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质量和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大蒜种植系统中土壤质量与大蒜产量的影响,确定大蒜种植中的最佳地膜管理模式.基于2021年设置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大蒜种植系统的不同地膜覆盖试验,研究大蒜种植体系中无地膜处理(CK)、黑色聚乙烯地膜处理(HPE)、黑色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秸秆复合地膜处理(HSJ)和白色PBAT地膜处理(BJ)对土壤质量及大蒜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真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并间接改善土壤质量.相较不覆膜处理,BJ处理土壤质量指数提升70%,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HPE和HSJ处理,分别提升52%和36%.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2)不同地膜覆盖显著提高蒜头直径和大蒜单头质量,且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HSJ处理大蒜产量提高效果最好,分别比CK、 HPE和BJ处理提高了46%、 19%和6%.(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膜覆盖下土壤质量指数与大蒜鳞茎淀粉含量、蒜头直径、大蒜单头质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从大蒜种植过程中覆盖地膜选择的角度,为高质量与高产量农田结合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覆盖 微生物基因拷贝数 土壤酶活性 土壤质量 大蒜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蚕豆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与防控药剂筛选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江苏省蚕豆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和病原菌生物特性,筛选适用于防控该病的化学药剂。【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株,结合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ITS、GAPDH)序列联合分析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蚕豆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最适生长条件:温度25℃,pH 6.0~9.0,连续光照或12 h光暗交替,以麦芽糖或葡萄糖为碳源,以酵母膏或牛肉膏为氮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燕麦琼脂培养基。10种杀菌剂中苦参碱和氟啶胺对A.alternata抑菌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2 0、0.630 9 mg·L-1。【结论】本研究鉴定出江苏南通蚕豆叶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ta),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苦参碱和氟啶胺对该病原菌的毒力较高,可用于防控链格孢引起的蚕豆叶斑病。

关键词: 蚕豆叶斑病 病原鉴定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的冬瓜、节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冬瓜、节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筛选优异种质,为冬瓜、节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 148 份不同来源的冬瓜、节瓜种质为供试材料,利用 28 个表型性状和 19 对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运用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冬瓜、节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48 份冬瓜、节瓜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1 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指数变幅为 0.39(性型)—1.45(瓜形状),17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9(首雄花节位)—2.09(叶柄长度),变异系数变幅为9.76%(种形指数)—63.95%(老瓜单瓜重),其中首雌花节位(42.32%)、老瓜纵径(42.95%)、瓜形指数(47.05%)、首雄花节位(47.48%)、老瓜单瓜重(63.95%)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进行遗传改良的潜力较大;主成分分析将18个主要表型性状转换为6个独立的综合指标,贡献率为 6.427%—29.605%,累计贡献率为 81.236%;结合隶属函数值计算表型综合值(F 值)鉴选出新西洲冬瓜 BR12(1.47)、兴蔬粉地龙冬瓜 BR25(1.14)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优异种质;18个主要表型性状中有15 个性状与F值极显著相关.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表型评价数学模型,筛选出9 个表型综合评价指标.19对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2-6个,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幅为0.02-0.70,Shannon's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6-1.48,148份冬瓜、节瓜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节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略高于冬瓜群体,个体内的遗传变异是导致冬瓜、节瓜整体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分别将148 份冬瓜、节瓜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和3大类,两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均没有将冬瓜和节瓜聚成两大类,且与地理位置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48 份冬瓜、节瓜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叶片长度、首雌花节位、老瓜纵径、老瓜肉厚、瓜梗长度、种子宽度、瓜面蜡粉、瓜形状和种子类型可以作为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和亲本选择的关键指标;基于主要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聚类和群体划分与地理位置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冬瓜 节瓜 表型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91393机械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两优91393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师范学院用盐169S与盐恢1393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盐两优91393在江苏盐城地区2 a的制种生产实践,总结其亲本特征特性及在江苏盐城地区配套的高产优质机械化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盐两优91393 机械化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消化、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探讨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消化、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随机选取270尾体质量为(9.36±1.40) 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不添加芽孢杆菌组(CK)、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组(T1)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T2),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终末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1和T2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肝胰腺指数均显著高于CK(P<0.05);T1和T2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T1和T2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T1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和T2(P<0.05),而T2组淀粉酶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P>0.05)。WSSV攻毒后,T1和T2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显著高于CK(P<0.05)。