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江苏粳稻育成品种氮响应相关性状位点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GATK4等软件获取群体变异信息,并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结构,以三个不同氮肥处理水平,调查成熟期氮响应相关性状并分析氮响应相关位点。【结果】筛选到了华粳5号和宁粳5号等氮钝感品种;利用关联分析,发现了已知或已报道的氮相关基因(Os AMT1.2,Os NRT2.4和Fd-GOGAT1等)邻近位点;进一步分析了位点的优异变异和携带优异位点的品种。【结论】鉴定了江苏育成粳稻品种的氮响应差异和携带的优异位点,可为选育不同氮响应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氮响应 品种筛选 优异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调控对江淮地区冬闲田毛叶苕子固氮特征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闲田种植绿肥作物已经成为提升耕地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对毛叶苕子固氮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50 kg/hm2(N1)、10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测定毛叶苕子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根瘤生物量、氮吸收量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明确氮肥调控措施对毛叶苕子固氮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生长季N1处理和N2处理毛叶苕子生物量、氮吸收量和共生固氮量都有显著增加。N1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N2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下降明显。N1处理的共生固氮量显著高于N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现蕾期和盛花期固氮酶活性呈增加趋势,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比CK增加42.8%~76.1%。3个处理的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SQRT模型可较好拟合毛叶苕子固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不同处理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0.87。与CK相比,N1和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开始时间(Dmin)明显推迟,固氮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Dopt)提前。总之,N1处理(50 kg/hm2)能够显著增加植株生物量、共生固氮量及氮吸收量,可以作为试验地区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的推荐施氮量。本研究结果可为江淮地区冬闲田的合理培肥提供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氮肥调控 固氮酶活性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滩涂养殖复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种植方式对土壤特性变化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和种植方式对沿海滩涂水产养殖复垦地区小麦种植的影响,明确滩涂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盐分、pH和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南通的野外基地试验田(32°16′16″N、121°25′8″E)开展试验,设置2个种植年限即小麦第1年种植(1Y)和第2年种植(2Y),2个种植方式即25 cm等行距条播常规种植方式(N)和30 cm+15 cm宽窄行种植方式(T),研究结果表明:(1)滩涂养殖复垦区小麦种植过程中1Y-T、1Y-N、2Y-T和2Y-N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均表现为12月—翌年2月盐分变化比较平稳,3月下旬出现盐分达到最低值,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出现返盐现象;同时,整体上小麦生长过程中在T处理下0~40 cm的土层盐分均高于N处理,1Y处理下0~40 cm土层盐分均高于2Y处理;(2)小麦种植过程中各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pH均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同时,整体上种植小麦过程中0~20 cm的土层pH均低于20~40 cm,0~20 cm的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3)整体上2Y相比1Y处理下小麦产量提高了2.68%,T处理相比N处理下小麦小区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降低了6.71%和8.03%(P<0.05);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小麦2Y处理相比1Y处理的穗数增加了5.28%(P<0.05),小麦T处理相比N处理下小麦穗数降低了9.66%(P<0.05);然而,无论是不同种植年限还是种植方式处理下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滩涂养殖复垦区小麦产量会随土壤盐分的降低而提高,可以在小麦种植期间进行生物秸秆覆盖等措施来控制土壤盐分变化。研究旨在为滩涂养殖复垦地区,发展稻茬麦种植合理控制土壤盐分及小麦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滩涂养殖复垦区 土壤盐分 滩涂利用 耐盐小麦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饲料原料的替代等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和风味的降低。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肌肉品质和风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产动物肌肉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肉质的因素及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等方面着手,综述了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后期深入研究氨基酸调控肌肉品质及饲料营养素改善水产动物肉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氨基酸 水产动物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瑟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变化的转录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挖掘关键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调控基因,为马瑟兰葡萄栽培措施的精准制定和果实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集花后20 d、花后45 d、花后75 d及花后100 d不同发育阶段的葡萄果实,测量果粒横径和纵径,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随着马瑟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果实色泽加深、果粒体积增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总酚含量在花后20 d至花后75 d期间逐渐下降而在花后75 d至花后100 d期间略有上升。从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间共筛选到33517个DEGs,花后45 d与花后20 d比较组、花后75 d与花后45 d比较组、花后100 d与花后75 d比较组共有的DEGs为3976个。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各比较组DEGs主要注释到细胞器、细胞膜、含蛋白复合物、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等是马瑟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从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的DEGs中,发现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均在花后45 d至75 d期间上调表达,F3H在花后75 d至花后100 d期间下调表达,表明CHS与F3H基因在马瑟兰葡萄果皮着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结论】马瑟兰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果实色泽加深、果粒体积增大和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类黄酮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在葡萄转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HS和F3H基因影响马瑟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形成。

