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TXB_2和6-keto-PGF_(1α)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 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白头翁汤、白头翁皂苷B4、白头翁素、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继续培养21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的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皂苷B4中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药根碱中剂量组和秦皮甲素高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白头翁汤高剂量组和巴马汀高剂量组的TXB2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素高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药根碱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巴马汀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秦皮乙素高剂量组的6-keto-PGF1α含量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说明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体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对TNF-α,TXB2和6-keto-PGF1α介导的机体炎症、凝血和休克等病理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栓素B2 6-keto-PGF1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培养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光照、pH、温度、碳源、氮源等方面对其菌丝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光照为12 h/12 h光暗交替,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同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时间﹑碳源及氮源上的菌落形态均有差异。孢子萌发的最适光照为24 h全光照,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9,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小麦茎基腐镰孢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菌镰孢菌(Fusariumspp.)的组成,2009-2012年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5个冬小麦主产省采集茎基腐病样本,从中分离了135个镰孢菌菌株,用PCR-RFLP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种群鉴定,并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及化学型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135株病菌中,103株为F.asiaticum,17株为F.graminearum,其余为F.acuminatum、F.pseudoraminearum和F.avenaceum,说明引起我国小麦茎基腐的镰孢菌主要由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组成,且以F.asiaticum种群分布为主。在120个镰孢菌综合物种菌株(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中,79株为3-AcDON化学型,17株为15-AcDON化学型,24株为NIV化学型。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2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少部分为NIV化学型菌株。F.asiaticum种群致病力略高于F.graminearum种群,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略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 禾谷镰孢菌 种群结构 毒素类型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吸附剂对富营养水体磷的去除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本研究采用3种改性方法对凹凸棒土、黄黏土、沸石、高岭土和硅藻土进行改性,共改性出6种磷吸附剂。通过比较不同吸附剂处理的富营养化水中磷的浓度,去除率,氯、铝离子残留以及吸附磷的释放等,选出较佳的除磷吸附剂;并通过扫描电镜对除磷效果较好的吸附剂的表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吸附剂经改性后磷去除率均显著增加;不同改性吸附剂的磷去除率间差异显著,其中改性凹凸棒土的去除效果最佳。从吸附剂处理后磷的浓度和去除率等考虑,改性的凹凸棒土可用于富营养化河水磷的去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辅助鸭肝卵磷脂提取的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鸭肝为实验原料,用胰蛋白酶强化提取鸭肝中的卵磷脂。通过控制酶用量、酶反应时间、和酶反应温度来进行单因素实验,并以卵磷脂提取率为依据,对酶法强化鸭肝卵磷脂的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得到酶法强化鸭肝卵磷脂提取的最佳参数为:酶反应温度45.5℃,酶反应时间2.22 h,酶用量3090 U,鸭肝卵磷脂提取率可高达87.51%。验证试验得到鸭肝卵磷脂提取率为87.42%。验证实验显示,在该工艺条件下鸭肝卵磷脂的提取率达到较好值,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理生化参数评价肉桂醛浸种对辣椒种子萌发可行性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醛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对种子萌发、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肉桂醛50 mg/L浸种后对种子的发芽势,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发芽势显著降低;当处理浓度小于300mg/L时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就株高而言,50mg/L处理下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辣椒的根长、鲜重和干重的变化趋势与株高相似。通过肉桂醛浸种之后,小于150 mg/L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呈现出先增加而后降低;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50 mg/L处理下的SOD和P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可以使用低浓度的肉桂醛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防治辣椒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研究及抗性资源筛选
《作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
优良降酸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能够降解L-苹果酸的酿酒酵母FM-cs-08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紫外诱变和60Co诱变,旨在诱变得到降酸能力显著提高又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酿酒酵母菌。最终筛选得到诱变菌株FM-cs-08-2U,降L-苹果酸比率达到(29.48±0.2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44±0.89)%。对诱变菌株FM-cs-08-2U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受最低pH值为2.5,耐受最高SO2质量浓度为800 mg/L。用FM-cs-08-2U发酵蓝莓果酒,得到果酒残糖量(3.70±0.10)g/L,pH值为3.18±0.01,有机酸含量(8.64±0.02)g/L,酒精度(12.00±1.00)%,结果证明菌株FM-cs-08-2U适合酿造蓝莓果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膜包装对桑葚采后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桑葚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滇缅1号’桑葚为材料,在(5±1)℃、相对湿度80%~90%贮藏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厚度薄膜(15.55 μm的带孔聚乙烯袋(CK)、5.4 μm聚乙烯袋(P1)、12.75 μm的聚乙烯袋(P2)、15.55 μm的聚乙烯袋(P3)、32.7 μm的聚乙烯袋(P4))对桑葚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薄膜包装处理均可降低采后桑葚的腐烂指数,其中P4处理的效果最理想。此外,P4处理可显著延缓采后桑葚果实糖酸比的增加,并维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通过对不同包装袋内气体比例的分析发现,较其他薄膜包装处理相比,P4薄膜包装可在包装袋微环境中形成高体积分数CO2(5.9%~6.9%)和低体积分数O2(6.2%~8.5%)。可见,P4薄膜包装即32.7 μm的聚乙烯袋包装对采后桑葚品质的调控与其形成的高体积分数CO2和低体积分数O2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增强剂提高禽流感疫苗效力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鸡的免疫效力,将不同剂量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混合后制备疫苗,评价对SPF鸡的免疫效力。根据筛选结果,将最适剂量的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以共同混合的形式配制疫苗,并将免疫增强剂以伴侣形式与H5或H9禽流感疫苗混匀免疫商品鸡,评价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与H9疫苗共同混匀,或将免疫增强剂制备成疫苗伴侣形式与H5或H9商品疫苗共同混合免疫商品鸡,均能使H5或H9疫苗免疫后抗体提前1周达到7lg2,免疫后2~3周抗体效价显著高于不含免疫增强剂的常规疫苗组。该免疫增强剂能提高H5和H9亚型禽流感疫苗对鸡的免疫效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H5亚型禽流感疫苗 H9亚型禽流感疫苗 疫苗伴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