综上所述,凝结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提高其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增强感染WSSV时的抗病力,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枯草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ZSM-5分子筛提高秸秆水热制备胡敏酸产率的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腐殖酸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但是该过程面临胡敏酸产率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在秸秆水热处理中加入NaZSM-5分子筛,探讨其对胡敏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ZSM-5分子筛能够显著提高胡敏酸的产率,随着NaZSM-5分子筛硅铝比的提高,胡敏酸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能使胡敏酸产率达到16.04%。为了深入探讨NaZSM-5分子筛提高胡敏酸产率的机制,本研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波谱、氨气升序升温吸附与脱附、模型化合物季铵盐吸附与脱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硅铝比(200、85)的NaZSM-5分子筛中存在低强度、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随着硅铝比降低(分别由200、85降至38、25),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逐渐转变为高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在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中,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的含量最高,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能够有效稳定秸秆水热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季铵氮结构(R4N),从而促进胡敏酸的生成。高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弱,不利于其转化为胡敏酸,而低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强,可能导致季铵氮结构过度偶联,进而降低胡敏酸产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胡敏酸的产率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NaZSM-5分子筛 秸秆 水热 胡敏酸 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堆肥产品对叶菜品质及有害物质累积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集约化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机、无机污染物,如何降低甚至避免污染物进入作物体内,对有机肥的安全利用意义重大。【方法】供试有机肥的主要原料为猪粪和麦秸,采用3种工艺制备了有机肥样品:常规堆肥(TC)、高温预处理堆肥(HTC)、高温预处理后添加生物炭堆肥(HTBC)。以生菜(Lactuca sativa)为材料进行了堆肥产品施用盆栽试验。在定植后50天取样,调查生菜叶片和根的鲜、干生物量。利用抖根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分析叶片和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抗生素含量及抗性基因(ARGs)的绝对丰度。同时,计算了生菜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物富集系数。【结果】与TC处理相比,HTC和HTBC处理分别增加生菜叶片鲜重9.2%和13.1%,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4.2%和8.3%,降低亚硝酸盐含量19.9%和19.4%;HTC和HTBC处理均能降低生菜叶片中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以及ARGs绝对丰度,HTC处理降幅分别为6.0%~38.9%、22.4%~64.3%和41.6%~47.6%,HTBC处理降幅分别为13.8%~65.6%、33.0%~100.0%和59.2%~76.2%;HTC和HTBC处理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分别降低8.7%~43.8%和8.0%~68.8%(Cd除外),HTC处理的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富集系数分别降低14.5%~66.2%和4.5%~37.9%,而HTBC处理的降幅分别为33.4%~100.0%和34.2%~38.8%;在测定的11种抗生素中,HTBC可显著降低生菜根际土壤中9种抗生素的含量,而HTC只降低5种抗生素含量;在测定的6个ARGs亚型中,HTBC可显著降低5个ARGs的绝对丰度,而HTC只降低2个,HTBC对有害物质削减效果优于HTC。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菜叶片中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以及ARGs的绝对丰度与根际土壤中对应污染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添加堆肥工艺生产的有机肥可提高生菜产量与品质,同时降低根际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及ARGs丰度,进而减少了生菜的吸收和富集,有效削减生菜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因此,在高温预处理基础上添加生物炭进行堆腐,是减少作物对有机肥中重金属、抗生素和ARGs吸收积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型堆肥工艺 叶菜 肥效 重金属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耐药质粒的Ⅳ型分泌系统及质粒依赖性噬菌体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耐药性已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接合转移是耐药基因在细菌群落中(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水平转移的最重要途径。Ⅳ型分泌系统(T4SS)是一个大分子转运系统,由Ⅳ型偶联蛋白、内膜复合体、外膜复合体和接合性菌毛组成,T4SS在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以质粒编码的T4SS为靶标的细菌耐药性防控新策略不断兴起,就耐药质粒的T4SS分类、结构和分布以及靶向T4SS的质粒依赖性噬菌体(PDBs)进行综述,并提出基于PDBs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以期为耐药性传播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质粒 接合转移 Ⅳ型分泌系统 噬菌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共熔溶剂提取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和药品等多个领域。本文就低共熔溶剂在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 活性物质 低共熔溶剂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乌桕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乌桕(Triadica sebifera)耐盐碱能力强,叶色随季节变化显著,尤以秋季观赏性最佳,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为揭示乌桕叶片呈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自主选育的3个乌桕品种连桕1号、云台红桕、云台金桕转色前后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3.78 GB测序数据,70 815个高质量单一基因序列(Unigenes),其中48 367个Unigenes得到了功能注释。将3个乌桕品种转色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各比较组之间鉴定出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2 674个。GO分析发现,DEG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等生物学功能相关。通过KEGG Pathway功能分析,筛选出53个与乌桕叶色相关的DEG,包括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14个,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有关的基因22个,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17个。其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乌桕转色后相对表达量上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该结果与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乌桕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乌桕 叶色变化 转录组 基因挖掘 分子机制 呈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