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黄花蒿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菊科植物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研究其对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等发酵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CLA合成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B.fibrisolvens)和蛋白溶解梭菌Clostridium proteoclasticum(C.proteoclasticum)的影响,旨在阐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从瘤胃层次探明其对牛奶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重为(600±29)kg、胎次2-3、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1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牛统一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饲喂2次、挤奶2次(早上4:30、下午16:3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5头牛。试验1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96 g/(d·头),试验2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60 g/(d·头)。试验期40 d,前9 d为预饲期,10—40 d为正式期。【结果】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瘤胃中pH值,其中两个试验组pH值分别增加了2.63%和8.61%,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中VFA的含量,除异戊酸和戊酸低剂量黄花蒿乙醇提取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乙酸、丙酸、丁酸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增加了瘤胃液相和瘤胃液混合物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瘤胃固相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液相和瘤胃固相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增加了瘤胃液混合物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影响瘤胃发酵,对瘤胃不同内容物中B.fibrisolvens和C.proteoclasticum影响不同,总体趋势是增加瘤胃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降低瘤胃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有利于调控CLA的生成。

关键词: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 奶牛 瘤胃 溶纤维丁酸弧菌 蛋白溶解梭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选取处于围产前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6头,采集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提取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丙酸浓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2)在门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则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拟杆菌门、SR1细菌、蓝菌门、柔膜菌门、TM7细菌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而泌乳期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3)在科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而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琥珀酸弧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理研菌科、BS11细菌、RF16细菌、SR1细菌、Gastranaerophilales、克里斯滕森菌科、TM7细菌、RF9细菌和纤维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琥珀酸弧菌科、毛螺菌科和韦荣球菌科则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综上得出,奶牛从围产前期进入到泌乳期,瘤胃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泌乳期各阶段瘤胃细菌组成差异较小。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生理阶段 瘤胃细菌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技术的向日葵油酸形成的转录组学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向日葵油酸调控机理,以高油酸材料J9和低油酸材料NK244为研究对象,在授粉后20d取材,采用RNA-Seq技术研究转录组。经比较分析,2个材料共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DET)5 447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 709个,下调表达基因2 738个。对DE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O信息分析表明,有2 218个DET富集到57个功能条目,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催化活性、异构酶活性、碳水化合物结合、DNA结合、脂结合、碳水化合物过程、脂代谢过程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下调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蛋白激酶活性、ATP结合、蛋白磷酸化、tRNA氨酰化的蛋白质翻译和纤维素生物合成过程。KEGG分析中799个差异表达片段被显著富集在28个通路,主要为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和脂代谢通路。

关键词: 向日葵 油酸 RNA-Seq 形成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HKT蛋白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害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对植物造成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维持细胞及整株水平的Na~+/K~+平衡是植物重要的耐盐机制。目前,已报道的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KT)具有钠、钾离子转运特性,在植物体钠、钾离子长距离运输及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重点总结了淡土植物和盐土植物HKT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耐盐机理,并对其在植物耐盐改良育种中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HKT 离子平衡 耐盐机制 转运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植株养分积累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藜麦种植过程中,存在侧枝折断率和无效穗率高等问题,从而导致藜麦产量品质降低及收获困难。为降低植株侧枝折断率和无效穗率,通过对比不同源库调节措施:去叶(CLE)、去侧枝穗(CSE)、去叶去侧枝穗(CLS)、去顶穗(TOP)、包顶穗(PTE)和对照(CK),旨在探明植株养分积累对不同源库调节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藜麦产量均与对照间呈显著性差异,CSE处理未折断穗产量最高,较CK高5. 2%,其植株茎粗较CK增加14. 0%,分枝数减少10. 0%,千粒质量增加6. 0%,TOP较CK处理分枝数增加了8. 0%;顶穗对群体叶面积指数增加效应大于侧枝穗,CSE处理较CK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产量与粒质量/叶干质量、粒质量/叶面积和粒数/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源库器官对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作用大小关系为叶片>顶穗>侧穗;藜麦灌浆期-成熟初期,顶穗和侧枝穗对植株养分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CSE、TOP、CLE处理总养分贡献率分别为对照的100. 5%,87. 6%,49. 0%。因此,在藜麦生育后期,穗为主要源器官之一,且顶穗优势明显,生产上应在选择优良品种、适宜水肥管理和合理密植基础上,配套去顶穗(打顶)或去侧枝穗措施,去除顶端优势或无效库器官,从而达到调节养分流向和提高养分积累效率的目的,促进源库协调发展,实现藜麦品质及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 源库 产量 叶面积指数 灌浆速率 干物质积累量 养分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花后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初花-初荚(EF-EP)、初荚-初粒(EP-ES)和初花-初粒(EF-ES)期进行短日照诱导,通过酶联免疫技术来研究初花后小豆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以及之间的动态平衡。结果表明,初花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花期提前,且‘唐山红小豆’更为明显;2个品种的GA_(1+3)和ABA含量较对照呈现降低趋势,IAA含量的变化不同,‘冀红9218’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波动不大,但各个处理较对照降低,而‘唐山红小豆’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较对照降低,鼓粒期却升高,2个品种的ZR含量较对照呈现升高趋势,但‘唐山红小豆’却稍有差异,开花期降低,而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较对照都升高,鼓粒期升高显著,激素含量的变化会影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的GA_(1+3)/ABA和IAA/ABA比值降低,而ZR/ABA和(ZR+GA_(1+3))/ABA比值呈现升高趋势,由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初花后短日照诱导使ZR含量升高,促使小豆植株细胞分裂旺盛,生长迅速,营养物质快速转移至果荚中,提前成熟,但较初花前作用减弱。

