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微波消解-HR-CS GFAAS法快速顺序测定秀珍菇中金属元素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微波消解-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秀珍菇中Cu、Cd、Pb、Mn和Al这5种金属元素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和基体改进剂,有效地消除了干扰。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测定秀珍菇中Cu、Cd、Pb、Mn、Al的含量分别为11.1、0.284、0.019、12.1、51.3μ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5.1%、94.4%、93.4%、95.8%、98.7%,仪器的检出限分别为1.22、0.077、1.53、0.614、1.54ng/mL,本法的精密度为2.2%~5.8%。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污染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秀珍菇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异构性及其养分影响因素,为稻麦高产与杂草控制协同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地区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材料,采用镜检法对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肥加磷肥(NP)、氮肥加钾肥(NK)、磷肥加钾肥(PK)、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NPK)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表层土壤(0—15 cm)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计数,分析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Richness指数和Evenness指数,并进行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各个处理的鸭舌草、陌上菜、水苋菜、酸模叶蓼、牛毛毡、异型莎草的种子密度都较大,成为危害太湖地区稻麦生长的主要优势杂草种群。(2)氮肥施入使大部分杂草种子数量下降。磷肥施入使牛毛毡种子数量显著下降,鸭舌草种子数量显著增加。(3)NPK处理的物种数及群落丰富度指数最高(P<0.05),而均匀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结论】长期氮、磷、钾肥料单一或配合施用可显著影响稻麦两熟制农田杂草种子库的群落组成,其中施氮显著降低农田杂草种子密度,磷、钾肥则影响了不同杂草种子在各处理中的数量。

关键词: 土壤杂草种子库 长期施肥 稻麦轮作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结球甘蓝瑞甘20耐裂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最重要的叶菜类蔬菜之一,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1-2]。甘蓝耐裂球性好,能延长收获期,农民可以选择价格合适时收获销售,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甘蓝品种的耐裂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3]。前人在研究甘蓝裂球原因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发现引起

关键词: 结球甘蓝 裂球 氮肥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稻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旋耕、浅翻耕、深翻耕)下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茎秆基部第1至第4节间主要物理性状及抗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株高降低,茎秆节间变短,基部节间茎秆抗折力增强,花后倒伏指数降低,抗倒性提高,尤以深翻耕处理表现最好;茎秆基部节间茎壁加厚,茎秆干重增加,充实度提高,从而增强了茎秆抗折力。

关键词: 小麦 稻草还田 耕作方式 倒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出苗均匀性,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提高小麦出苗整齐度,降低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概括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种子霉烂、秸秆阻碍、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等5方面;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其次是秸秆阻碍;无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其次是播种过深。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 小麦 出苗率 出苗整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中依赖RNA的RNA聚合酶6(RDR6)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中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s)是个大家族,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6(RDR6)是其中的一份子,它能通过基因沉默途径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RDR6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作一介绍,以期为RDR6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6 RNA沉默 抗性 发育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发生规律、鉴定方法及防控策略综述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牧草等禾谷类作物的植物病害,在全球的40多个国家都有分布。目前,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并呈快速传播态势,已经蔓延到13个省(市)。本文综述了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初步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技术鉴定),并提出了植物检疫、抗性品种选育、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策略。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发生规律 鉴定方法 防控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大麦种质资源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赤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0份高抗大麦赤霉病的品系,包括2ND27705、CHEVRON、ID:LA-6、ID:LA-4、ID:LA-7、2ND27732、2ND28086、ID:LA-35、ID:LA-1、2ND29870;棱型、单穗穗粒数与大麦赤霉病抗性呈显著负相关,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抽穗期、株高、穗长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均显著。筛选出高抗和高感赤霉病品系,为其遗传群体的构建及赤霉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麦 赤霉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式PCR检测猪鼻支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建立了一种检测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的方法,试验中以酚-氯仿法制备模板DNA,根据猪鼻支原体P37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建立Nested PCR诊断方法。在特异性检测试验中,设计的引物不能扩增出猪絮状支原体、猪滑液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原体;敏感性试验表明,第1次PCR和第2次PCR的敏感度分别为3.01mg/L和3.01×10-4 mg/L。对41份临床样品肺组织的检测中,普通PCR和巢式PCR的检出率分别为29.3%(12/41)和82.9%(34/41)。结果表明,巢式PCR方法明显优于常规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性,为猪鼻支原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诊断技术。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巢式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型禽流感病毒M2e重组T7噬菌体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病毒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展示A型禽流感病毒M2e多肽的重组T7噬菌体,检测其对SPF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比对GenBank近期发表的A型禽流感病毒M2e基因序列进行人工合成并重复至两拷贝,将其克隆到T7Select 415-1b噬菌体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噬菌体T7-M2e。经PCR鉴定并序列测定筛选阳性重组噬菌体,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噬菌体表面M2e多肽。重组噬菌体以1×1010pfu/只剂量免疫SPF鸡,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通过ELSIA检测血清中抗M2e抗体,免疫荧光检测血清抗体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结合能力,并以200个EID50/只剂量进行攻毒保护效率检测。成功构建重组噬菌体T7-M2e,插入两拷贝M2e基因获得表面展示,并与M2e抗体有免疫反应活性。噬菌体疫苗免疫后均产生抗M2e抗体,其抗血清能跟病毒粒子特异性结合,攻毒保护率达4/5(80%)。获得了展示禽流感病毒M2e多肽的重组噬菌体,噬菌体疫苗免疫鸡产生较高血清抗体并提供攻毒保护,为新型通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M2e T7噬菌体 噬菌体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