剑麻叶斑病(Sisal leaf spot disease)。【结论】目前生产上对剑麻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是茎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溃疡病是剑麻新病害。

关键词: 剑麻 真菌性病害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不同地区红毛丹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保亭和琼中5个红毛丹种质资源,测定其果实的色差值,通过比较分析果实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对两地区间的不同红毛丹栽培品系材料进行资源评价和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保亭各品系间果实的色差值差异显著,‘保研5号’(BR5)和‘保研7号’(BR7) 2个品系材料的外观品质指标均优于该地区的其他品系资源;琼中各品系间果实的色差值差异显著,其中以‘保研5号’(BR5)品系的外观品质指标最优。保亭和琼中不同红毛丹种质材料的果实色差值存在差异,其中两地区的‘保研5号’(BR5)品系差异极显著,表明同一红毛丹品系在两地区间的果实色泽表现存在差异。保亭和琼中的不同红毛丹品系间的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显著,说明海南同一地区的不同品系间,同一品系在不同地区间都表现出丰富的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这对海南的红毛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红毛丹的优良种质选育和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南 红毛丹 色差值 果实表型性状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ACC氧化酶基因AcACO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根据转录组数据,从菠萝中成功克隆到1个编码ACO的基因Ac ACO1,测序结果证实该基因全长1 094 bp,包含一个9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8个氨基酸。AcACO1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ACO结构特征,含有DIOX_N和2OG-FeⅡ_Oxy两个保守结构域。1 850 bp的AcACO1启动子区域含有众多应答激素和环境胁迫信号元件。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乙烯利、低温和赤霉素均能诱导AcACO1的表达。

关键词: 菠萝 乙烯 ACC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SSR标记的酱用型灯笼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酱用型灯笼椒是海南的一种特色资源,该亚种辣椒相关资源挖掘工作少,制约了新品种选育工作。为了明确目前已收集酱用型灯笼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了8条ISSR引物对现有的54份酱用型灯笼椒资源进行了DNA提取并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条带18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79条,多态性平均达95.71%。在欧氏距离为87处,可将54份酱用型灯笼椒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为选育出品质优良的灯笼椒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酱用型灯笼椒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叶唇柱苣苔叶片扦插繁殖方法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适合烟叶唇柱苣苔叶片扦插繁殖的方法,为通过扦插育苗实现烟叶唇柱苣苔快速无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以烟叶唇柱苣苔叶片为试材,研究不同叶片插穗材料发生方式、不同生长素处理及不同基质扦插对烟叶唇柱苣苔的扦插影响。结果表明:1/2叶的扦插效果较好,平均每个插穗材料长出子株2.00~3.50株;适宜的生长素处理为NAA 100 mg/L浸泡6 h,扦插成活率达到100%,平均每个插穗材料长出子株2.83株;沙:表土:椰糠(V1:V1:V1)的混合基质适宜作为扦插基质,平均每个插穗材料发生子株2.26株。烟叶唇柱苣苔叶柄在NAA 100.0 mg/L中浸泡6 h后扦插于沙+表土+椰糠混合基质中,各生长指标均较佳。该叶片扦插繁殖方法较适合在烟叶唇柱苣苔产业化育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烟叶唇柱苣苔 叶片扦插 子株 不定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种空间预测模型的海南岛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合热带地形复杂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预测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地形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变量,选用普通克里格法(OK)、回归克里格法(RK)、随机森林模型(RF)三种方法对训练集128个样点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并通过验证集32个验证点比较了三种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1)0~5 cm土层三种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ME)均接近于0,从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来看,RF(0.8867)RK(0.171 5)>OK(0.070 8)。综合以上三个参数,该土层最优拟合模型为RF。同理得出0~20、20~40、40~60 cm土层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RF、RF、OK。RK和RF能够更好地描述SOM含量局部变异信息;(2)四个土层SOM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9.67、15.89、10.30、8.07 g kg~(-1),呈现出西南、东北高,西部、东南沿海地区低的空间分布趋势。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有机质 随机森林模型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Ⅱ优818在海南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弱感光型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Ⅱ优818于2015—2017年在海南多个市(县)示范种植的主要产量性状表现,总结了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Ⅱ优818 产量 示范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IbGL3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广西植物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色甘薯富含花青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受到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bHLH(basic helix-loop-helix protein)转录因子能够调节多个花青素结构基因的表达,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在甘薯中还没有关于bHLH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报道。为进一步了解IbGL3基因在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该研究根据甘薯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一个2 120 bp的bHLH基因IbGL3,该基因包含一个1 8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69.08 kD,理论等电点(pI) 5.20。IbGL3蛋白和其他植物中类黄酮合成相关的bHLH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都包含保守的MIR区、bHLH结构域和ACT类似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IbGL3与其他植物类黄酮相关bHLH蛋白聚为一类,属于Ⅲf亚类成员。表达结果显示,IbGL3基因在紫色甘薯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浅紫色甘薯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白色甘薯中表达量最低,与花青素积累正相关,因此推测其在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甘薯 花青素 bHLH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效率基因型香蕉根际钾营养与根系特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钾效率基因型香蕉根际钾营养与根系特性,在水培和低钾土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钾效率(高效基因型包括广粉、牛角蕉2个品种,低效基因型包括天宝蕉和黎母山野生蕉2个品种)基因型香蕉(Musa spp.)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与全钾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根系主要分泌物、根际微生物数量、根系CEC和根系H~+分泌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香蕉根际土壤的缓效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并且于根际形成了钾的相对富集区域,4个品种香蕉的根际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质量分数是非根际土壤的1.9~3.9倍。在根际钾的富集能力方面,钾高效基因型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钾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和缓效钾质量分数均比低效基因型高出27.35%以上。但是,香蕉非根际土壤的全钾质量分数却高于根际土壤。钾高效型香蕉的根系分泌能力和根际微生物数量都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钾高效基因型根系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的分泌量与低效基因型相差0.62~2.09倍;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方面,高效基因型均与低效基因型相差1倍以上,但基因型内各品种间差异却不显著。钾高效基因型根系H~+分泌量与根系CEC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H~+分泌量前者是后者的1.57~1.82倍,根系CEC前者是后者的1.69~2.57倍。根系H~+分泌量、根系CEC与植株含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与根际微生物数量、根系CEC、根系氢质子分泌量、各根系分泌物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以上。

关键词: 香蕉 基因型 根际 根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包装结合低温处理对鲜切菠萝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真空包装结合低温处理对鲜切菠萝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水率、褐变度、硬度、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真空包装结合3℃低温贮藏有效的保持了鲜切菠萝的品质,整个贮藏期间鲜切菠萝的失重率减少了4.31%~7.22%;褐变度降低了1.4~2.6;果实硬度提高了4.07~7.51 N;总可溶性固形物20 d时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48;另外,经处理组处理后,相比对照组PPO活性降低了10.33~44.52 U·min~(-1)·g~(-1)FW;POD活性前8 d降低了19.36~27.25 U·min~(-1)·g~(-1)FW,有效的降低了酶活性,防止鲜切菠萝褐变的发生和维生素C的氧化,20 d时处理组维生素C的含量比对照组高8.44 mg/100 g,经处理后贮藏,鲜切菠萝的保质期从4 d延长到11 d。

关键词: 鲜切菠萝 真空贮藏 品质 贮藏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