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施肥效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春小麦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施肥效应,采用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效果、产量反应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NPK)饲料油菜产草量最高,分别比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增产63.9%、28.3%和12.7%,施肥效果为氮肥>磷肥>钾肥。生产1t饲料油菜干草,吸收N、P_2O_5、K2_O分别为27.4kg、9.2kg、47.3kg。氮肥对油菜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最小。饲料油菜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NPK处理植株吸收的氮磷钾最多,PK处理植株吸收量最少。在出苗后44~49d、47~55d和43~51d是饲料油菜N、P_2O_5、K_2O的吸收高峰期,此期间保证氮磷钾肥的供应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复种饲料油菜各施肥处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不大。连续两年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后,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休闲处理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施用NPK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

关键词: 饲料油菜 氮磷钾 施肥效应 养分吸收 土壤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核心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及SRAP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胡麻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对401份胡麻种质1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7.8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32,28对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4对呈显著相关。用26对SRAP引物评价了胡麻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34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0;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1.584 7、0.523 5和0.347 9,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1.510 5、0.464 4和0.305 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95和0.375处,将401份胡麻资源分为2大类和7个亚类,与国内外7个不同地区来源吻合。结果表明供试胡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的变异,地理环境是影响胡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胡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V-ATPasea3亚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从向日葵P50中克隆V-ATPase a3亚基基因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Na Cl、ABA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V-ATPase a3亚基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相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向日葵不同器官的表达特征。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 DNA全长2 873bp,含5'-UTR 109bp、3'-UTR 295bp及编码区2 469bp,编码822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04.55k Da,等电点为6.29,Gen Bank登录号为KU315054。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的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在质膜上。向日葵V-ATPase a3亚基与已报道的10种植物的V-ATPase a3亚基的同源蛋白有高度相似的保守区域,在进化上与朝鲜蓟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向日葵受到Na Cl、ABA和PEG模拟干旱三种非生物胁迫后,V-ATPase a3亚基基因均上调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不同器官存在特异性表达差异。研究认为,V-ATPase a3亚基基因响应了向日葵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加强对V-ATPase基因的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V-ATPase a3亚基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区低温对嫁接的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和~(15)N吸收分配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嫁接苗("黑籽")、白籽南瓜(C.maxima×C.moschata)嫁接苗("白籽")和‘津优35号’("自根")为试材,研究了常温(18~20°C)、亚适温(13~15°C)、低温(8~10°C)三种根区温度对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根系生长和~(15)N吸收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温和低温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以及分叉数,造成黄瓜幼苗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随着根区温度降低,黄瓜幼苗根系氮肥吸收比例(Ndff)升高,茎和叶片Ndff降低,~(15)N分配在根和茎增多,叶片减少,~(15)N利用率逐渐降低。亚适温和低温处理下,"黑籽"的根系形态特征、抗氧化酶活性、~(15)N吸收分配和利用均优于"白籽"和"自根","黑籽"南瓜嫁接苗生长的黄瓜幼苗根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最强,"自根"受到的根区低温胁迫伤害最大。

关键词: 黄瓜幼苗 根区低温 根系生长 ~(15)N吸收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几种复合肥对玉米植株磷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通辽市辽河镇,以常规施肥为对照1(CK1)、不施肥为对照2(CK2),研究沃夫特(WFT)、红四方(HSF)、奥林丹(ALD)和世纪星(SJX)4种复合肥对玉米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SF 2年产量均居第一位,SJX和WFT次之。穗粒数HSF、WFT和SJX 2年均较高,千粒质量HSF 2年均最大。除大喇叭口期外,茎和籽粒中磷含量各生育期均为SJX最高,叶片中磷含量CK1和SJX较高,穗部磷含量各生育期为CK1最高,植株磷积累量各生育时期均为SJX最高。吐丝前植株磷吸收比例WFT和ALD较高,吐丝后植株磷吸收比例SJX最高;磷转运量及转运率茎中CK1最高,叶片SJX最高,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茎和叶片均为SJX最高。所以,HSF产量较高,可作为西辽河平原高产复合肥选择之一,SJX可促进玉米植株对磷素养分的吸收,尤其生育后期吸收比例较高,生育后期叶片磷转运率亦较高,亦可作为提高磷肥效率的复合肥选择之一。

