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发酵床Cu累积特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即w分别为40%和60%的稻壳+菌糠(FJ)、稻壳+锯木屑(FD)、稻壳+酒糟(FW),研究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中Cu的累积特征与活性。结果表明,经过1个养殖周期,FW对Cu的吸纳能力较强,养殖后垫料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202%。不同垫料组合对垫料中Cu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FJ发酵床垫料下部的表层土壤中Cu生物有效性达16.86%,显著高于另外2种垫料(P<0.05)。所选取的3种垫料中,FD中的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198%,对Cu的吸纳能力居中,渗漏到土壤中的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119%,而Cu生物有效性为8.37%,在3种垫料中最低。因此,从减少Cu污染角度出发,该配比垫料优于FJ与FW。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养殖结束后3种组合垫料以及垫料下部表层土壤中Cu的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为控制Cu污染并保留有机肥营养,建议发酵床使用年限为3 a左右。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Cu累积 有效态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物质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抽穗期不同时长干旱胁迫对水稻冠层光谱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水稻干旱胁迫试验,采用ASD(Field Spec Pro FR2500)光谱辐射仪测定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时间尺度(10d、20d)干旱处理与对照(正常处理)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变化规律、植被指数、水分指数、导数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干旱胁迫后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对照(CK)相比,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显著减小,短红外波段反射率显著增加,导数光谱红边位置均向短波方向推移,红边面积和红边斜率均显著减少,复合构建的6种植被指数或水分指数呈下降趋势,四波段水分指数(SRND)、归一化差异红外指数(NDVII)下降幅度最大;与CK相比,拔节期干旱胁迫20d和抽穗期10d的水稻冠层对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极显著降低,对短红外波段反射率极显著升高,在此阶段红边特征参数、植被水分指数减少幅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水稻干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稻干旱胁迫 光谱特征 红边参数 植被水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肉色、果皮茸毛性状的SSR标记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与桃果肉颜色和果皮茸毛性状相关的SSR标记,为桃早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蟠桃98-5-8与普通桃91-42-51杂交的F1分离群体74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白肉/黄肉、有毛/无毛两个性状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在66对引物中,引物UDP96-005和pchgms3、UDP97-401和CPSCT030分别在白肉/黄肉单株、有毛/无毛单株及混合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条带。表型性状与标记连锁结果表明,SSR标记UDP96-005(164 bp)与白肉性状连锁,遗传距离为4.06cM;SSR标记CPSCT030(191bp)与有毛性状连锁,遗传距离为8.2cM。对20个桃栽培品种进行验证,UDP96-005标记对白、黄肉品种的检测符合率为85%,CPSCT030标记对有无茸毛品种的检测符合率为50%。【结论】筛选获得分别与桃白肉、有毛性状连锁的SSR标记UDP96-005与CPSCT030,可用于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并为发掘与桃果肉颜色和茸毛性状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肉色 果皮茸毛 SSR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控养水葫芦改善滇池草海相对封闭水域水质的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滇池草海的封闭水域东风坝和老干鱼塘开展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性工程示范。定期监测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生长规律,富集氮、磷能力,以及2个水域水葫芦种养后水质的周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域水葫芦最大生长速率均出现在7月,生长速率分别为759.3和601.6 g·m-2·d-1,12月基本停止生长,东风坝和老干鱼塘水域新鲜水葫芦对氮、磷的富集量分别为1.95、0.17和1.74、0.14 kg·t-1,水体营养化程度直接影响水葫芦生长特征。规模化控养水葫芦明显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溶解氧浓度和pH,但既未明显影响鱼类生长,又有利于水葫芦的生长与繁殖。在水葫芦种苗初始投放覆盖度<10%、投苗量为22.5 t·hm-2条件下,水葫芦种养后(7—12月)东风坝水体TN、TP和NH4+-N平均浓度比种养前(6月)分别下降7.79、0.67和0.91 mg·L-1,老干鱼塘水体TN、TP和NH4+-N平均浓度比种养前分别下降1.03、0.08和0.09 mg·L-1。水葫芦被机械化打捞后,2处水域水体TN和TP浓度并未明显回升,水质变化较平稳,表明规模化控养水葫芦修复封闭的富营养化水域水质效果明显。

