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噻虫嗪对B型烟粉虱抗性种群取食行为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类全球广泛分布的农业害虫,由至少24个生物型组成,其中B和Q型烟粉虱入侵性最强、为害最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手段,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因杀虫效果好、持效期长而成为防治该虫的重要药剂。但是大量持续使用药剂易导

我国主要菜区耕层土壤盐分总量及离子组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大棚和露地菜田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状况,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蔬菜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北方3个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南方4个区域(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典型菜田耕层土壤展开调查,共采集50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分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1)全国主要菜区设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离子含量(NO_3~-、SO_4~(2-)、Cl~-、Na~+、K~+、Ca~(2+)、Mg~(2+))均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平均高69.3%,离子组成增加幅度在36.2%170.0%之间。2)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设施菜田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居于轻度盐化水平的比例占38.2%,处于中度盐化以上水平的比例仅占4.7%。3)设施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离子(NO_3~-、SO_4~(2-)和Ca~(2+))含量积累总体上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降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连续种植5 6年时达到高峰期,之后因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4)设施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O_3~-和SO_4~(2-)为主,其次是Ca~(2+),分别占盐分总量的27.9%、26.9%和15.3%。露地菜田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总体上是SO_4~(2-)>NO_3~->Ca~(2+)、HCO_3~-,分别平均占盐分总量的29.0%、21.1%、16.1%和14.1%,但西北地区露地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HCO_3~-为主,其次是SO_4~(2-)、NO_3~-和Ca~(2+)。【结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虽然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盐分离子主要是NO_3~-、SO_4~(2-)和Ca~(2+),NO_3~-、SO_4~(2-)含量大于Ca~(2+)含量;露地菜田主要盐分离子是SO_4~(2-)、NO_3~-、Ca~(2+)和HCO_3~-,含量为SO_4~(2-)>NO_3~->Ca~(2+)、HCO_3~-。

关键词: 主要菜区 栽培方式 土壤盐分 盐分离子组成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利用天津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高效施肥和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在第9茬蔬菜(秋冬茬芹菜)和第10茬蔬菜(春茬番茄)进行。定位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氮;2)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3)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PN);4)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PN);5)1/4化肥氮+3/4猪粪氮(1/4CN+3/4PN);6)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PN+1/4SN);7)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8)农民习惯施肥(CF),除不施氮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外,其余处理为等氮磷钾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采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分析其与蔬菜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两茬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总体上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芹菜季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出现在定植后90 d,土壤微生物量氮较高含量出现在定植后60 d;番茄季分别出现在定植后20~80 d和60 d。芹菜季5个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在185.0~514.6和34.3~79.1 mg/kg之间,较化肥(4/4CN)模式平均分别增加15.1%~81.7%和24.5%~100.0%,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分别增加62.0%~81.7%和81.1%~100.0%;番茄季5个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在120.7~338.0和25.5~68.8 mg/kg之间,较4/4CN模式平均分别增加16.9%~86.9%和12.2%~109.3%,又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平均分别增加61.4%~86.9%和78.2%~109.3%。两季蔬菜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当季蔬菜产量和定位试验开始以来蔬菜总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同等养分投入量下,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效果显著好于单施化肥,又以化肥配施秸秆效果更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设施蔬菜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配施一定量的秸秆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维持较高的菜田土壤肥力,有利于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和高效生产。

关键词: 施肥模式 设施菜田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天津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间不同施肥模式土壤α-葡萄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几丁质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总体上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呈先增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与全部施用化肥氮相比,5种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酶活性均有所提升,且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尤其是配施秸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番茄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等养分投入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配施一定的秸秆可有效提高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维持较高的菜田土壤肥力,有利于设施蔬菜的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 不同施肥模式 设施菜田 土壤酶活性