关键词: 马瑟兰 酿酒葡萄 果实品质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质灰渣配施对连作甜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甜瓜连作障碍问题,探索绿色可持续且经济有效的缓解连作障碍策略与措施。【方法】设置化肥处理(NPK)、普通有机肥处理(OF)、生物有机肥处理(BIO)、含生物质灰渣的生物有机肥处理(BIOS)及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质灰渣配施处理(BIO+S),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连续施用2季后对甜瓜生长以及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NPK和OF相比,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及其与灰渣配施处理(BIO+S)都能显著提高连作甜瓜植株的株高、最大叶片面积、鲜重和干重。与BIO相比,BIO+S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连作甜瓜植株的茎粗、鲜重和干重,还能明显提升连作土壤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甜瓜的鲜重、干重、茎粗等生长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生物有机肥与灰渣配施处理在促进连作甜瓜生长和改良土壤性质方面的效果优于单施生物有机肥。【结论】生物有机肥配施灰渣能够有效促进连作甜瓜的生长,改善连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和酶活性,从而缓解甜瓜连作障碍。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生物质灰渣 甜瓜连作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粳稻南粳5818氮高效机制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水稻氮肥吸收利用分子机制对选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818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处理(150 kg/hm2)、中氮处理(300 kg/hm2)、高氮处理(450 kg/hm2)和不施氮对照,分析两个粳稻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回收率和光合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南粳571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OsNRT1.1B、OsNRT2.2、OsNRT2.3a及OsNRT2.4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南粳5818中OsNRT2.3b相对表达量与OsNRT2.3a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南粳5718。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分子机制,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粳5818 氮素利用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氢卟吩铁和覆膜对菜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探索二氢卟吩铁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菜地的综合温室效应,以西蓝花‘耐寒优秀’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清水+塑料地膜覆盖(CK)、二氢卟吩铁+塑料地膜覆盖(T1)和二氢卟吩铁+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T2) 3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菜地的CH4、N2O、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CK,T2显著减少了59.4%的CH4吸收量和25.6%的N2O排放量,CH4排放量与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N2O排放与NO3--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DOC呈显著负相关。与T1相比,T2显著增加了22.9%的西蓝花产量,显著减少了37.8%的GWP,GHGI在T2处理下比CK和T1分别显著减少40.0%和50.0%。研究显示,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条件下喷施二氢卟吩铁具有增产减排效果,可作为一种低碳技术模式推荐使用。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全生物降解地膜 菜地 CH4 N2O 综合温室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粪肥还田模式对麦田温室气体和氨排放及土壤固碳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粪肥还田和水稻秸秆还田对麦田温室气体和氨排放及土壤固碳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堆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和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离田5种处理,分析不同粪肥还田模式对麦田碳氮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WP)、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土壤固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还田处理的累积CO2、CH4、N2O、NH3排放量较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处理麦田GWP均以N2O排放为主,贡献率为67.4%~74.9%,其中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GWP最高。堆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麦田NH3累积排放量和气态氮(NH3-N和N2O-N)排放总量最大。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麦田的GWP和耕层土壤固碳量分别比沼液配施化肥+水稻秸秆离田处理增加20.6%和2.87倍,NGWP由正转负。与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粪肥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可以大幅提高麦田耕层土壤固碳量,且NGWP为负值,其中,粪浆配施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模式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粪肥利用和农田减排固碳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粪肥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氨排放 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培育草莓扦插苗的基质配方,本研究以草莓品种天使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指标及草莓扦插苗的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存在差异,并且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扦插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椰糠∶草炭∶珍珠岩=4∶1∶1(重量比)为最佳基质配比,该配比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较高。使用该基质培育的草莓扦插苗的叶柄粗、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较大,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较大,同时草莓扦插苗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草莓穴盘扦插育苗的基质配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莓 扦插苗 基质 理化性质 生长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