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6种药剂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农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红麻根结线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选用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调查施药后30、60、90、120 d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红麻根结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1.7%氟吡菌酰胺SC防效最好,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分别为94.15%、85.78%,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83.25%和72.35%;3%阿维菌素CS防效次之,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为87.96%、76.70%,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76.90%和71.1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 104 g a.i./hm~2和3%阿维菌素CS 6 g a.i./hm~2对红麻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性长,可作为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药剂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麻根结线虫 筛选 药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抗CMV种质资源筛选及SRAP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收集的283份辣椒种质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CMV抗性鉴定,在抗性筛选基础上进一步对鉴定出的抗性种质进行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辣椒抗CMV相关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抗性遗传改良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283份辣椒种质中筛选出抗CMV辣椒种质1份、中抗CMV辣椒种质28份,为辣椒抗CMV育种提供物质材料;SRAP分析将抗性辣椒种质分为两大类,明确了29份辣椒种质的遗传关系。

关键词: 辣椒 黄瓜花叶病毒(CMV) 种质资源 SRAP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湿热苦瓜新品种琼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琼3号是以耐热、果形优美的苦瓜自交系KG09-05为母本,以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KG02-10-03为父本配制的中熟、丰产、耐湿热苦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节位为第17~20节,果实短棒状,肩平、尾钝,瓜瘤粗直,瓜长22~30 cm,横径6.5~8.5cm,肉厚1.2~1.4 cm,单瓜质量400~550 g,苦味适中,果肉紧密、耐贮运,裂果少,每667 m~2产量达3 500~4 000 kg,田间抗白粉病和炭疽病的能力强于对照中华1号和琼2号,适合海南地区夏秋季露地和设施大棚种植。

关键词: 苦瓜 琼3号 一代杂种 耐湿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相似穿孔线虫种群的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光学显微镜对相似穿孔线虫进行观察及测量其主要特征;采用线虫通用引物18S和28S对6个相似穿孔线虫种群进行rDNA-ITS区进行了序列扩增,获得片段长度大约850 bp,克隆测序后使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个相似穿孔线虫的相似度高达99.3%,其中1RS、2RS、3RS和6RS 4个种群与来自台湾的KJ845638.1、广州的KF234224.1和马来西亚半岛的FJ455830.1在一个小类群中,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4RS和5RS种群在另一个小类群中。本研究为深入相似穿孔线虫不同种群间的形态差异与系统发育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相似穿孔线虫 形态特征 rDNA-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病原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及为后续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海南海口、临高、陵水、三亚、儋州、琼海等地采集病样123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了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特征;而ITS序列分析上,代表菌株43A1和43A2与NCBI数据库中Phomopsis sp.179GP/T (登录号:GQ352484.1)和Phomopsis sp.131AM/T (登录号:GU066693.1)均在99%以上;系统发育树上,43A1、43A2与Phomopsis sp.131AM/T和Phomopsis sp.179GP/T聚在同一分支上面,遗传距离最近。说明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为火龙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pitaya,这是国内首次在火龙果上发现该病原菌。研究结果为弄清火龙果叶斑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火龙果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南繁育制种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种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南繁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省作为南繁的属地,不仅要兼顾国家利益和其他南繁省、市、区的利益,还要谋划本省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过熟悉南繁产业现状和识别南繁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南繁产业化原则和设计了南繁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重点建设国家种业体制改革试验区,培育全国性公共科研育种平台、国际性种业贸易平台,最终将南繁基地打造成面向国际的"中国种业科技城"。

关键词: 南繁 产业化 发展路径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硝铵比氮素供应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硝铵比氮素营养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为提高广藿香的产量和药用品质提供氮肥施用依据。【方法】以海南藿香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设5个不同NO_3~–-N/NH_4~+-N比处理为100∶0、75∶25、50∶50、25∶75、0∶100,每隔10天浇一次,每次250 m L/盆,每盆定植1株6 cm高的广藿香组培苗。采收期分为定植后60、120、180、240天,每个处理每次采取4盆,分析了广藿香生长指标、叶绿素、抗氧化活性及药效成分。【结果】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增加,也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提高。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Ca、Mg元素吸收最多,硝铵比为25∶75和0∶100处理的较低。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广藿香茎叶的广藿香酮的提高。硝铵比为25∶75和50∶50的处理更有利于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提高。硝铵比25∶75处理有利于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醇和其他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全硝态氮和全铵态氮(硝铵比为100∶0和0∶100)处理不利于或抑制广藿香茎叶油的药效成分形成和积累。【结论】供应硝铵比为75∶25的氮更能促进广藿香生长和光合效能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25∶75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

关键词: 广藿香 氮形态 生物量 药效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基本特征、16S rRNA对比分析及特异性基因挖掘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10种芽孢杆菌的基本特性,下载到70条芽孢杆菌属细菌的16S r RNA序列,通过对比芽孢杆菌的基本特征和16S r RNA序列种内和种间相似性,发现基本特征很难区分这10种菌株。16S r RNA序列种内相似性最高为100%,最低的是B.amyloliquefaciens,种内分化较明显,最低值为90.85%,种间相似性最高的2个菌株是B.subtilis strain 168和B.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BCRC 11601,最高值为99.66%,最低为92.01%。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B.anthracis、B.cereus、B.methylotrophicus、B.atrophaeus之间某些菌株的16S r RNA相似性极高,通过16S r RNA序列很难区分,B.coagulans的16S r RNA特异性最好。同时本研究提供了gyr A、gyr B、rpo A、yya R、yya O等多个能够准确鉴定的特异性基因,为快速鉴定菌种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 芽孢杆菌 16S rRNA 特异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生态学意义

广西植物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子的休眠机理,该文对海南龙血树休眠类型及破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海南龙血树的生境条件,对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皮吸水性良好,40 h内达到萌发所需含水量;种胚发育完全,离体胚2 d开始萌发,萌发率达100%;去珠孔端组织种子的萌发情况与离体胚的一致,质密珠孔端组织的机械束缚是种子萌发障碍的直接原因;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质,其清水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生长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低温贮藏和快速脱水均能有效解除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整齐度,萌发率可达到100%。分析认为抑制物质的存在致使种胚生长势弱而无法打破质密珠孔端组织的机械束缚,导致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属生理休眠;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特性使其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适应生境条件的季节变化,保证种群得以延续与更新。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种子休眠机理 休眠类型 休眠破解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S-SPME-GC-MS法分析西州蜜25号甜瓜贮藏中的香气成分

保鲜与加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产网纹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甜瓜在5℃低温贮藏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州蜜25号甜瓜样品最佳前处理条件为:萃取头为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50/30μm DVB/CAR/PDMS),最佳富集香气的样品量6 g,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西州蜜25号甜瓜香气中共检测到54种化合物,其中酯类38种、醇类10种、醛类4种、酮类1种和烷烃类1种;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及种类在不断变化,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升高,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降低;一直持有的香气成分有23种,贮藏0、11、31 d时,23种香气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是87.18%、81.41%和82.63%,初步认为23种香气成分对果实的香气贡献最大。

关键词: 厚皮甜瓜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贮藏 香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