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雷蒙德氏棉PIF-like转座元件鉴定与特征分析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F-like转座元件在植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是植物DNA转座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水平PIF-like转座元件的数量、染色体分布、结构特征、表达模式及相邻基因的种类和功能等,共鉴定了440条包含转座酶且插入位置明确的PIF-like转座元件。这些元件几乎均匀地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上下游2 kb内共有171个相邻编码蛋白的基因,其中132个基因注释到了GO数据库中,且这些基因的功能分布广泛;部分PIF-like转座元件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这些遗传信息为深入研究棉花PIF-like转座元件介导的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以及棉花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PIF-like转座元件 雷蒙德氏棉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的高光谱参数及估测模型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滨海盐土5个试验点的土壤含水量和室内土壤表面高光谱反射率,综合分析了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比值光谱指数(RSI)、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和差值光谱指数(DI)确定了光谱参数,进而构建土壤含水量估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滨海盐土原始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最大负相关出现在1930 nm(r=0.86)附近.对RSI、NDSI和DI的直线回归方程、幂函数回归方程进行对比,以RSI(R_(1407),R_(1459))为自变量构建的土壤含水量指数函数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大(0.780),标准误较小(0.016),拟合方程为y=0.00001e~(9.72053 x).估测模型能够更好地监测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状况.基于RSI(R_(1407),R_(1459))构建的模型可实现对江苏省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的精确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钾肥施放的响应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转录水平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对钾肥施用的响应情况,明确关键基因,旨在揭示果树K~+吸收与转运机制的分子基础,并为果树施肥及高效园艺作物的遗传改良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霞晖6号’桃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钾肥处理,分析其对桃叶片发育、光和性状及钾素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HNO_3-HClO_4法消解叶片样品,利用ICP-AES设备测定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钾离子含量;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技术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对钾肥施用的差异响应。【结果】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干鲜质量比,增强了钾素富集水平,并有效促进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上升)和蒸腾作用(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KUP1-16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KUP14在叶片整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其次是KUP3和KUP7,而KUP12和KUP13在叶片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检测到表达量;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KUP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不同:钾肥处理显著抑制了KUP14从施用钾肥至初秋时期(9月11日)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在桃叶片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KUP3对钾肥施放最为敏感,其表达水平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持续被诱导的,表明该基因更倾向于在钾素供应丰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尽管KUP11和KUP16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但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稳定不变的,且不受钾肥施放的影响,说明它们在叶片发育及钾素营养动态中持续发挥作用。【结论】钾肥施放促进桃叶片发育,改善叶片钾营养状况,并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并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放的响应是不同的。
关键词: 桃 叶片发育 钾 KT/HAK/KUP转运体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蛋白质复合物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增加,突变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如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LHCⅡ)含量、光系统Ⅰ核心复合体(PSⅠcore)含量和F1-ATP合酶复合体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F1-ATPase&Cy tb6/f)含量显著减少。突变体812HS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5-氨基酮戊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812S,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Chla、Chlb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型812S。即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减少影响了其对光的吸收和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UrogenⅢ到ProtoⅨ合成过程受阻所致。
关键词: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 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 叶绿素前体合成物质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S系统与风险分析在预警体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信息化工作,替代传统防疫指挥调度管理方式,给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门带来一种全新高效的防控指挥模式。利用动物疫病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型方法论实现预警决策模型,构建智能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体系。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新的数据类型和未充分利用的数据源,为未来智能化远程动物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冬瓜氮素利用及菜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单施化肥(T1)、有机肥-化肥配施(T2)及单施有机肥(T3)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冬瓜氮素利用及菜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T1处理,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了冬瓜氮素累积吸收量13.69%和13.16%,但菜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T1处理分别降低了9.33%—22.91%和8.76%—27.08%。T2、T3处理条件下,冬瓜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达26.11%和24.78%,较T1处理提高10.04%和4.41%,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处理条件下,菜地氮素盈余量达89.93 kg/hm~2,而T2、T3处理则显著增加菜地氮素盈余量达17.37%—32.20%,且氮素盈余率显著增加8.33%—22.6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病毒新毒株RHDV2的流行与控制(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兔出血症病毒(RHDV)可引起兔病毒性出血症(RHD)。RHD是一种急烈性、高度致死性兔传染病,给家兔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0年,研究人员在法国兔场发现一种新型兔出血症病毒RHDV2。与经典RHDV不同,该毒株能够感染幼龄家兔,甚至跨物种感染野兔,并突破经典RHDV疫苗的免疫防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目前我国还未有RHDV2的报道,但随时面临发生该疫情的风险。本文综述RHDV2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对RHDV2的认识,加强对RHDV2的监测,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产水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秸秆原料生物炭+化肥、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施用后土壤养分、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明显。秸秆生物炭+化肥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高达7.86 t/hm~2,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9.78%和62.4%;秸秆生物炭施用有利于水稻分蘖期与拔节期生长和吸收养分,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猪粪秸秆有机肥两种处理的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秸秆生物炭能提高土壤肥力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短期来看,不配施化肥而单施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或秸秆猪粪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不利,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炭 发酵床秸秆垫料 有机质 速效养分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稻田持续高产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15N同位素示踪研究以及水稻前后期用肥比例、适宜基蘖肥比例的盆栽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结果,提出了稻田持续高产低污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方案。该技术体系包括稻季施氮量的合理计算、基于土壤肥力的前后期适宜施肥比例以及基蘖肥的合理运筹、基于作物长势的穗肥实时调控等,明确了氮肥减量首先应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合理施氮量,然后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高低对前后期用肥比例以及基蘖肥的分配进行优化,根据作物长势对穗肥用量进行实时微调,从而确保水稻高产可持续。氮肥减量重点在于减少前期用肥即基蘖肥的用量。在同等施氮量下,水稻适宜基蘖肥比例随肥力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低肥力下60%最佳,中肥力下50%为宜,高肥力下可降低至40%;此外,低肥力下需保证一定的基肥用量,并调整适宜的基蘖肥比例以确保高产。
关键词: 化肥减量 合理施氮量 氮肥运筹 作物长势实时诊断 产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LED光源对铁皮石斛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LED光源,设红光、蓝光、黄光、红蓝组合光和红蓝黄组合光5个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测定铁皮石斛干质量、鲜质量、株高、茎粗、多糖、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铁皮石斛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鲜质量等量增加的情况下,红蓝组合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红蓝黄组合光有利于植株干质量和鲜质量的提高;红蓝组合光和红蓝黄组合光2个处理的叶片PSⅡ反应中心从光能的吸收、转化、传递、分配和耗散整个过程都优于其他处理;单色红光在处理20 d时,其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大,且φ_(P_0)、φ_(E_0)、Ψ_0、PI_(ABS)和PI_(total)值均与2个组合光无显著差异。单色红光在短期(20 d左右)内可以有效促进多糖累积,红蓝黄组合光则更有利于铁皮石斛盆栽苗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多糖的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