关键词: 复合肥料 春玉米 磷素 吸收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亚麻高密度遗传图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大量开发SNP用于构建亚麻高质量的连锁遗传图谱,以亚麻品系R43为母本,LH-89为父本,通过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SLAF-seq技术,对两个亲本和F2群体100个个体进行高通量测序、SNP标记的开发及亚麻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对参考基因组进行电子酶切预测,最终确定使用HaeⅢ和RsaⅠ酶,酶切片段大小在314~414bp的序列定义为SLAF标签。其次,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SLAF文库构建。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测序数据,进行多态性SLAF的鉴定和SNP标记的发掘,采用High Map软件构建亚麻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96.29M reads,平均质量Q30为81.95%,平均GC含量为38.6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260 380个SNP标记,其中有4 547个SNP为高质量SNP标签,用于标记的定位和图谱的构建。共构建15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 632.94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92c M。这是在亚麻中首次应用SNP标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亚麻的遗传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亚麻 SLAF-seq技术 高通量测序 SNP标记 高密度遗传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弱势粒库活性与籽粒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籽粒形成期的库活性是弱势粒败育或灌浆受限的核心限制因子,明确弱势粒中内源激素及多胺水平对其库活性的调控机制,对探索密植条件下玉米弱势粒调控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控制授粉条件下(不完全授粉Ic P、完全授粉CP),比较分析了成功发育弱势粒(Ic P处理)和发育不良弱势粒(CP处理)的内源激素及多胺水平差异及其与库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和年度对籽粒库活性、内源激素和多胺水平整体无显著影响。Ic P处理下弱势粒的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显著高于CP处理,平均差异和最大差异分别达13.5%和21.8%。在玉米籽粒形成期,弱势粒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在两种控制授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弱势粒中多胺含量表现为Ic P处理显著高于CP处理,而乙烯释放速率则恰恰相反。弱势粒中SAI活性与多胺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乙烯释放速率显著负相关,且多胺含量与乙烯释放速率显著负相关。可见,在玉米籽粒形成期,其弱势粒中Z+ZR、IAA、GA3和ABA与其库活性即SAI活性无关;弱势粒库活性主要受多胺和乙烯含量影响,多胺促进SAI活性而乙烯则抑制其活性,二者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弱势粒成功发育与否;多胺和乙烯平衡关系受同化物质供应水平的调控。

关键词: 玉米 弱势粒 库活性 激素 多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下丘脑催产素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催产素(oxytocin,OXT)在动物分娩、维持哺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OXT对能量代谢亦具有积极作用。尽管OXT在小鼠、大鼠、猕猴等动物脑部有广泛的分布表达,但OXT在绵羊下丘脑的表达部位和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成为限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的瓶颈之一。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主要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明确了OX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OX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域,在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有零星表达,且均具有较为明晰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这种分布与小鼠的表达部位呈现高度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XT在绵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关键词: 催产素 绵羊 下丘脑 室旁核 神经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核心种质资源基础类群划分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植物,其核心种质资源基础类群的划分可为向日葵远缘杂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标记与RAPD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UPGMA聚类法对50份向日葵核心种质资源材料亲缘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态学标记法结果显示,50份供试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7份种质,第Ⅱ类群22份种质,第Ⅲ类群只包含1份种质,进一步研究表明,供试种质资源的种质地理分布以及用途与聚类结果关联性较强。同时,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RAPD分子标记聚类法也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6份种质,第Ⅱ类群23份种质,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形态学与RAPD聚类结果的吻合率为96.30%;形态学标记结果与RAPD标记分类结果可靠。

关键词: 向日葵 形态学 RAPD 类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蒿生物质炭在沙土中的降解特征

土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沙蒿 生物质炭 有机组分 沙土 降解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