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专用控释BB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应用测土诊断计量平衡施肥原理 ,制成水稻专用Ⅰ型和Ⅱ型控释BB肥。结果表明 ,控释BB肥具有养分释放的平衡性和缓释性 ,可实现水稻整个生育期一次性施肥技术 ,植株N、K含量增加明显 ,水稻分蘖数、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显著提高。与常规施肥技术比较 ,施用Ⅰ型控释BB肥早稻增产 9.0 %~ 14.6 % ,晚稻增产 4 .3%~ 9.2 % ,肥料养分效率可提高 5 3.2 9%~79 4 7% ;施用Ⅱ型控释BB肥早稻增产 7.5 %~ 12 .1% ,晚稻产量略有增加 ,肥料养分效率可提高17.4 1%~ 2 5 .0 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菌的液体培养及菌体成分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鸡菌 (Terminomycesalbuminusos)液体培养过程中 4种不同培养基对菌体得率、菌体多糖和菌体氨基氮含量的影响 ,并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测定了菌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 :以菌体得率为指标 ,最适培养基为 :蔗糖 2 0g·L- 1,黄豆粉g·L- 1,酵母粉 15g·L- 1,菌体得率为 2 3.73g·L- 1。以菌体多糖为指标 ,最适培养基为 :花生粉 2 0g·L- 1,葡萄糖 2 0g·L- 1,酵母粉 15g·L- 1,菌体多糖为 14.2 8% ;深层培养 72h ,菌体多糖含量最高达 10 .35% ,培养至 96h ,菌体得率、菌体氨基氮含量最高 ,分别为 2 3.73g·L- 1和 1.2 5% ;菌体蛋白质含量为 2 8 2 8% ,氨基酸含量为 17.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土栽培系统长瓜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于 1995— 2 0 0 0年在浙江省的无土栽培系统发病的长瓜上 ,分离到 92个疫病菌分离物 ,取典型的 4个分离物作为供试菌株 ,观察无土栽培系统长瓜疫病的症状 ,及供试菌株的病原菌孢子囊、有性器官及其菌落形态等特征 ,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和寄主范围。结果表明 ,孢囊梗为不规则分枝 ,孢子囊顶生 ,近球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有明显的乳突 ,有的孢子囊则不止一个乳突 ,孢子囊成熟后易脱落 ,并带有长的孢囊柄 ,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肾形。异宗配合 ,藏卵器球形 ,直径为 2 0 .1~ 31.0 μm ,壁薄而平滑 ,柄多为棍棒形 ;雄器围生 ,球形或扁球形或圆筒形 ,卵孢子球形 ,黄褐色 ,壁厚而平滑 ,满器或不满器 ,直径为 15~ 2 8μ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30℃ ,最高生长温度大于 35℃。因此 ,将浙江无土栽培系统长瓜疫病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金衢盆地降水和蒸发变化及其周年分布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过对金华市 1960~ 1997年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和蒸发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60年代以来降雨量平均每年增加 3.35mm ,蒸发量平均每年下降 10 .70mm ,干湿指数由 60年代的 0 .79上升到 90年代的 1.0 3,变异度下降 ,说明盆地的水汽条件在逐步改善。各季节历年降雨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夏秋季降雨量的增加较快 ,但周年分布仍极不均匀 ,3月中旬~ 7月上旬的春夏季降雨量达 812 .6mm ,占全年的 56.8% ,7月中旬~ 8月中旬的夏旱季仅 110 .6mm ,而蒸发量是它的 3倍多 ,且不同年度的降雨总量、夏秋季不同年度的降雨量变化较大。降雨集中强度和蒸发集中强度的分析也说明金衢盆地春夏季降水集中 ,夏秋季高温少雨的季节性气候特征非常明显。因此 ,生产上应十分重视特殊降水年份的洪涝灾害和夏秋季大旱与特大旱的防御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与病原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浙江等地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 ,并研究其发病特点。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2 6株 ;已对其中 2 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 ,主要为O78,占 70 % ( 14/2 0 ) ,其次是O1,占 15%( 3/2 0 ) ;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80 % ( 8/10 )菌株毒力强 ,皮下、肌肉、足蹼 3种途径均易复制该病 ;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肺、心、脾等 ,表现急性炎症、出血等病变 ;药敏试验表明 ,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 ,除对鸭菌消、卡那霉素等高敏外 ,对多数常用抗菌药已耐药。最后就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虫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这两种药剂对小菜蛾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 ,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 ,均随虫龄的增加而下降 ,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 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 ,但对蛹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 ;而集琦虫螨克则对 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 ,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 ,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关键词: 小菜蛾 菜喜 集琦虫螨克 生物活性 生长发育 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凹玻片饲养棕榈蓟马
《昆虫知识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2 5.4 mm× 76.2 mm,凹面直径为 18mm的两片凹玻片 ,相对合在一起 ,使凹面相对合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组成小型的饲养器 ,内放 10 mm× 10 mm新鲜的茄子叶片 ,供虫子取食并保湿。应用凹玻片饲养棕榈蓟马技术 ,具有装置简单、不易逃逸、操作方便以及便于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等特点。在2 0 ,2 5,2 8,30和 32℃下 ,用凹玻片饲养 ,棕榈蓟马从初孵若虫到羽化成虫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 77.78% ,65.96% ,82 .61% ,66.67%和 56.5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