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纯白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出口的需求,国内开始引进和注重选育纯白金针菇品种,而纯白金针菇的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尚未掌握,因此产品在质量上不能达到出口的标准,且产量也不如目前栽培的品种高.笔者在从事栽培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一)培养料配方①碳氮比:在相同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栽培纯白金针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不同对产量也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的碳氮比不能高于40:1,以30:1最适.②料含水量:经对不同含水量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和酵母菌菌株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温室和田间效果

生物防治通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对8个细菌和酵母菌菌株进行了温室和田间小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在温室中Y一12菌株防效最高,达94.3%,其它菌株的防效均在65%以上。大田试验以GJ6、YN1和Y一12等3个菌株的防效较高,分别为64.9%、67.9%和56.8%。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细菌和酵母菌,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鹧鸪生产前景初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美国鹧鸪是一种驯化较晚的珍禽,具有肉厚骨细、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量多质高等特点.据我国古书记载,鹧鸪肉有“补五脏、益心力、令人聪明”和益气壮阳等功效,是优质滋补品,因而具有较高的饲养价值.我国饲养的鹧鸪属印度种后代,是抗逆性较好的品种之一.但由于国内对鹧鸪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鹧鸪生产仍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相融的应用研究,因而鹧鸪生产仍难以全面推广普及.有鉴于此,我们于1993年5月~11月,试养美国鹧鸪,探索其生产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方农科院下属研究所管理模式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地方农科院下属研究所管理模式的探讨顾琳珠,王建明(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上海201106)(一)在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势态异常迅猛,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股大潮也给长期以计划经济运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吲唑酯在平菇生产上的应用

食用菌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吲唑酯(IIAA)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该调节剂在多种作物上开展试验,增产效果较明显。但在平菇上应用还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在平菇生产上使用该调节剂作了探索性试验,现将初步取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①IIAA乳剂,由上海农学院费雪南教授提供。②菌种为CCEF平菇,为上海农学院蔬菜教研组保存菌株。 (二)方法 试验于11月13日进行,采用生料棉子壳袋栽(17×37cm聚丙烯袋),用四段接种两端出菇法在室内进行床架式栽培。培养料为棉子壳78%,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年鹧鸪盲肠肝炎病的诊治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一、发病情况某鹧鸪场从1993年5月6日起,每间隔10-12天,从江苏购进6批鹧鸪蛋,孵化后自行饲养.9月5日起,第一、二批鹧鸪群体精神状态欠佳,采食量降低,饮欲增加,9月8日开始出现死亡.3日后其余三批也开始出现死亡,9月20日死亡达到高峰,日死亡达20羽.9月12日确诊为盲肠肝炎病,用痢特灵治疗有效,但一周后死亡又增多,9月21日改用甲硝唑片(灭滴灵)后死亡降低,9月30日死亡停止.发病期共死亡97只,死亡率为2.5%.二、临床症状发病鹧鸪为7~14周龄,最先发病的为14周龄.病鸪精神不振、闭眼,食欲减退或绝食,羽毛松乱,翅下垂,走路摇摆,下痢,粪便呈硫磺色或淡绿色,严重者为暗红色.三、剖检病变共剖检23羽病死鹧鸪,肉眼病变如下:病初死亡鹧鸪体较肥壮(8/23),随后体瘦(15/23),胸骨呈刀片状(5/23).肌肉干燥(15/23).单侧或两侧盲肠显著肿大(23/23),为原来的5倍左右,内有淡黄色干酪样棒状物,且周围粘有少量血迹,棒状物切面呈同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香菇生产与营销概况

食用菌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生产香菇大国,年产香菇10000t以上,也是香菇消费大国,年消费量达14000t,更是香菇进出口大国,年进口4800t,出口800t。香菇生产与营销有着完善的组织,使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成为一个有序的机制,运行比较畅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中,日本的香菇生产与营销经受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是根据小川武广和古川久彦1993年在浙江庆元香菇专题研讨会上的论文和日本食用菌周报资料的综合报道。 一、日本香菇生产 (一)生产原料 日本多年来一直以段木生产香菇,但是近年来生产香菇林木数量下降,段木价格上涨,不得不从国外进口,1993年3月从中国进口了18000千根原木,并在中国设立了为进口原木的专门公司。尽管如此,段木生产的香菇数量仍逐年下降,有些不主张木屑生产香菇的人在段木紧缺面前也不得不承认木屑栽培香菇的优越性了。因此,用木屑种香菇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_4毛木耳与油菜间作试验

食用菌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AP_4毛木耳朵形大,抗逆性强,能在10~32℃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喜湿润环境.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利用抽菜行间空地及油菜茂盛枝叶能遮阳保湿的环境条件,于1991年春至初夏期间进行了AP_4毛木耳与油菜的间作试验.现将初试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①菌株:AP_4毛木耳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②培养料:母种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木屑麸皮培养料,即木屑78%,麸皮20%,糖和石膏各1%.栽培种用木屑与棉子壳培养料,即木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起雏鸡堆叠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市某大型肉鸡场于1994年3月5日、6日、7日三天共购进51184羽AA商品苗鸡,饲养于四个大棚的育雏室内,每个育雏室面积190平方米,备15台保温伞隔成5个小区,每个小区育雏2500羽左右.苗鸡进棚后三天内均活泼,吃料饮水正常。3月9日,突然发现四号棚靠北边一小区保温伞内雏鸡出现堆叠死亡,经驱赶后恢复正常,第二天开始,除三号棚外,一、二、四号棚出现全群雏鸡拥进保温伞内,互相残踏挤压和堆叠,造成窒息压死,经饲养员2~3小时不停地驱赶后开始平静,停止堆叠,以后连续四天在早晨6~6时左右反复出现这种现象,从发现到结束病程延续6天,共压死1292羽雏鸡。但三号棚未出现堆叠现象,根据当时观察,造成这次雏鸡堆叠恶癖原因分析如下:1、本批苗鸡购进后三天内,正遇上少见的三月高温天气,按当时天气预报记录,3月7日、8日、9日三天,最高温度分别为14℃、12℃、10℃,最低温度分别为10℃、8℃和6℃。3月10日,最低温度一下子降到1℃,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狸鼠副伤寒

中国兽医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海狸鼠副伤寒周宗清,许新国(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030)1993年9月,上海嘉定区某海狸鼠饲养场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又称副伤寒),损失较大,现将发病及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场共饲养海狸鼠400只,公母只数不明,发病时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