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田间发生与室内驯化的褐飞虱生物型2的特性比较
《中国水稻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了采自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室内长期用水稻抗性品种 Mudgo驯化的褐飞虱生物型 2和从广西田间褐飞虱种群中分离获得的田间生物型 2的致害性、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特性。结果表明室内和田间生物型 2对 Mudgo和 IR2 6的致害能力相同 ,即两者均能成功地致害含 Bph1基因的水稻品种 ,但田间生物型 2对 ASD7和 IR36的致害性明显比室内生物型 2强 ,说明两者在具有抗性 bph2的水稻品种上的致害性有差异。取食不同抗性品种时 ,田间生物型 2的若虫历期均比取食相同品种的室内生物型 2短 ,两个生物型 2在取食 ASD7时的若虫历期最长、存活率最低、雌成虫体重最轻、产卵量和蜜露量最少、种群增长指数和营养指数最低。取食 IR2 6的田间生物型 2的若虫存活指数和种群增长指数均明显高于取食 IR2 6的室内生物型 2的指数 ,同时也显著高于取食 Mudgo的生物型 2。建议在进行褐飞虱致害性监测和水稻品种抗性评价时以选用 IR2 6为宜。
由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引发的浙江甘蔗花叶病害
《病毒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浙江省5个地区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用马铃薯Y病毒科简并引物做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序列分析表明,5个甘蔗样品均含有高粱花叶病毒(SrMV),其中3个样品中还存在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复合侵染。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浙江甘蔗样品中的SrMV序列彼此很相似,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与已报道的4个美国分离物在CP区域同源性很高,但是3′非编码区的同源性却仅为70%左右。SCMV欧洲和中国玉米分离物及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甘蔗分离物分别形成两个远缘群体,浙江甘蔗分离物群体位于两者之间;群体间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80%。甘蔗和玉米上的SCMV差异明显,多为无义突变。


米饭质地特征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对 13个水稻品种米饭质地的动性弹性率、动性损失、损失正切值和米饭感官食味品质及其相关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类型之间 ,动性弹性率的变化趋势为籼稻 >粳稻 >糯稻 ,与米饭食味指标硬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损失正切值的变化趋势为糯稻 >粳稻 >籼稻 ,与米饭粘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动性损失则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不同测定重复之间 ,动性弹性率与动性损失的变异系数较大 ,稳定性较差 ;而损失正切值的变异系数较小 ,在 5 .6 %以下 ,有较好的稳定性。损失正切值与米饭滋味、粘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米饭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米饭质地分析仪测定损失正切值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米饭食味的优劣 ,并以 4 16份高代育种材料的米饭质地筛选结果作了验证 ,其结果与食味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 RT- 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 S10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 S10全长 180 1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3) ,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 ,编码一个 6 3.1k D的多肽 ,与日本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 93.8%和 96 .2 %;与意大利玉米粗缩病毒 (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的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 87.7%和 92 .0 %,推测它们是同一病毒的不同地理小种。


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的选育
《浙江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浙粉 2 0 2为设施栽培专用无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粉红果番茄品种。其母本 9179系从欧洲引进的高抗叶霉病的试材 95 0 2和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材料 9132的杂交后代中选出 ,父本9178从美国引进品种Heinz和上海品种合作 90 6的杂交后代中株选而成。浙粉 2 0 2主要适合秋冬和冬春季节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具有较好的耐低温和耐弱光的能力 ,品质优良 ,贮运性极佳。高抗叶霉病、TMV和枯萎病。高架栽培 (6穗果 )产量可达 15 0t/hm2 ,矮架栽培 (3~ 4穗果 )在 80t/hm2左右。长季节栽培可达 2 2 5t/hm2 左右。
关键词: 鲜食番茄 杂种优势 浙粉202 设施栽培 抗叶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