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电子鼻结合GC-MS分析不同处理蓝莓货架期间果实的挥发性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并结合电子鼻技术检测蓝莓冰温贮藏((-0.5±0.3)℃)30 d后4℃货架期的挥发性成分,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气调保鲜(MAP)处理对蓝莓贮后货架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莓货架期过程中醛类(24.86%~91.98%)、醇类(0.24%~23.85%)、萜类(2.00%~43.00%)是最主要挥发性成分,特征挥发性成分为2-己烯醛(青草香气)、芳樟醇(浓青带甜的木青气息)、香叶醇(温和、甜的玫瑰花气息).对蓝莓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使用判别分析法优于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3 d是货架期蓝莓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拐点,且贡献率最高的传感器为W5S.MAP+1-MCP联合处理可延缓货架期间醛类成分流失,对于醛类流失抑制效果顺序为MAP+1-MCP>1-MCP>MAP>CK.

关键词: 蓝莓 1-MCP MAP 挥发性成分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白绵羊不同同胎数初生重及性别对青年羊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澳洲白绵羊单胎和双胎个体的初生重及性别对其后期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随机选取澳洲白绵羊核心育种场一年内初生的羔羊1 527只作为试验群体,抽取研究对象性别、同胎数、初生重和3~8月龄个体重等相关信息,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拟合分析对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性别单胎和双胎组间3月龄个体重差异显著(P<0.01),8月龄体重差异消失(P>0.01);初生重对青年羊的生长具有长期显著的影响(P<0.01);1~8月龄母羊的生长速度较公羊滞后,但公、母羊的整体生长过程基本相同,断奶后至150日龄期间日增重从300 g逐渐下降至100 g,200日龄降至最低,其后略有升高。说明双羔性状在生长前期对体重影响较大,在生长后期出现了补偿生长现象,能够完全弥补其与单羔个体前期的体重差距。说明初生重对青年羊具有长期影响,提高育肥羊生长速度从母羊怀孕期就要抓起;公、母羊青年期生长过程基本相同,出生至150日龄增重快、采食少,是育肥的关键期,必须把握好。

关键词: 澳洲白绵羊 同胎数 初生重 性别 生长曲线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牛羊体细胞核移植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功能从而在染色体重塑、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HDACi促进供体细胞及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重编程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HDACi对牛羊体细胞核移植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牛羊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体细胞核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不能有效整合、数据利用率低、分析模型缺乏等问题,导致增加了数据统一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政府在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上的施政能力.本研究在充分分析数据资源和应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的整体框架,设计了包括农业大数据中心基础子平台、数据仓库系统、基础管理服务子平台、数据开发开放子平台、可视化数据挖掘系统、智能检索系统、农业大数据"一张图"应用、运维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描述了基于J2EE平台的实现方式.通过建设天津市"三农"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快实施针对农口各部门信息资源在基础数据元及共享业务元中的整理和挖掘,实现全市统一的涉农基础数据元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大数据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于天津农口各单位对大数据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和智能服务的需求,推动天津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产业共建融合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天津 三农 数据共享 平台 农业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2毒素的危害及脱毒研究进展

粮油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T-2毒素是由镰刀属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常见的A型真菌毒素.T-2毒素具有强毒性,它不仅会污染田间作物和库存谷物造成粮食产后损失,还会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粮食行业和畜牧业防治的重点.目前关于T-2毒素生物毒性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关于T-2毒素脱毒,尤其是生物脱毒的研究较少.综述了T-2毒素的危害致毒机理及物理、化学、生物等脱毒方法.将获取高效脱毒酶和开发脱毒工艺作为研究重点,利于我国粮食、畜牧、副产物深加工等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T-2毒素 致毒机理 代谢产物 生物脱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菌丝在不同谷物培养基上的生长研究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灵芝、蛹虫草、金针菇为试验菌株,通过对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了7种不同谷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在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39.90;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长的是荞麦米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12.80;最适合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33.65.

关键词: 灵芝 蛹虫草 金针菇 谷物培养基 生长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RPA的番茄褪绿病毒检测方法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番茄褪绿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o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ToCV-RPA方法在38℃恒温下40 min可从ToCV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246 bp的特异性条带.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方法的10倍,适用于ToCV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番茄 番茄褪绿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中硫酸链霉素残留的免疫快速检测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基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建立一种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食用菌中硫酸链霉素残留的方法.以杏鲍菇、双孢菇、香菇等食用菌为样品原材料,采用磷酸钠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提取和5%三氯乙酸净化的简单前处理方法即可基本消除基质影响.得到的校正曲线检测限为:(0.2±0.05)μg/L,灵敏度为:(0.87±0.15)μg/L;5种食用菌样品中的硫酸链霉素的添加回收率为:88.5%~99.5%,变异系数小于7.7%,其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一致.

关键词: 食用菌 硫酸链霉素(ST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抗生素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合成酶AANAT/ASMT基因过表达绵羊生物安全评价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ASMT(HIOMT)绵羊的生物安全性,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ASMT(HIOMT)绵羊模型,追踪阳性转基因绵羊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对肠道微生物、乳中褪黑素水平及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阳性转基因绵羊0、6和12月龄的体重、体长、身高和胸围4项生长指标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2)阳性绵羊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尿液中亚硝酸盐、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且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群测序结果表明,阳性绵羊及普通绵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4)转基因绵羊血液褪黑素表达水平与普通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白天(P<0.05);乳中褪黑素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绵羊(P<0.01),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羊(P<0.05),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普通绵羊(P<0.01).综上所述,乳腺过表达AANAT和ASMT(HIOMT)转基因绵羊的生长发育、诸多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与对照组绵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转基因绵羊乳中褪黑素和乳糖含量较高,体细胞数含量较低,可能是乳腺中褪黑素发挥抗炎作用,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

关键词: 绵羊 转基因 AANAT ASMT 安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结线虫生防真菌交枝顶孢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体系构建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根结线虫生防真菌交枝顶孢Acremonium implicatum为供试菌株,探究了菌龄、降解酶种类、酶解温度和时间、不同渗透压稳定剂、不同pH等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建立了交枝顶孢原生质体制备体系;制备的原生质体在SR培养基上再生率达到17.78%.此外,GFP遗传转化菌株的获得充分表明制备的原生质体可作为后续遗传转化材料,为进一步研究交枝顶孢对根结线虫的生防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交枝顶孢 原生质体制备 再生 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