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促进水稻高产高效,本试验设置了不同灌溉和氮肥管理模式,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其对水稻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农民常规水肥管理(FP)比较,采用间歇灌溉尿素冲施(SWD1)和间歇灌溉氨水冲施(SWD2)水肥管理措施,水稻分别增产7.6%和11.1%,分别增收21.5%和30.8%;SWD1较FP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6,4.2和5.2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2,10.2和8.0 kg· kg-1;SWD2较FP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7、6.3和7.5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1,14.9和11.7 kg·kg-1;SWD1和SWD2较FP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1%和34.7%.SWD2较SWD1水稻产量、效益、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2%、4.7%、5.6%和7.6%,二者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寒地水稻 灌溉措施 氮肥管理 肥料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童子一号草莓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提高草莓种苗的繁殖速度及质量,以童子一号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适宜的生长、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继代时间、继代次数以及生根培养基,并探讨了适宜的移栽条件.结果表明:草莓茎尖生长培养基为1.0 mg·L-16-BA+0.2~0.5 mg·L-1 NAA;增殖培养基为MS+2 mg·L-16-BA+0.1 mg·L-1 NAA,每30~40 d继代一次,可连续继代4次;生根培养基为0.2~0.5 mg·L-1 IBA+0.2 mg·L-1 NAA;组培苗根系长至2 cm,植株高4 cm时进行移栽,移栽后遮光率不高于60% 、空气湿度不高于60% 、环境温度高于20℃,移栽成活率可达到87%.


毛樱桃果实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测定与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丰富我国寒冷地区果树栽培品种,选取毛樱桃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成熟期单果重、纵横径、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果实各性状之间、果实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毛樱桃果实单果重为1.05g,可滴定酸含量为0.88%,类黄酮含量为3.40mg·g~(-1),总酚含量为1.63mg·g~(-1),花色苷含量为23.24mg·100g~(-1),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高且高于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可滴定酸含量与总酚和花色苷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类黄酮含量与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是清除·OH自由基最主要的活性物质。


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麦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如何施肥是农业生产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明确豆麦轮作麦秆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该文依托黑河市长期定位实验站,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主处理为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副处理为低、中、高不同施肥水平,试验于1980年开始,轮作模式先后为麦-豆-麦和麦-豆轮作模式,通过连续38 a(1980—2018年)调查,探明麦豆轮作条件下麦秸还田及不同施肥水平对作物产量影响。结果得出:麦秸还田后种植大豆、小麦,多年产量与不还田比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施肥效果,大豆中肥区比低肥区增产7.42%~10.81%,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小麦高肥区比低肥区增产14.52%~19.33%,差异极显著(P <0.01);麦秸还田大豆增产效果,还田前期(1~6季)大豆平均产量比不还田增产5.91%,后期(7~16季)平均增产7.52%,麦秸还田小麦增产效果,还田前期(1~5季)和后期(6~16季)平均增产0.31%、0.22%,后期增产频率高;麦秆隔年还田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施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碳、氮、磷含量,但长期高肥易导致土壤酸化。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轮作 秸秆还田 大豆 小麦 施肥 产量 化学性质


优质肉羊腹腔镜输精技术
《黑龙江动物繁殖 》 2019
摘要:本文把黑龙江省"养羊学"学科近几年使用腹腔内窥镜输精的一些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器材上的改进和技术上的提高,使本项技术在养羊生产中能够普及,快速提高种公羊利用率。主要包括:术前药品和器械、手术人员、羊只的准备;腹腔内窥镜输精的操作过程中如何麻醉与解麻、套管针正确刺入、观察卵巢发育情况、准确寻找输精部位及正确的输精方式;术后处理措施。


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以黑土为试验对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化肥(OM100)、有机肥+氮肥减施30%(OM70)、有机肥+氮肥减施50%(OM50) 6个处理,于2018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肥替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替代能显著提高气相比例,降低土壤液相;对比单施化肥,短时间施用有机肥替代,土壤有机质提升不明显,外源有机物进入土壤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适度有机肥替代,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持作物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