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赤霉素对杨梅的减花效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在采收前和采收后的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 ,分别喷施 50~ 150mg/GA3,对杨梅减花均有效果。综合大田试验结果 ,以采收前喷 10 0mg/LGA3的效果最好 ;与对照相比 ,其春、夏梢减花幅度分别为 59.7%和 53.3% ,春梢上的花芽增长 0 .19cm ,增粗 0 .13cm ,春梢抽生数量增加 133.3% ,平均单果重增加 3.7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 3.4 % ,成熟期提早 3d。


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21世纪初研究设想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Anamorph:Pyriculariagrisea)是我国南北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重病地区一般减产10%~20%,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90年代以来,我国稻瘟...


浙江省长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 ,浙江省长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Col letotriclumorbiculare (Berk .& .Mont.)Arx。OMA ,Czapek ,PDA是最适合该菌的培养基 ,菌丝在pH为 5~ 8生长较快 ,pH为 7~ 12时都能产生分生孢子 ,pH为 10~ 11时分生孢子和拟菌核产生量最多 ,pH在 6~ 8之间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在 10~ 30℃均能生长 ,其中 2 5℃为最适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 5℃。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 ,蔗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 ,而氮源中有机氮比无机氮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酪蛋白水解物、谷氨酸、天门冬酰氨是最适宜的氮源


中国野蚕辐射不育机理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染色体结构变异角度探讨了6 0 Coγ射线照射野蚕蛹造成其后代不育的机理。野蚕的亚不育剂量为 2 50Gy ,在此剂量照射下 ,当代雌虫完全不育 ,雄虫亚不育 ,幼虫生殖细胞染色体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异 (缺失、倒位等 )。带有此类异常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大多表现为不育 ,这是造成中国野蚕 (BombyxmandarinaMoore)辐射不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野蚕(BombyxmandarinaMoore) 辐射不育 机理 染色体


拜田净防除稻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除草剂拜田净对移栽稻田和直播稻田杂草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以10 0~ 150ga .i./hm2 的用量在稗草 1.5~ 2 .5叶期施药 ,除草效果稳定在 89.6%以上 ,持效期为 4 0d ,与扫特和绕地奥相当 ,且优于二氯喹啉酸。拜田净的杀草谱包括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陌上菜、鸭舌草 ,防效随剂量提高而增加 ,并且 1.5叶期施药的除草效果比 2 .5叶期施药的好。拜田净以喷雾法和毒土法施用均有较好的防效。直播稻田喷雾时要求田间土表湿润 ,药后 1d灌入薄水层 ;移栽稻田毒土撒施时要求田面保持水层 3cm ,药后保水 5~ 7d。同时 ,拜田净对水稻安全 ,但高剂量 ( 2 0 0~ 2 50ga .i./hm2 )下对 1.5叶期直播稻有一定的药害


浙江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棉花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棉花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这就是在科技、政策、投入的保证下,实现《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稳定棉花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潜力是巨大的。
关键词: 棉花生产;问题;发展对策;分析


三唑锡在柑桔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农业环境保护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锡在柑桔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HPLC法测定了桔皮、桔肉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在柑桔(全果)上的半衰期为3.1~3.9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10.3d。桔园喷施20%三唑锡胶悬剂1000倍和2000倍液各2~3次,每次施药间隔30d,末次施药后30、60、90d,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1.0mg/kg。
关键词: 三唑锡,柑桔,残留,液相色谱法


土壤生态条件与水稻秧苗抗寒能力的关系研究
《作物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杂89A-华联2号供试,利用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农业气候条件,研究了在苗床不同生态条件(床土、氮肥、水分)下育成的秧苗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旱育秧的抗寒能力普遍增强.在五天平均日均温13.6℃的情况下,死叶率比湿育秧减少15.7%~16.9%;在五天平均日均温15.4℃的情况下,栽后新出叶的生长障碍比湿育秧明显减轻;分蘖发生的起始温度为17.0~17.5℃,比湿育秧低1℃.在相同旱育条件下,适当追施化学氮肥,控制苗床水分,也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寒能力.最后就增强秧苗抗寒能力的适宜生态条件作了某些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