农业主要病害检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病害一直以来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业病害预警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和传感器、3S、光谱、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农业病害预警信息获取关键技术以及病害图像处理、病害预警专家系统、病害预测等农业病害预警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综述结果表明,多种技术的结合、集成及融合将使农业病害预警的覆盖面更广,预警准确性更高;农业病害预警信息获取方式在向精确化、广泛化方向发展;对农业病害的短期预警将成为一个研究重点;农业病害早期/初期检测、诊断与预警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农业病害预警系统及装备将朝着低成本化方向发展;实时在线的农业病害自动预警方式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农业病害 预警 病害检测 物联网 3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菜根蛆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根蛆类害虫严重危害葱蒜类蔬菜作物,特别在韭菜上问题突出的现状,项目开展了根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规律、单项防治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明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韭菜上的根蛆主要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甘肃和辽宁地区的优势种为异迟眼蕈蚊B.difformis Frey。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结合挖根查幼虫的方法,明确了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根蛆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根蛆不耐高温耐低温,春、秋和冬季发生严重,在夏季有转主危害的趋势,冬季以老熟幼虫在0~5 cm土层中越冬。蕈蚊成虫对黑色和棕色趋性最强,研发出特异性的黑色粘虫板。覆盖50~60目防虫网对根蛆的防效最佳,且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建立了蕈蚊成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的饲养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筛选出了对蕈蚊幼虫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和Bt菌株,田间防效达60%以上。研发出保护地灌溉臭氧水、减量施药和喷淋施药等轻简化的根蛆防治技术10项。根据不同地区韭菜的种植习惯和根蛆的发生特点,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区域性的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进行技术培训5 000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根蛆 韭菜 韭菜迟眼蕈蚊 异迟眼蕈蚊 发生危害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市场前景三方面共计选取22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德尔菲法(Delphi)与AHP法相结合确定各层评价因子权重,形成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数据及地图的搜集,将数据标准化形成评价模型的基础地图,模型的运算结果将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分为四个适宜性等级,分别为非常适宜、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可用于淡水养殖的区域共计63 142 hm2,主要为适宜和一般适宜地区,分别占42.38%和56.56%;非常适宜地区占0.62%,主要分布在宝坻区南部;不适宜地区最少,占0.44%,主要分布在东丽区南部。通过养殖面积现状和可用面积的对比得出天津市发展淡水养殖潜力较大的主要有宁河县、滨海新区、西青区以及静海县;武清区、宝坻区、北辰区的淡水养殖发展相对充分,但仍具备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各个区县的养殖发展前景,并给出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扩展适宜性评价应用领域,共享研究成果,还整合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开发了基于Arc GIS的桌面版和网络版水产养殖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已上线运行。

关键词: 天津 淡水养殖 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农田冬绿肥覆盖的抗风蚀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华北农田不同冬绿肥覆盖对农田土壤风蚀损失量的防治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冬绿肥覆盖与冬闲相比,地表覆盖度、粗糙度增大,表层含水率提高,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物理稳定性指数上升;5种冬绿肥覆盖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减小土壤风蚀,风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冬闲>草木樨>黑麦草>冬油菜>二月兰>毛苕子;综合看,冬油菜、毛苕子和二月兰覆盖的抗风蚀能力较强;风蚀大小与地表覆盖度、粗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物理稳定性指数相关系数较高,而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较小。

关键词: 冬闲 冬绿肥 覆盖 风蚀 风蚀量

基于专利分析法的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解京津冀农业技术研究状况、研究实力和发展趋势,采用专利分析的方法,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3家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为对象,对2012—2014年申请到的专利进行数量、IPC部类、技术发展阶段等方面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利申请的数量多,研究领域覆盖的范围广,农业技术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分别拥有相对优势研究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三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共性技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建议。

关键词: 专利 农业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环糊精手性色谱拆分材料的点击化学调控及拆分性能研究

分析化学 201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点击化学方式对单叠氮环糊精进行衍生,引入具备不同作用位点的功能化基团,对环糊精手性分离性能进行调控。首先通过醚键将单叠氮环糊精接枝到硅胶表面进一步通过Cu(Ⅰ)催化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点击化学)在环糊精小口端分别引入叔丁基、苯基、酯基和羟基基团,构建了4种新型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反相分离模式实现了异嗯唑啉和丹磺酰氨基酸共16种对映体的手性拆分。酯基功能化的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对多数异嗯唑啉类有良好的拆分效果,其中,2-氯苯基-异嗯唑(2ClPh-OPr)分离度可达1.62。丹磺酰氨基酸类最佳分离pH值为5.0,叔丁基功能化固定相具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大部分样品可实现基线分离(R_s>1.5)。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环糊精 手性固定相 点击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