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种衣剂与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协同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盐碱地中大豆的耐盐性并增加大豆的产量,通过大豆萌发试验筛选种衣剂的最适活性物质组成及最优配伍质量浓度,制成耐盐促生型种衣剂,并分别开展大豆苗期穴盘试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的水杨酸、抗坏血酸、脯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各按3/4最适质量浓度进行配伍后,发芽率最高达到75.6%;在穴盘试验中,种衣剂处理的大豆幼苗有明显的耐盐性,种衣剂表现为促生作用,地上部干重较对照增加了25.21%,根系相关性状也均显著优于对照;在田间试验中,各处理的效果整体表现为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处理(T3处理)>种衣剂处理(T2处理)>地膜覆盖处理(T1处理)>对照(CK);在T1、T2、T3处理下,大豆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0.88倍、12.64倍、25.97倍;地膜覆盖处理的耕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较CK低25.76%~27.27%。由结果可以得出,将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不但减轻了土壤表层盐分的聚积、提高了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通过调节大豆的生理代谢,提高了其耐盐能力,增加了盐碱地的大豆产量。

关键词: 盐碱地 种衣剂 地膜覆盖 大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对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探索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在保持产量和品质情况下的绿色施肥方式.以中强筋小麦'徐麦44'为材料,研究设计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T1)、1/3有机肥+2/3化肥配施(T2)、单施有机肥(T3),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粉质质量指数、面粉吸水率、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等粉质参数、淀粉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籽粒容重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施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的产量及其三因素、籽粒容重、沉降值、吸水率、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与T1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T1处理,弱化度显著低于T1处理;与T1、T2处理相比,T3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强筋小麦的产量及其三因素、蛋白质含量、容重、沉降值以及粉质参数,但是增加了籽粒的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相关参数.T2处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小麦产量与品质,甚至在有些品质参数上有所提升,提高了中强筋小麦的面筋强度及加工品质,这在淮北麦区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绿色施肥方式的探索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有机无机肥配施 淮北麦区 中强筋小麦 绿色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球盖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大球盖菇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获得新菌株,为因地制宜选育适宜当地栽培品种及大球盖菇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0个大球盖菇菌株(编号为D1~D10)进行活化培养,测量其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丝均匀度、密度等长势情况,计算菌丝生长速率。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菌株进行PCR检测,以RAPD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图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筛选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CK),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后,挑选与CK产生较明显拮抗现象的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不同继代菌丝生长速率,并对诱变菌株及CK进行RAPD-PCR检测。【结果】筛选获得菌丝生长速率最快(0.477 cm/d)的菌株D6,该菌株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浓密,为CK。从6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引物中扩增出多态性比率为88.5%;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3时,10株供试大球盖菇可分为三大类群;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大球盖菇菌株CK的原生质体,经筛选获得6株菌丝生长速率较快且与CK产生较明显拮抗现象的优势菌株。同一诱变菌株在不同继代过程中菌丝生长速率差异不明显,CK的菌丝生长速率最低,菌株D32的菌丝生长速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同一继代下的其他菌株(P<0.05)。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株优势菌株与CK间存在遗传差异,核苷酸序列较CK发生改变。【结论】10株大球盖菇菌株遗传基础较集中,筛选获得6株诱变效应明显且稳定的菌株,分别为D32、D36、D42、D73、D118和D133,可用于大球盖菇新品种选育研究。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遗传多样性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西瓜嫁接苗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西瓜嫁接苗遭遇到低温胁迫后,蛋白表达丰度的变化,深入了解西瓜苗期耐冷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代谢途径,探讨相关的分子调控机理。本研究对西瓜嫁接苗和自根苗进行低温处理,采用iTRAQ技术对其进行蛋白质组学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然后利用数据库进行比对,并采用GO及KEGG注释其功能和代谢通路,最终获得了差异蛋白985个,其中上调蛋白545个,下调蛋白440个,涉及以下4种主要类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代谢(26.52%)、遗传信息翻译(19.78%)、能量代谢(17.83%)和氨基酸代谢(13.70%)。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低温耐受性的增加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积累有关。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西瓜 嫁接苗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与根瘤菌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效益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减施化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剂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促进花生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以高产花生品种‘泰0605-2’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N10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20%(N8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40%(N6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60%(N4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80%(N2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100%+根瘤菌菌剂拌种、减氮100%+不用根瘤菌拌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 (CK),探究不同减氮施肥方式下拌种根瘤菌剂处理对花生根瘤数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苗期和花针期阶段,常规施肥(N100%)的花生根瘤数量最少、分别为7.2和13.8个,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花生根瘤数量逐渐增加;在结荚期,减氮40%(N60%)处理下根瘤数量、株高、侧枝长、分枝数、有效枝数、鲜物质量积累量比对照增加、分别增加2.3、1.2、0.8、0.8个和6.07 g。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40%(氮肥用量67.5 kg/hm2)+根瘤菌菌剂拌种处理下花生产量最高、为5 216.08 kg/hm2,比对照增产5.30%;净增收效益最显著、产值为36 512.55元,较对照增加收益2 526.45元/hm2。【结论】减氮40%+根瘤菌菌剂拌种处理能够提高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和有效枝数等农艺性状,达到稳产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 花生 减肥 根瘤菌 拌种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清洗方式对梨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去除梨在食用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探究了不同清洗方式对梨中7种常用农药的去除效果,从而确定日常生活中有效去除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自来水和浓度为2%、5%和10%的食盐、食醋、小苏打溶液分别浸泡10min,然后使用流动清水反复搓洗30s后,测定不同清洗方式下梨中7种常用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以去除率作为衡量标准,清洗剂及其浓度对去除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5%食醋溶液去除农药残留效果最佳,对梨中的氟硅唑、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噻虫胺、吡虫啉及阿维菌素的去除率分别是40.20%、55.96%、18.70%、17.92%、55.88%、53.55%和67.96%。研究结果对去除梨中农药残留和降低膳食摄入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分析方法 清洗方式 去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地芽孢杆菌ST15发酵条件的优化

