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天津市混栽梨园中不同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的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关键词: 中国梨喀木虱 发生规律 不同品种梨树 梨木虱发生量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安全性及抑菌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安全性及抑菌效果,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研究.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剂配比、物料比、时间、温度和pH值对姬松茸多糖磷酸化的影响;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中,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进行对比,验证两者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结果:STPP与STMP比例6:1,物料比1:3,时间5.5 h,温度95℃,pH值9,此时为最佳反应条件,磷酸根接枝量为9.14%;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各项指标均正常,具备安全性;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结果:经过磷酸化和未经磷酸化的姬松茸多糖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且磷酸化效果更好.通过上述三部分试验,研究出了磷酸根接枝量较高的磷酸化方法,证明了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并具有较好抑菌效果,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关键词: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抑菌 单因素试验


相温贮藏对采后兰州百合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经真空包装后入冷藏库和相温库下贮藏,实时监测库体内的温度变化,每15 d检测百合硬度、生理指标、营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藏库温度为(0.2±0.5)℃,相温库温度为(-0.4±0.1)℃,与冷藏库相比,相温库内环境温度波动小,温控更加精准.相温贮藏能够延缓百合硬度的下降,控制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在较低水平,保持贮藏前期较高的还原糖含量,延长百合休眠期,同时抑制贮藏后期醇类、酯类及烯烃类物质的挥发,促进醛类物质的释放,75 d时降低百合特殊性气味乙醇、乙酸乙酯与异辛醇的相对含量,提高百合特征性香气己醛、十二醛和正己醇的相对含量.因此,不同精准温控下百合采后品质的差异明显,相温贮藏可有效维持兰州百合的贮藏品质.


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为客观评价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解析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因素,探寻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方法]文章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定量分析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和乡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因子.探讨劳动力素质、科技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程度,以期寻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结果]2000年以来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向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提高;在农业产出高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农业绿色生产经营仍需加强,急需寻找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稳定财政支农支出,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结论]建议从法律上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设置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的门槛,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针对从事生态、有机、绿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创立精准的农业补贴政策;增强财政对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加强绿色生产技术传播和培训.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天津市 评价指标 驱动因素 实证研究


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品种黄花菜为材料,分析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为后续黄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取样时从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菜小孢子沿雄配子发育途径经历的4个时期,即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细胞核的数量、位置等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发育进程与花器官性状密切相关,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4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花药颜色经历白色-白绿色-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花蕾横径和花药宽度只在部分发育时期表现出显著差异,抑或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尺寸大小上的重叠.因此,花蕾纵径、花药长度和花药颜色适宜作为判断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形态指标.供试黄花菜品种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为:花蕾纵径10.03~10.45mm,花药长度5.30~5.62mm,花药颜色为绿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白菜和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大白菜和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大白菜和土壤样品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和Na2EDTA溶液提取,弱阳离子交换柱(WCX柱)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2种化合物的基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在0. 010(土壤0. 020),0. 10,1. 00 mg/kg质量分数水平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74. 4%~90.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 7%~8. 7%之间;大白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测限为2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测限为4μg/kg,定量限为20μg/kg.该方法可为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链霉素 双氢链霉素 残留 大白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蔬菜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问题,减少化肥施用,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在水高庄村日光大棚(SFQ)和小沙沃村日光大棚(XFQ)内,以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处理,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与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大棚SFQ中,SGY土壤中有效态Mn、Cu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40.95%,348.95%;大棚XFQ中,XGY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含量,较对照处理高出12.28%,XGY处理的有效态Mn、Cu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高出84.60%,215.71%。2个大棚中有效态Fe、Mn、Cu与番茄果实V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棚SFQ中土壤有效态Fe与大棚XFQ中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极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因此,可通过添加有机肥来缓解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的状况,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设施蔬菜 土壤 有效态Fe、Mn、Cu


基于GC/MS测定法的不同种植条件下代森锰锌在菜豆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己烷吸收,气质联用仪测定,建立了代森锰锌在菜豆中的GC/MS测定法.方法回收率为79.0%~85.6%,相对标准偏差为4.4%~9.9%,定量限以代森锰锌表示为0.04 mg/kg.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种植条件下代森锰锌在菜豆上的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设施条件下和露地条件下代森锰锌在菜豆上的半衰期分别为9.4 d和5.1 d,最终残留量为0.17~0.45 mg/kg,均低于我国限量标准3 mg/kg.可为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菜豆病害登记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GC/MS测定法 种植条件 代森锰锌 菜豆 残留 消解动态


臭氧处理对美人指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臭氧浓度对美人指葡萄的保鲜效果。方法以美人指葡萄为实验材料,设置0,6.72,12.84,19.26 mg/m3等4种臭氧浓度对果实进行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美人指葡萄的果柄耐拉力、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色差、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来研究美人指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组臭氧处理组对美人指葡萄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19.26 mg/m~3处理组的效果要优于6.72和12.84 mg/m~3处理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19.26 mg/m~3处理组果实的果柄耐拉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71 N,1.58%,2.76 N,5.51%,果皮的L*值提高了4.22,同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降低了0.072 U/(min·g)。结论采用19.26 mg/m~3臭氧浓度能够有效保持美人指葡萄采后果实的品质,减缓了美人指葡萄果柄耐拉力的降低进程,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减小趋势,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色泽,同时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了果实褐变的进程。


植物提取物对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活性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对"贵长"猕猴桃软腐病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对猕猴桃软腐病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并采用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粗提物对猕猴桃软腐病的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贵长"猕猴桃软腐病中分离鉴定出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粗提物在50 mg/mL时对4株致病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八角茴香对4株致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采用菌丝生长抑制速率法,发现八角茴香对霉菌(Botrytisciner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等具有较好的抑制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