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华鳖Wnt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RACE技术成功获得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Wnt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以及Wnt激动剂(Wnt agonist 1)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鳖Wnt4基因cDNA全长2432 bp,开放阅读框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中华鳖Wnt4基因与海龟(Chelonia mydas)和三趾箱龟(Terrapene carolina triunguis)具有高度同源性.Wnt4基因在雌雄个体性腺中表达量最高,且雌性卵巢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精巢(P<0.05).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14~21期)雌雄性之间有明显的表达差异(P<0.05),推测其参与了中华鳖性别分化的过程.Wnt激动剂能上调Wnt4基因的表达水平,此结果为中华鳖性别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 Wnt4 基因克隆 Wnt激动剂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弹状病毒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鳜弹状病毒(SCR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针对SCRV N基因和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μL)比,建立SCRV和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应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单一和双重PCR检测,比较单一和双重PCR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SCRV和ISKNV双重PCR方法,该法特异性较强,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罗非鱼湖病毒(TiLV)等鱼类常见病毒无扩增;敏感性较好,对2种病毒DNA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20份临床样品的双重PCR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份为SCRV阳性,11份为ISKNV阳性,2份为SCRV和ISKNV混合感染,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SCRV和ISKNV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好,可用于鳜鱼SCRV与ISKNV的快速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双重PCR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 微生物代谢活性 Biolog-ECO 代谢多样性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近海蟹笼网目尺寸对三疣梭子蟹的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断壮大的东海近海笼壶渔业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甲壳类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实施养护幼蟹的管理措施已成为渔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呼声.本研究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分析了放大网目尺寸对蟹笼渔获效率的影响,运用SELECT模型估算了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尺寸选择性,结合混合影响模型探讨了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对选择性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蟹笼(网目尺寸32.0mm)与试验蟹笼(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三疣梭子蟹渔获甲宽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SELEC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试验蟹笼与对照蟹笼的相对作业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网目尺寸分别为52.3mm和59.7mm的试验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50%选择甲宽(CW50)分别为86.9 mm和90.9 mm,选择范围分别为15.9 mm和9.2 mm.试验蟹笼的CW50远未达到浙江省等当前的最小可捕尺寸规定,表明蟹笼渔业中仅依靠放大网目尺寸可能难以实现幼蟹的有效释放.结果分析显示,在此次试验中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的数量对蟹笼的选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蟹笼 网目尺寸 选择性 三疣梭子蟹 作业时间 可捕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鱼皮抗氧化胶原肽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鱼皮为原料制备抗氧化胶原肽并分析其特性.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鱼皮酶解工艺,并对所制备胶原肽进行G-15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 大菱鲆鱼皮酶解的最适酶为中性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C,酶解时间为338 min,加酶量为1142 U/g,反应体系pH值为6.7.按照此最佳条件制备得到鱼皮酶解液羟自由基清除率为34.44%,与理论值接近.大菱鲆鱼皮胶原肽经过层析分离,得到了3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肽组分TSP1、TSP2、TSP3,其中TSP3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具有更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结论 本研究为大菱鲆及其他鱼皮多肽的开发研究以及鱼类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菱鲆 胶原肽 酶解工艺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个罗氏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来自泰国(CP)、缅甸(MN)、孟加拉(BD)和中国(MP和DP)的共5个罗氏沼虾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 16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平均等位基因数( N a)、期望杂合度( H e)、Shannon信息指数( I )和多态信息含量(PIC )分别为17.563、0.8316、2.1662和0.7328.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 e)介于0.7025—0.8594,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6538—0.8048,表明所有群体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水平CP>MP>BD>MN>DP.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介于0.03430—0.17333, 表明所有群体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16个微卫星位点的Fst值均大于0.05, 均值为0.0977, 与群体间有遗传分化相符.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6.22%, 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40.72%, 个体内部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3.07%.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 MN群体首先与MP群体聚为一类, 再与DP群体聚为一类, 之后再与BD群体聚为一类, 最后与CP群体聚为一类, 表明中国群体与泰国群体亲缘关系较远.遗传结构分析显示, 参试样本被划分为5个理论群体, 除MP群体中个体遗传结构混杂外,其余群体中个体遗传结构相对独立.研究为罗氏沼虾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质量安全风险研究与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

摘要: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作为中国加工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备受消费者的关注.本研究介绍了克氏原鳌虾的质量安全总体概况,围绕苗种、渔药、养殖环境、饲料、非规范用药、重金属残留、寄生虫和水产品流通等环节,针对克氏原螯虾质量安全的现状和隐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保证苗种质量,加强饲料和非药品管理,完善行业标准、溯源体系等建议.本研究旨在促进克氏原螯虾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1):01-12]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 重金属 苗种 溯源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脂质代谢相关基因PPARs的组织表达及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菱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PPARs)的组织分布和高温胁迫下PPARs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PPARs基因3种亚型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高温胁迫下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大菱鲆PPARs 3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PARα1和PPARα2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PARβ在大菱鲆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PPARγ在大菱鲆的鳃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高表达。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mRNA水平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PPARα随温度升高表达水平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PPARβ的表达量在14、20、23和25℃时差异不显著,当温度升高至大菱鲆的致死温度28℃时,表达量出现了显著性的升高;PPARγ在14℃时表达水平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大菱鲆中存在PPARα、PPARβ和PPARγ3种亚型,而且三者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调节,首次指出PPARs 3种亚型在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变化,对PPARs的研究将推动鱼类脂代谢研究,揭示鱼类PPARs在脂质代谢调控以及响应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菱鲆 脂质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基因表达 高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唇鱼保护区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特征研究

海洋与渔业 2020

摘要: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是中国特有种,属石首鱼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与东海。过去,珠江口海域是黄唇鱼的主产区,但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渔船过度捕捞,黄唇鱼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州湾紫菜养殖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 2020

摘要:[目的]海州湾紫菜养殖作为连云港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养殖规模的动态监测和产业发展内在驱动力分析对紫菜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整片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估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2004-2019年海州湾冬春两季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的随机森林算法提取紫菜养殖区的时空动态变化状况和近岸人工开发信息,结合紫菜产业近期的统计资料和促进保障政策,进行了紫菜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及驱动因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海州湾紫菜养殖区总体呈近岸向外海拓展变化趋势,由沿海岸线带状分布变成片状分布在整个海州湾;(2)时间上,2004年紫菜养殖面积最少为1 551 hm2,约占江苏省紫菜养殖面积1/13,2015-2019年养殖规模迅速增长至22 700 hm2,约占江苏省紫菜养殖面积的1/2;(3)针对15年的紫菜养殖面积、价格、政策、海岸工程建设(龙桥)等数据实施量化并进行整体相关性分析.[结论]文章证实了价格与紫菜养殖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9,P<0.01),龙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殖面积也存在极强相关性(R=0.84,P<0.01),政策与养殖面积显著性不强(R=0.34,P>0.05),揭示了海州湾紫菜养殖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由沿海向外海扩展的分布规律主要受紫菜受市场价格机制和海岸工程建设(龙桥)的影响.

关键词: 海州湾 紫菜养殖区 空间分异 驱动因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