关键词: 小豆 初花后 短日照 叶片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光照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控制光周期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从短光照试验和对照组绒山羊中选择2周岁6对双胞胎绒山羊母羊,采集血液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激素含量测定,利用SAS9.0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一天24h当中,绒山羊进入棚圈后褪黑激素MLT(melatonin,mLT)和IGF-1含量显著增加,PRL含量显著减少,EGF和GH含量在2组中差异不显著;一年当中,进入光控棚圈后6月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P<0.05)、IGF-1和EGF(P>0.05)含量均增加,PRL含量显著降低;9月份试验组绒山羊MLT、IGF-1和G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RL含量依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试验组和对照组PRL与其他激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数;与对照组相比短光照明显增加了MLT与PRL、EGF,PRL与IGF-1、EGF、GH,IGF-1与EGF、GH,EGF与GH之间的相互作用(P>0.05),减弱了MLT与IGF-1、GH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短光照通过增强各激素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而提前诱发绒毛生长。

关键词: 绒山羊 短光照 绒毛生长相关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牧草青贮添加剂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贮添加剂能够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提高青贮的成功率、牧草的供给水平及家畜的采食量,进一步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解决国内春冬季饲料缺乏和营养不足问题,缓解放牧与牧草生长季饲草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天然牧草青贮添加剂的种类、效果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青贮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展望了天然牧草青贮添加剂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调制优质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及天然牧草可持续利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天然牧草 青贮 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垣普可尼亚菌胞外蛋白酶的诱导及发酵液生化性质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胞外蛋白质的诱导效果及相应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以更好地利用该菌对家畜寄生性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使用3种常用真菌液体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及杀虫效力等,筛选出适合该菌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组培养基中,LMZ培养基组的蛋白质种类最丰富,蛋白质质量浓度(2 320 mg/L±10.00 mg/L)、蛋白酶活性(2.95 U/m L±0.23 U/m L)与磷酸酶活性[1.546 U/100 m L±0.035 U/100 m L(酸性磷酸酶)和0.516 U/100 m L±0.069 U/100 m L(碱性磷酸酶)]都较高,对线虫的杀虫率也是3种培养基中最高的,可达60%,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在试验的3种培养基中,以LMZ液体培养基为最佳选择。这一发现可为今后对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培养、杀虫物质的产生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关键词: 卵寄生性真菌 捕食线虫性真菌 厚垣普可尼亚菌 胞外蛋白质 发酵液 杀虫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介导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调节密切相关,MLCK介导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所引起的细胞骨架收缩是引起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破坏的必要因素,多种信号分子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MLCK,从而引起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紊乱。本文分别从MLCK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MLCK在不同信号通路中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探索防治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损伤的新型技术措施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 肠黏膜上皮 通透性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