农药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害,迫切需要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对水稻黄单胞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但ST15在摇瓶发酵中活菌和芽孢数量偏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为此,本文在5 L发酵罐中研究了温度、搅拌转速、通气量等因素对ST15发酵水平的影响,明确了影响活菌和芽孢数量的因素,获得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温度30 ℃、搅拌转速500 r/min、通气量4L/min、种龄12 h、接种量8%、发酵周期36 h.在此条件下,ST15活菌数量、芽孢数量和芽孢率分别达到74.54 × 108 CFU/mL、64.75 × 108 CFU/mL和86.87%,比摇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6.11%、42.00%和27.75%,本研究可为ST15发酵的后续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生物防治 高地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芽孢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蒿根际产ACC脱氨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取植物促生菌资源,提高植物耐盐胁迫能力,从盐蒿根际筛选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耐盐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并通过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从盐蒿根际筛选出两株产ACC脱氨酶耐盐菌株,其中菌株Ah R1的ACC脱氨酶酶活为15.72μmol/(mg·h),菌株Ah R5的ACC脱氨酶酶活为48.38μmol/(mg·h),除此之外两株菌还具有产生物被膜、产吲哚乙酸、解无机磷等功能。经鉴定,菌株AhR1和Ah R5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油菜种子发芽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低浓度菌液(OD600=0.1)均能够显著促进2‰~6‰盐含量下油菜根和芽的生长。油菜盆栽试验表明,菌株AhR1在4‰盐含量下对油菜干重的提升最大,达到22.07%;菌株Ah R5在2‰盐含量下对油菜干重的提升最大,达到29.91%。菌株Ah R1和Ah R5均能够明显促进盐胁迫下油菜的生长,为盐碱地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土壤改良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盐蒿 根际促生菌 ACC脱氨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产业链视角下江苏省推进节粮减损的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粮油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然而当前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严峻,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剖析了江苏省粮食产业存在着由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增加、绿色储粮标准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粮食过度加工、节粮意识淡化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与浪费问题,探讨了生产源头、仓储物流、加工利用、宣传教育等各环节节粮减损的具体实施路径,提出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应急管理、凝聚实施合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产业链 节粮 减损 实施路径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过量表达miRNA玉米耐旱性差异机制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1个与干旱相关的miRNA,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获得过量表达miR190的转基因玉米.干旱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过量表达miR190的玉米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对干旱更加敏感,同时干旱处理后转miR190植株的MDA含量增加且脯氨酸含量降低,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miR190的过量表达会降低植物对干旱的耐受性.转录组重测序结果表明,过量表达miR190的植株中有1 151个基因上调表达、1 836个基因出现下调表达,这些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尤其是参与AB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玉米脱水素基因ZmDHN3在野生型和转基因玉米中含量的变化以及ABA合成相关基因ZmVP14(NCED)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miR190是通过依赖ABA通路来参与玉米抗旱途径.

关键词: 玉米 miRNA 干旱 过量表达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