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菌物系统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改进的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完成生活循环只需7天。利用砂培体系研究了多粘菌在不同pH值、光照、接种材料和接种量条件下,对寄主的侵染以及在其中繁殖的情况,研究了多粘菌完成侵染所需时间,侵染的游动孢子最初释放时间,游动孢子体外存活期和休眠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


三种植物对COD的耐受极限与净化效果
《农业环境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水生植物能在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正常生长,并有最佳效果,以COD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水葫芦、水花生和蕹菜进行了水培试验。测定了培养液中COD、悬浮物、色度、全氮量和植株中的全氮量。结果表明,有机废水中COD1000mg/L左右是水葫芦和水花生正常生长的上限,而蕹菜在1300mg/L以上。3种植物对有机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不但去除COD和氮素的能力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且对悬浮物也有一定去除效果,水葫芦和蕹菜还有一定的脱色能力。认为用水葫芦和蕹菜净化有机废水是经济有效而值得提倡的。
关键词: 有机废水,净化,植物,耐受极限


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7 CSCD
摘要: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同、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的一般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从结果看,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其原有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分生细胞从胚性转向分化。


草菇菌丝体mRNA在低温下变化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1997 CSCD
摘要:应用RNA分离、纯化及反转录技术,对低温处理草菇菌丝体的cDNA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的最初2h内存在基因表达的变化。
关键词: 草菇;mRNA;低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投入产出增长率的合理估计
《预测 》 1997 CSCD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用最小平方回归法来估计农业投入产出增长率,以减弱因一时的非正常因素引起的农业投入产出波动给贡献率测算值带来的影响。作为实例,本文根据上海市“八五”期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测算过程表明,用这一方法计算增长率,也减少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其结果更贴近实际变动状况
关键词: 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投入产出,增长率


禾谷类花器官机械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实验生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田及温室生长的植株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从禾谷类花器官(大麦穗切段、水稻颖花、小麦小穗)机械游离小孢子的程序及培养系统。从供试的二个大麦材料上重复获得大量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从一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上得到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以及从三个小麦品种(系)上获得小孢子形成的多细胞结构(MCS)和早期胚状体(ELS)。相对较长时间的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提高ELS(大麦)及MCS(小麦)的得率,改善培养物的通气状况,以及提早再分化有利绿色植株再生。


土菌消(hymexazol)与化肥喷施对水稻催熟、增产作用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菌消同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喷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前后适量喷施土菌消化肥混剂,可以明显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有效分蘖率与千粒重,降低秕粒率),具有良好的催熟、增产作用,田间增产稻谷74%~241%,为有效提高水稻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提供了新措施。
关键词: 水稻,土菌消,化肥,催熟,喷施,增产


也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周方先生商榷
《预测 》 1997 CSCD
摘要:本文就周方先生的观点“科技进步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百分数)”,论述了这一观点不能满意解释客观存在的生产实践活动,继而提出了科技进步率应等于生产要素生产率综合增长率的观点,并由此推出了测算科技进步率的方法
关键词: 科技进步,生产率,增长率,规模经济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预测 》 1997 CSCD
摘要:本文就我国在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常用的方法提出了有关数据处理和计算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分析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带来的结果,继而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生产函数,技术进步,贡献率,余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