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晖雨露"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桃果实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最终试验确定采用酚抽法提取桃果实蛋白质,采用17 cm,pH 4~7的线性IPG胶条,800μg蛋白质上样,并用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可以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对影响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优质香稻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44 份太湖地区香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选出的5 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因子中,粒型因子、碾米品质因子和外观品质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占到了65. 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香稻种质材料可分为3 大组群,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的优质育种,应注重碾米品质、粒型的选择,降低垩白性状,增强适口性,从而达到提高稻米品质的育种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酸适体的筛选制备及分析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酸适体(Aptamer)是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在体外筛选得到的一小段寡核苷酸序列,它可以和不同的靶标,如小分子物质、蛋白质、药物及抗生素等进行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结合。由于靶分子范围广、相对稳定、易体外合成和修饰等特性,核酸适体在疾病检测、临床治疗、生化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农药为靶标的核酸适体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也得到了初步应用。总结相关文献,介绍核酸适体的发现、特点及其筛选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筛选过程中的主要分离方法,列举核酸适体在农药、抗生素、金属离子、生物毒素、微生物以及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核酸适体的检测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核酸适体 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 制备 分析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稻种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与选择育种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太湖农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62份香稻材料进行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香稻的种质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6.41%~25.85%,表现具有形态特性上的多样性;62份香稻种质的15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剑叶长、着粒密度、穗长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1.50,表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性;对5个公因子聚类分析表明,62份香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四大组群,其中47份种质的穗粒结构协调、单株产量较高,且有较大的选择范围,这为香稻的产量性状改良与优选提供了可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rTGA4转录因子的启动子特征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GA转录因子通过与NPR1基因协同作用参与植物对病害的防御作用。从水稻突变体HX-3基因组中分离到一个TGA转录因子rTGA4的5'非翻译区1 995 bp的序列(pTGA),该序列与日本晴基因组序列仅有94%的相似性。经PLACE和PlantCARE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典型的TATA-box、CAAT-box等基本转录元件,以及脱落酸、乙烯、茉莉酸甲酯、赤霉素以及病原菌响应元件等。将得到的pTGA利用T/A克隆法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XGUS-T/A上,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分子检测及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苗期时GUS主要在幼苗根尖表达,在其他部位均没有表达;而在成熟期GUS在多处均有表达,特异性并不明显,表明该启动子是受生长发育阶段调控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通过对rTGA4启动子的特征研究,为进一步克隆HX-3中的抗性基因以及利用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草莓连作土壤性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性质、草莓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Ⅰ和Ⅱ均可增强草莓连作土壤脲酶活性,提高土壤水解性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草莓植株地下部分干重、花序长、单株花蕾数、单株花枝数;优化施肥模式Ⅰ还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草莓果实含糖量.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Ⅰ和Ⅱ的草莓产量分别增产58.51%和39.17%;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14.0~14.6倍和8.6~9.5倍;偏生产力分别增加47.5%~50.6%和17.3%~28.7%;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6.4%和28.0%.优化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连作草莓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模式Ⅰ比模式Ⅱ作用更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啤3号和单2两个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kg/hm2、300 kg/hm2对大麦氮素累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不同时期叶片、茎秆中氮的含量以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0~225 kg/hm2时,啤酒大麦花前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施氮量提高至300 kg/hm2后,上升幅度变小;氮素转运效率和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都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营养器官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在59.24%至68.23%之间,本试验条件下,啤酒大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50~225 kg/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施氮水平 蛋白质含量 氮素积累 氮素转运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湿度处理对Bt棉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泗杂3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设置4种温度和湿度组合(高温高湿度、高温低湿度、低温高湿度、低温低湿度),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温湿度胁迫及胁迫解除后Bt棉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湿度胁迫显著抑制Bt棉杀虫蛋白的表达。同一生育期,高温高湿度下Bt蛋白含量降幅最小,胁迫解除后恢复能力最强;低温低湿度下Bt蛋白含量降幅最大,恢复能力最弱。不同时期温湿度胁迫下Bt蛋白含量降低幅度表现为盛铃期>盛花期>盛蕾期,胁迫解除后Bt蛋白的恢复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温湿度胁迫及胁迫解除后Bt蛋白表达量的恢复与胁迫类型、棉花生育期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高产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施氮水平(N 240、300、360kg/hm2)和5个种植密度(135×104、180×104、225×104、270×104、330×104seedlings/hm2),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镇麦16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镇麦168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水平为N 300和360 kg/hm2的处理间子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270×104seedlings/hm2时,镇麦168的子粒产量最高。穗数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镇麦168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并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增加种植密度有降低湿面筋含量和弱化度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子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镇麦168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N 300 kg/hm2,种植密度为270×104seedlings/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曲草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紊乱改善作用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鼠曲草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首先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检测连续21d灌胃不同剂量的鼠曲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糖耐量、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肝糖原含量和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鼠曲草总黄酮调节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连续21d灌胃鼠曲草黄酮(50mg/kg·d)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体内的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糖尿病小鼠的肝糖原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鼠曲草总黄酮具有有效调节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