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的发展及在植物生物逆境上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cu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是指带一段包基因序列的重组病毒侵染植物,引起植物同源基因沉默与表型变异,进而通过表型变异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的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讨VIGS应用策略,笔者归纳了VIGS的分子机理、VIGS的载体开发和VIGS技术在植物生物逆境方面的研究应用3个方面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得出了VIGS在植物生物逆境方面的问题及应用价值。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应用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猪链球菌2型cps2J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6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性引物,其中2条促环引物分别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地高辛(Dig),用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扩增产物,建立猪链球菌2型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链球菌2型,与试验对照菌株不存在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76cfu/mL,在对100份样品的检测中,LAMP-LFD方法检测出14份阳性样品,培养法检测出12份阳性样品,LAMP-LFD方法检测阳性率略高于病原培养法,两者间的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所建立LAMP-LFD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适合于动物食品中猪链球菌2型的检测。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cps2J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 横向流动试纸条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冷藏期间刺参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鲜活刺参为原料,测定其水分含量、自溶酶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指标在0℃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研究刺参在0℃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电子鼻中PCA和LDA算法能够较好的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刺参样品,且其分析结果与常规的品质指标变化相一致,即贮藏9 d是刺参品质劣变的拐点。经GCMS共检测出33中挥发性物质,以醇类物质种类最多,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另外还有少量的醛类,其在贮藏6~12 d内含量较高;含氮类物质仅在贮藏9 d和15 d时有少量检出。


不同物流方式对芒果货架期间生理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玉"芒果为试材,进行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μL/L)处理,通过快递空运和快递陆运2种方式从海南运至天津,在常温(25~28℃)条件下存放,测定不同处理芒果各项品质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递空运结合1-MCP处理显著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降低了果实腐烂率和转黄指数,维持了较高的TSS含量、可滴定酸及Vc含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明显抑制了芒果果皮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从挥发性物质看,1-MCP处理组芳樟醇和α-松油醇含量高于CK对照组,快递空运处理组醇类、醛类和烃类总含量高于快递陆运处理组,有效保持了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说明快递空运结合1-MCP处理是最适合芒果采后电商销售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芒果 物流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 生理品质 挥发性物质


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45 d出库后常温货架期间(0、3、6 d)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冷藏期(15、30、45、60 d)出库后常温货架的果实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组成,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青叶醛、正己醇、叶醇、香茅醇。冷藏45 d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冷藏15 d同期果实,醛类物质则较高。电子鼻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冷藏期的葡萄,贮后货架期间,除冷藏15 d出库后0、3 d货架重叠外,其余冷藏期货架期间均互不重叠,即随着贮后常温货架的延长,葡萄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电子鼻区分效果越加明显;负荷加载分析分析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1S(芳香成分)、W2S(乙醇)传感器对挥发性气味的贡献较大,与HS-SPME-GC-MS分析相佐证。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葡萄冷藏时间及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葡萄 芳香物质 冷藏时间 货架时间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动物肌肉组织DNA的提取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鲜羊肉、猪肉、鸡肉、牛肉、鸭肉为实验材料,采用SDS法、异硫氰酸胍法、试剂盒法提取动物肌肉组织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在浓度和纯度方面均优于SDS法和异硫氰酸胍法。通过对三种提取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回归系数(R2)按照质量排序为: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SDS法,扩增效率按照质量排序为: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SDS法。三种提取方法的羊源性成分灵敏度检测,最低检出限均为80 pg/μL,但在低浓度检测时试剂盒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4%,小于异硫氰酸胍法0.734%和SDS法1.075%;猪源性成分灵敏度检测,SDS法的最低检出限为80 pg/μL,异硫氰酸胍法和试剂盒法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6 pg/μL,但在低浓度检测时试剂盒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92%,小于异硫氰酸胍法4.640%;鸡源性成分灵敏度检测,SDS法和异硫氰酸胍法的最低检出限均为3.2 pg/μL,试剂盒法的最低检出限为640 fg/μL,明显高于SDS法和异硫氰酸胍法。综上所述,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更有利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食物掺假和物种鉴别工作。
关键词: 动物肌肉 SDS法 异硫氰酸胍法 试剂盒法 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202.5 mm/hm~2;T4:245.0 mm/hm~2对照(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 mm/hm~2。


基于EPG技术的烟粉虱两个品系取食行为的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CSCD
摘要:【目的】Cardinium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一种次生内共生菌。有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Cardinium品系(C+品系)与未感染品系(C-品系)的寄主适合度有很大差异,但其产生差异的行为机制尚不明确。论文旨在研究两个Q型烟粉虱品系的取食行为差异,以期从行为学角度揭示两个品系适合度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Q型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棉花与番茄上6 h的取食波形,然后对取食波形进行分类统计,共选取19个参数(非韧皮部参数11个,韧皮部参数8个)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这两个品系在非韧皮部和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共获得118个有效记录,其中在棉花上58个(C-品系28个,C+品系30个),在番茄上60个(C-品系31个,C+品系29个)。在取食棉花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刺探的总持续时间和路径波(C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第一次E波后非刺探时间显著低于C-品系(P<0.05);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分泌唾液(E1波)和吸食汁液(E2波)的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在取食番茄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的刺探总次数和第一次E波前的刺探次数均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从第一次刺探到第一次持续取食的时间显著长于C-品系(P<0.05),但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品系;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在与分泌唾液和吸食汁液相关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参数无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C+品系较C-品系具有更长的刺探时间和更多的刺探总次数。【结论】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寄主植物韧皮部的取食行为没有差异,在非韧皮部存在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差异可能与其适合度差异有关。
冷冻-复温过程中葡萄细胞结晶变化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对葡萄进行了冷冻-复温实验,研究了葡萄细胞在冷冻-复温过程的结晶变化。通过分析冷冻-复温过程的葡萄细胞显微图像、细胞体积、内压、渗透率的变化,发现:葡萄细胞的结冰温度随冷冻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葡萄细胞的体积变化总趋势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由于细胞内自由水体积的变化,在-5~0℃细胞体积会有所增大。在14℃/min、50℃/min冷冻速率下细胞体积分别减小了54.5%,26.3%。冷冻速率越大,细胞体积变化越小;冷冻过程中葡萄细胞的渗透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冷冻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在葡萄细胞的冷冻-复温过程中,提高复温温度能有效减少细胞的破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