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和县株系细胞凋亡抑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变异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分离株内细胞凋亡抑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从安徽和县采集感染病毒的斜纹夜蛾病虫,分离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 NPV)15个活体克隆株系,研究其细胞凋亡抑制基因(IAP)和P49基因多态性。发现15个Splt NPV安徽和县克隆株系中的IAP基因序列均无差异,且与已报道的Splt NPV中国G2株的同源性达100%;Splt NPV各克隆株系中的P49基因序列也无差异,且与Splt NPV中国G2株的P49基因同源性达99%。表明Splt NPV安徽和县株系IAP和P49基因均较为保守,没有表现出遗传变异。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安徽和县株 IAP基因 P49基因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海甘蓝RNA-Seq序列开发EST-SSR分子标记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油料作物海甘蓝(十字花科)发育时期种子的RNA-Seq测序数据组装获得186 778条cDNA重叠群(Contigs)序列,通过MISA和Primer 3程序设计了6 639个EST-SSR分子标记。在这些标记中,除了单核苷酸重复(45%)外,三核苷酸重复的SSR是最常见的碱基重复类型(29%),其次是双核苷酸型(10%)、五核苷酸型(7%)、六核苷酸型(5%)和四核苷酸型(2%)型。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1 206个EST-SSR标记定位到近缘种白菜(Brassica napa)的基因组上。依据引物在白菜基因组中的分布,挑选了20条EST-SSR引物在海甘蓝中进行PCR验证,其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均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PCR片段。这些新开发的EST-SSR引物可以作为功能标记应用于海甘蓝的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关键词: 海甘蓝 RNA-Seq EST-SSR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 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 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 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 kg;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 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氮素转化 物质流分析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醛对辣椒生物量和品质影响及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醛处理辣椒对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肉桂醛在田间使用时对辣椒品质、产量以及辣椒疫霉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肉桂醛50和100 mg/L处理下,株高、根长和鲜重的变化趋势相似,与对照相比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增加,株高、根长和鲜重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而后降低,在浓度小于150 mg/L的处理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POD活性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田间试验发现,使用肉桂醛进行灌根对辣椒的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可显著增加辣椒中Vc含量,且发现灌根后,肉桂醛对辣椒疫霉菌的防效比甲霜灵高31.1%,显著大于甲霜灵。说明肉桂醛不仅可以对辣椒苗期灌根进行辣椒疫病预防,且可有效防治疫病的蔓延。

关键词: 肉桂醛 辣椒疫病 植物源杀菌剂 辣椒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用杀虫剂对灰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理清稻田常用农药对灰飞虱的毒力和对灰飞虱种群的中长期影响,进而为科学防治灰飞虱提供依据,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14种农药单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以及10种混剂对2种飞虱的联合作用效果。通过观察灰飞虱种群数量变化和灰飞虱的繁殖能力,测定了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噻嗪酮+毒死蜱对灰飞虱种群的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噻嗪酮、啶虫脒和速灭威等对褐飞虱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灰飞虱的毒力;吡虫啉+异丙威、吡虫啉+仲丁威、噻嗪酮+毒死蜱、噻嗪酮+甲萘威、噻嗪酮+混灭威和噻嗪酮+速灭威等杀虫剂混配组合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除吡虫啉+毒死蜱组合对2种飞虱的毒力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混配组合对褐飞虱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灰飞虱的毒力。三唑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灰飞虱若虫的毒力远大于对成虫的毒力。毒死蜱、三唑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灰飞虱成虫的繁殖能力,水稻后期使用毒死蜱、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嗪酮+毒死蜱后,增加了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增加了来年迁入水稻秧田的灰飞虱数量。可见,在稻田使用吡蚜酮、噻嗪酮、啶虫脒、速灭威等杀虫剂单剂和吡虫啉+辛硫磷、吡虫啉+速灭威、吡虫啉+异丙威、吡虫啉+仲丁威、噻嗪酮+吡虫啉、噻嗪酮+甲萘威、噻嗪酮+混灭威、噻嗪酮+速灭威等杀虫剂混剂时,用能够控剂褐飞虱的农药剂量难以有效控制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在稻田使用三唑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嗪酮+毒死蜱,将增加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在秧田期使用三唑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灰飞虱成虫,不仅不能控制灰飞虱的种群数量,还将促进灰飞虱的繁殖能力。

关键词: 农药 毒力 灰飞虱 种群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抗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诱导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抗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V)的诱导作用,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测定了生防细菌诱导处理后番茄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其同工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植物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内生细菌EBS05诱导处理再接种TYLCCV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病害明显减轻,诱导抗病性效果达53.60%,且发生时间延迟。菌株EBS05诱导后7~15d,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对照);此外,TYLCCV侵染后9~15 d,番茄体内POD和PP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相应的同工酶积累量也减弱,而内生细菌EBS05可诱导番茄体内SOD、POD和PPO同工酶的积累量增加,并产生新的同工酶带。

关键词: 内生细菌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防御酶 同工酶 诱导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DVI密度分割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中常遇的混合像元问题,选用江苏省沭阳县冬小麦扬花期HJ-1A卫星遥感影像,基于不同地物光谱信息的差异性与可分割性,提出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密度分割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在利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HJ-1A卫星影像进行了几何与大气校正。利用NDVI灰度影像提取混合像元训练样本的NDVI值和小麦种植面积,计算小麦面积权重,确定混合像元的NDVI阈值。利用NDVI再归一化结果对NDVI灰度影像进行密度分割,依据不同密度分割系数下像元总面积及其所对应的小麦面积权重关系,最终得到沭阳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根据NDVI密度分割法提取冬小麦面积为8.37×104 hm2,面积精度为92.37%,样本精度为93.31%。基于密度分割系数(P>0.5)制作沭阳县冬小麦种植分布图,获取了全县冬小麦空间分布特征信息。以上结果说明NDVI密度分割法能较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内冬小麦种植面积,可有效解决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中混合像元问题。

关键词: NDVI密度分割 冬小麦 面积权重 种植面积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P65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65蛋白是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免疫优势蛋白,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常作为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的靶蛋白。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获得P65基因中含有3个稀有密码子的前922bp,利用PCR从Mhp168株扩增获得P65基因后段,然后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将前后段连接后,克隆入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a(+)/mhp P65,经IPTG诱导获得87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与Mhp血清呈强阳性反应。将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可溶性的Mhp P65融合蛋白,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这为猪肺炎支原体P65蛋白的功能研究以及诊断学方法的建立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65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种质系的性状鉴定与育种利用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对142份新引进和自主创造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批材料均为陆地棉种质,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株高60 cm以下的矮秆类型材料4份,子指15.5 g以上的高子指材料17份,单铃重6 g以上的材料有22份,比强度在32 cN/tex以上的高强纤维材料60份,2.5%跨长在32 mm以上的材料2份。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筛选出了34份具有优异性状的材料,可为选育大铃、高籽指、高强纤维的种质提供资源。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性状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了解SIRT1基因在猪卵泡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猪卵巢,分离卵泡颗粒细胞,根据直径将其分为≤1.5mm,>1.5~≤3.0mm,>3.0~≤5.0mm,>5.0mm 4个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SIRT1基因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卵泡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SIRT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其在原始卵泡中表达量最低,在其余卵泡中表达量较高。SIRT1mRNA及其蛋白在不同直径的卵泡中表达趋势一致,在直径>1.5~≤3.0mm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直径卵泡(P<0.01)。【结论】SIRT1基因在不同卵泡中的表达具有规律性,与猪卵巢卵泡发育具有潜在的相关性。

关键词: SIRT1基因 卵泡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