关键词: 水葫芦 封闭水域 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 滇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干旱胁迫对转C_4双基因水稻幼苗光合功能及部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转玉米C4双基因水稻抗旱性,以野生型恢复系水稻R299及其转PEPC&PPDK基因水稻恢复系纯合品种R2P为材料,木村B营养液培养至3叶1心。对两种水稻在20%浓度(质量体积比)PEG600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条件下光合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正常木村B营养液水培条件下,转基因株系R2P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及其相关生理指标与R299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两种水稻之间显示出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R2P的光合速率、C4光合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ro(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R299,叶绿体超微结构较R299稳定,而MDA(丙二醛)含量、O2·-(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低于R299。说明转C4双基因水稻抗旱性增强,光合及抗氧化系统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干旱 转C4双基因水稻 光合速率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剂量为0、2、4、6和8 kGy,检测辐照前后羊肉中微生物、理化成分含量及酸价、过氧化值。结果表明:剂量为4 kGy的辐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冷冻羊肉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不明显,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有所增加,3种维生素的含量降低、脂质氧化程度加重。剂量为4kGy的辐照处理对羊肉的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有利于冷冻羊肉的储藏保鲜。

关键词: 冷冻羊肉 辐照 杀菌 品质

2013年广东水禽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广东水禽养殖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鸭46.2%、鹅51.5%,略低于2011年比例),但呈现出西迁的趋势,茂名鸭饲养量赶超广州跃居全省第1位。全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H7N9流感等事件,但仍未能改变水禽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为推动广东水禽业进一步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大政府对水禽业的监控力度和扶持,建设水禽生产信息体系;(2)探索水禽业补贴机制,推广水禽生产保险、风险基金和收储制度;(3)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动水禽养殖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4)改变活禽交易销售模式,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冰鲜禽肉消费;(5)加强水禽及其关联产业的经济学研究。

关键词: 水禽 H7N9流感 冰鲜禽肉 活禽交易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超气门蛋白ALUSP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绿盲蝽超气门蛋白基因(ALUSP),获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为ALUSP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蜕皮及变态发育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知昆虫的USP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ALUSP的保守序列;再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ALUSP 5′及3′段序列,然后通过拼接获得ALUSP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LUSP基因序列特征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将含有ALUSP的T载体经EcoR I及Xho I双酶切,构建ALUSP原核表达载体pEGX6P1-ALUSP,将该表达载体分别在15、25、30和37℃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再通过GST琼脂糖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后获得ALUSP功能区纯化蛋白。【结果】ALUSP开放阅读框长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56.63 kD,理论等电点8.42;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具有超气门蛋白的典型特征,由A/B域(249 bp)、C域(198 bp)、D域(69 bp)和E域(489 bp)组成,其中C域高度保守,包含2个锌脂结构并含有1个P-盒和1个D-盒,且含有由8个氨基酸构成的核定位信号,D域含有1个识别DNA元件的T-盒,E域含有1个由8个α螺旋和1个β折叠形成袋状结构;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ALUSP的氨基酸序列与稻绿蝽USP序列一致性最高(57.82%),与其他昆虫的USP序列一致性较低,如膜翅目的 Melipona scutellaris(46.05%)、Scaptotrigona depilis(45.9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半翅目与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的USP较为分化,位于不同分支,ALUSP与稻绿蝽USP进化关系最近,可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EcoR I和Xho I双酶切的重组克隆载体可成功亚克隆到pEGX-6P-1载体上,命名为pEGX6P1-ALUSP;经37℃、1.0 mmol·L-1的IPTG诱导的pEGX6P1-ALUSP重组质粒可特异性表达1个约65 kD的蛋白,并且该重组ALUS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收集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进行GST琼脂糖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最后进行复性和纯化后在65 kD附近仅出现1条清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已得到纯化的靶蛋白。【结论】克隆了ALUSP全长,其具有昆虫超气门蛋白的典型特征,并获得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

关键词: 绿盲蝽 超气门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每年在局部稻区流行致灾。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侵染特性、致病因子、致病性和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思路。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稻黄单胞菌 发生和危害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鹅坦布苏病毒(GTUMV)E蛋白结构域I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GTMUV E蛋白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等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人工合成方法获得GTMUV E蛋白结构域I的编码基因(EI基因),并与携带GST标签的p GEX-4t-1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后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并以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是否有免疫原性。【结果】合成获得的E1基因片段为411 bp,将其插入p GEX-4t-1载体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1-EI。阳性重组菌经1 mmol/L IPTG诱导5 h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最高峰,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41.0 k Da。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与GST标签抗体和E蛋白阳性血清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到预期的目的条带。【结论】GTMUV E蛋白结构域I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且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GTMUV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关键词: 鹅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Ⅰ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