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花菜子叶和下胚轴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系统
《上海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上海1号的无菌苗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菌株为EHA105,携带质粒pMOG410,含GUS和NPTⅡ基因。实验得出其子叶芽分化率最高的激素组合为6-BA5mg/L+IAA0.1mg/L。原生质体以8~10℃暗培养5~6d,然后于25℃光照8h生长的无菌苗下胚轴切片游离出的密度最高。K8P培养基激素组合(mg/L)以2,4-D1.0+BA0.5+NAA0.1为最好。共培养的最适温度为18~20℃。经检测由子叶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原生质体转化得到了抗性愈伤组织。


浦红2号杂种一代番茄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选用402大红和小鸡心为杂交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组合──浦红2号,其特点是生长势强,成熟较晚,单果重150~180g,红色,单位面积产量达4000kg/666.7m2以上,以春季露地栽培为主,适应性广。目前在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湖南省、陕西省及上海市等10个省、市种植,累计推广2170hm2。


表达重组鸡新城疫病毒免疫原蛋白基因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以 N D V H N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载体与禽痘病毒转染液为材料,以载体质粒的 Lac Z报告基因为筛选标记,在含有 Xgal的培养基上筛选蓝色空斑的阳性重组子,对初次筛选到的蓝色空斑经过三轮蚀斑纯化(蓝斑形成率达90% 以上),得到了能稳定增殖的病毒子;再分别提取病毒子感染细胞、正常对照细胞基因组 D N A, Bam HⅠ酶切后,以 D I G 标记的探针进行 Southern 杂交检测,发现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基因组 D N A 在7 kb 处有一 D N A 片段,能与 H N 特异性探针呈阳性反应,而对照细胞没有,从而利用 Lac Z报告基因、 H N 探针杂交检测,我们成功地筛选并获得了 N D V H N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重组禽痘病毒;噬斑筛选;Southern杂交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柳松菇菌株亲缘关系的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选用14 个柳松菇野生菌株(其中,来自中国6 株,源于希腊6株,源于法国、印度各1株),利用RAPD 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20 个随机引物中有11 个引物共扩增出96 条DNA 条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希腊的6 个菌株遗传差异较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 90% ,与法国的菌株亲缘关系也较近,相似系数在70% 左右。我国6 个野生种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30% ~85% ,而与国外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仅20% 强。


五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对产量鉴定表现突出的5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相应的20个正、反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普遍存在平均优势,组合间的超亲优势差异较大。构成单株产量的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和单株角果数三个因素中,单株角果数的超亲优势最大,为17.6%。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植沪1号”和“中油220”作亲本时其杂种优势强,而以“植沪2号”作亲本,则优势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