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及非洲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保存的201份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资源为材料,对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19个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茄子资源19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6,平均变异系数为32.9%,表明201份茄子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首花节位与早期产量显著负相关;株高、株幅和果粗极显著相关;果长与果形指数、单果重、单株果数、早期产量和单产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01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两类,分别为野生茄子资源和栽培茄子资源,在栽培茄子资源中亚洲和非洲来源的茄子种质能够被区分。
关键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乌龙茶感官品质分析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全面掌握湖北省乌龙茶产品质量状况,连续3年(2010-2012年)收集湖北省内76个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按照湖北省乌龙茶审评方法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乌龙茶整体品质较好,其中综合得分均值在90分以上的产区有10个,占50%,丹江口、鹤峰、黄陂、夷陵、宜都、五峰、咸丰单个样品品质最佳;制茶品种11个,其中乌龙茶品种占55%。铁观音加工的商品茶最多,占41%。乌龙茶品种制优率较高。单个样品中金观音、铁观音、黄棪、群体种和青心乌龙,得分均在93分以上,表现突出;外形方面,整体品质优异,得分90分以上的商品占62%,其外形特征以颗粒状为主,紧结、重实、油润为佳;内质方面,按照90分以上的样品各内质指标所占分值比例来看:汤色>香气>叶底>滋味。汤色最优,以"嫩黄或蜜黄明亮"为佳。香气尚可但不突出,以"花香浓郁或花香显"为优。部分产品滋味突出,以"醇厚爽口或浓醇"为最佳。叶底尚可,以"肥、软、亮"为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0~2013年,在海拔1800m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萝卜生产基地,通过田间调查和黑光灯诱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显示:高山萝卜常见地下害虫有4目7科11种,其中以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和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为害最重。高山萝卜地下害虫发生程度与季节有关,小地老虎的为害集中于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黄曲条跳甲的为害集中于8月;灰地种蝇的为害集中于5月。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以小地老虎、灰地种蝇和黄曲条跳甲作为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的探索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p EGFP-N1)作为目的基因,对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电压1 200 V/cm、脉冲时间3 ms、p EGFP-N1添加量4 mg/m L时电转染效率最好。
关键词: 猪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p EGFP-N1) 原代成纤维细胞 电转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加工废弃物桑葚(Fructus Mori)果渣为原料,比较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桑葚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桑葚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浸浓度0.25 mol/L、碱浸时间1.5 h、碱浸温度70℃、料液比1∶25(m/V,g∶m L)、水提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为31.62%,其吸水膨胀性为4.49 m L/g、持水性为5.53 g/g、持油性为1.48 g/g。
关键词: 桑葚(Fructus Mori)果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