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果实成熟分子生理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对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乙烯生化合成和响应、细胞壁代谢、光信号传导等三方面作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乙烯信号传导 细胞壁代谢 光信号传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分组分析法在作物基因定位上的研究进展(综述)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研究植物性状与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植物图谱群体的QTL分析是一种精确定位某一性状的研究方法,但混合分组分析法,即BSA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是利用F2代分离群体的极端表现分成二组而不是测定各基因型的每一植株,BSA还可测定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较实用的分析技术。本文就BSA的特点以及对各种不同作物的育性基因、抗性基因、生理基因、形态基因的定位以及品种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了概述。

关键词: 混合分组分析法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菠菜抗氧化系统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硒对菠菜的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过氧化氢酶 (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HA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等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硒 (≤ 0 .1mg·L-1)促进了菠菜的生长 ,而高浓度硒 (1.0mg·L-1)抑制生长 ;低浓度硒提高了SOD、CAT及GSH PX活性 ,而APX和DHAR活性则随硒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AsA含量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H2 O2 含量先随硒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但在高硒浓度时又上升。总之 ,适量的硒处理能增强菠菜的抗氧化能力 ,增加产量。

关键词: 菠菜 抗氧化作用 抗坏血酸 过氧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有效方法——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从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种类、建立刺探电位波形与刺探和取食行为对应关系的方法、各种波形的名称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 ,概述了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组织内部刺探、取食行为的方法 ,讨论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刺吸式昆虫 刺探和取食行为 电子取食监测仪 刺探电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粮油作物品质无损分析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非破坏性测定水稻糙米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完整油菜籽含油量、油酸和硫甙。结果表明 ,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有类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其定标方程的决定系数R2 分别为 0 .990 8,0 .992 4 ,0 .994 2和 0 .984 1,相对误差RE(% )分别为 2 .6 0 ,0 .6 9,0 .76和4 32 ,相对校正标准误RSEC分别为 0 .5 5 15 ,0 .36 6 2 ,0 .1888和 3.4 430 ;预测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 9377,0 .9810 ,0 .96 46和 0 .9817,预测相对误差RE(% )分别为 5 .6 4,1.30 ,1.5 6和 7.73,相对检验标准误RSEP分别为 1.5 499,0 .6 171,0 .336 2和 6 .0 5 83。NIRS分析法完全可用来快速、无破坏测定育种材料 ,作为粮油作物品质育种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无损分析 直链淀粉 含油量 亚油酸 硫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nali)研究表明: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关键词: 番茄 早疫病菌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年国际柑橘研讨会介绍

果树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花果曲霉对Cu~(2+)吸附的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吸附法 ,研究了经过预处理的无花果曲霉对Cu2 + 吸附行为与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具体包括菌丝球与Cu2 + 接触反应时间、Cu2 + 浓度、原初pH值 3个方面。结果表明 :该菌丝球在吸附进行 5min时 ,吸附量已达到 2 .85 5mg/g ,在吸附进行 4h以后趋于平衡。最佳pH范围为 4.0 - 5 .0 ,Cu2 + 浓度在 2 0 - 10 0mg/L范围内吸附量为 2 .76 3 - 4.713mg/g ,而吸附率却为 32 .31% - 9.5 4%。其吸附行为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关键词: 无花果曲霉 菌丝球 Cu2+ 生物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收期的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衰老的关系(简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收期前后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强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水分的耗散而迅速下降 ,丙二醛 (MDA)含量随即增加 ,果肉随之趋向衰老、劣变 ,显示板栗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 ,具典型的顽拗型种子特征。

关键词: 板栗种子 采收期 脱水敏感性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果肉褐变原因初探(简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果心肉到外表层肉之间单宁逐渐增大 ,丙二醛 (MDA)含量则相反 ,外层肉中 ,过氧化物氧化酶 (POD)和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高于果心肉 ,前者强于后者

关键词: 板栗果肉 褐变 单宁 丙二醛 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