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制技术对辣椒干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千金红""龙椒十五"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电热恒温干燥法和自然晒干法2种方法对辣椒进行干制,测定2种方法下干制出的辣椒的商品率、商品品质、营养品质等指标,以期选出适宜辣椒干制的方法,提高辣椒质量。结果表明: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辣椒可以将2个品种辣椒干的商品率平均从17.80%提高至27.19%。但在辣椒色泽上,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辣椒并没有自然晒干法干制的好,自然晒干法干制的辣椒色泽更加光亮。在营养品质上,2种干制方法对辣椒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影响不大。在辣椒红素含量上,自然晒干法干制的辣椒红素含量为143.01 mg·g~(-1),明显高于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的辣椒的104.32 mg·g~(-1)。


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甜瓜霜霉病是甜瓜生产中重要的气传病害,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成为限制甜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加强对甜瓜霜霉病的防治,本文对甜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与寄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黑龙江生态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黑龙江生态环境下马铃薯高光效育种研究提供光合生理参数,利用GFS-3000和MINI-PAMA-Ⅱ对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3号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克新23号单株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和叶面积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值.块茎膨大期克新23号上部叶位叶片的SPAD值最大,中部和下部叶位叶片的SPAD值较上部叶位叶片降低3.52%和9.50%.现蕾期和开花期Pn 、Tr和Gs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上部叶位叶片上,块茎膨大期Pn、Tr和Gs的最大值出现在植株中部叶位叶片,说明叶片Pn的高低也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同时,结合Pn和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分布规律,选择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和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来作为快速评价马铃薯光合潜能的指标是可行的.


施氮期和收获期对羊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菁4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Nongjing No.4')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期(上年秋季施肥、当年春季施肥、当年秋季和春季分次施肥以及不施肥)和收获期(盛花期后21、24、27、30、33、36、39、42和45 d)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因素(抽穗率和结实率)和质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适宜的施氮时期和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羊草种子的产量(P <0.05),除当年春季施肥外,其他施肥期处理均显著增加羊草的抽穗率和结实率(P <0.05).分次施肥处理羊草的抽穗率、结实率和种子产量最高.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羊草的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后33 d达到或接近最高值.在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时,适宜的施氮期是在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各施一次,最佳收获期为盛花期后33 d.


黑河地区高粱田封闭处理除草剂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高粱田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以绥杂7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960 g·L-1异丙甲草胺EC和38% 莠去津SC两种除草剂及其混配制剂的除草效果和对高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960 g·L-1异丙甲草胺EC+38% 莠去津SC(45.6 mL·667m-2+115.2 mL·667 m-2)和38% 莠去津SC 355 mL·667 m-2对高粱田杂草防除效果好.综合考虑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和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推荐使用960 g·L-1异丙甲草胺EC+38% 莠去津SC(45.6 mL·667 m-2+115.2 mL·667 m-2).


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模式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北方一作区作为我国主要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直接影响着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是要种植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采用大垄深松栽培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成熟.连作会导致病原菌数量增多,使耕层微生物群落恶化.为促进北方一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对多年生产经验和试验进行归纳,系统总结出一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模式.本技术通过应用脱毒种薯、垄播、机械化中耕和机械化收获,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适应.该技术操作简单,显著提高经济产量,降低劳动力成本.


胡麻脂氧合酶基因LuLO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 2019 CSCD
摘要:胡麻的籽粒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易被脂氧合酶(LOX)氧化,导致油脂的酸败.因此,油脂的稳定性和风味是影响胡麻油质量的重要因素.脂氧合酶是一类非血红素双加氧酶,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氢过氧化反应.本研究旨在阐明在胡麻种子发育时期脂氧合酶基因(LuLOX1)的表达、酶活性与品质的关系.本试验利用基于亚麻全基因组DNA测序数据,对LuLOX1基因进行克隆,利用RT-PCR方法进行LuLOX1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进行LOX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LuLOX1基因的cDNA全长为2607 bp,编码868个氨基酸,LuLOX1蛋白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8.87 kD、6.36.LuLOX1在种子发育早期高表达,之后呈下降的趋势,成熟期几乎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LuLOX1的酶活性变化与LuLOX1基因表达模式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LuLOX1可能参与了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氧化的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通过脂氧合酶调控改进胡麻油脂品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胡麻 脂氧合酶基因(LuLOX1) 基因表达 脂氧合酶活性


早熟春玉米自交系绥系708的创新与思考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利用玉米自交系绥系601与外引国内骨干系铁7922杂交选系后回交两次,以此为原始材料自交;对适应区的主要病害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抗病株系;在早代进行密植鉴定,筛选抗倒、耐密植株;S4世代进行配合力跟踪测定,确保不丢失高配合力株系;在最后决选时辅以较早成熟期(110~120 d)、适中株高与穗位高的选育标准,最终育成高配合力、较早熟期、抗逆性强等多优性状集成的玉米自交系绥系708.利用其选育的玉米品种普遍具有熟期早、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早熟春玉米种质资源之一.绥系708的成功育成也为利用外引优良种质改良与提升本土种质利用潜力,提供了育种实践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