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预冷方式对“储良”龙眼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龙眼不同预冷方式对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海南省龙眼品种"储良"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冰水预冷、冷库预冷和阴凉通风处预冷处理,进行冷库6℃±1℃贮藏17 d,分析对比不同预冷方式对龙眼贮藏后的质量影响。通过分析在贮藏期间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呼吸强度、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肉丙二醛8个指标在贮藏过程中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预冷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预冷方式差异显著(p<0.05),冰水预冷方式效果最好。冰水预冷后贮藏的龙眼好果率为91.2%,龙眼果肉SSC、维生素C和还原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小,且果肉褐变度低,明显降低龙眼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为龙眼预冷后实现远距离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异丙甲草胺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异丙甲草胺在甘蔗种植区3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方法】采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淋溶特性。【结果】异丙甲草胺在广西来宾壤土、扶绥壤质粘土和安徽萧县粉砂质壤土中的吸附规律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较好描述,土壤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分别为75.71、35.80和34.93,吸附常数(Kf)分别为7.58、3.06、3.12;表明异丙甲草胺在壤土中较难吸附,在另两种土壤中属难吸附;吸附自由能(△G)为-10.73、-8.87、-8.81 KJ/mol,均属于物理吸附;【结论】异丙甲草胺在粉砂质壤土中可淋溶,在壤土和壤质黏土中为较难淋溶,其在粉砂质壤土中移动性较壤质粘土和壤土强,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三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对文昌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文昌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筛选最适合文昌鸡的IBD防控措施,试验选用新型重组疫苗(rGt HLJVP2)和商品化的弱毒疫苗、中毒力疫苗,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重组疫苗(rGt HLJVP2)组表现更高的抗体滴度,且致死性攻毒后保护率为100%,为文昌鸡的疫病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重组疫苗 文昌鸡 免疫


八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节瓜品种"粤农"为试材,以节瓜炭疽病菌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8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以期为海南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代表菌株J-56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train JX-1(HQ645079.1),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 C16(KC010547.1)的ITS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中,50%咪鲜胺锰盐WP和250g·L-1嘧菌酯SC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000 9、0.012 7μg·mL-1,其次为43%戊唑醇SC、40%多·福·溴菌腈WP、80%代森锰锌WP、70%甲基托布津WP和10%苯醚甲环唑WG,20%嘧霉胺WP的毒力最低,EC50为60.511 9μg·mL-1。大田试验中,43%戊唑醇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2个处理防效较高,为80.64%和78.16%,但与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个处理间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20%嘧霉胺WP处理的防效最低。结合室内毒力和大田试验,生产上可使用43%戊唑醇SC、50%咪鲜胺盐锰WP、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种药剂防治节瓜炭疽病。
关键词: 节瓜炭疽病 分离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菠萝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基因组中编码CDS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了解菠萝的密码子偏好性规律和进行分子改造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植物密码子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以菠萝基因组测序获得的30 663条编码CDS为数据来源,应用编写的perl脚本、CUSP和SPSS软件对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双联密码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菠萝基因组数据中的编码CDS的GC平均含量为52.09%,密码子中第3位核苷酸的GC平均含量(GC3S)为55.41%,有效密码子数(ENC)取值为58.41,绝大部分的ENC值都大于35。另外,确定了34种高频密码子(RSCU值大于1),其中仅有8个以AT碱基结尾,25个以CG碱基结尾;同时确定了31种高优越表达密码子。结合以上结果,最后筛选出13种最优密码子。通过与17种植物的GC3S和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GC3S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而菠萝较其他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更接近。【结论】从不同基因、基因内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植物3个层面对菠萝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筛选出13种菠萝最优密码子。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菠萝密码子偏好性规律,促进植物密码子生物学研究及基因组数据在非模式植物中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 菠萝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GC ENC RSCU 最优密码子


象耳豆根结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Me-cbp-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素结合蛋白(cellulose binding protein,CBP)是植物寄生线虫在侵染过程中分泌的重要效应蛋白。为了获得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纤维素结合蛋白序列信息、并分析其在线虫寄生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地位,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转录组数据库,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基因Me-cbp-1(Gen Bank登录号:KU350655)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cbp-1 cDNA全长809bp,其5'末端和3'末端的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43和139 bp,以及含有1个长度为62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编码20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Me-cbp-1含有起分泌功能的信号肽结构和纤维素结合结构域。同源性搜索比对分析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Me-cbp-1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及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纤维素结合蛋白具有88%~91%的相似性。原位杂交显示,Mecbp-1在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亚腹食道腺细胞特异表达。利用RNAi技术对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Me-cbp-1基因进行沉默后,导致二龄幼虫的侵染率显著降低。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纤维素结合蛋白在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侵染寄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推测其通过与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结合,促进植物细胞壁的软化和降解,从而有利于提高线虫的侵染和寄生能力。本研究为揭示象耳豆根结线虫分子寄生致病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防治根结线虫病害新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纤维素结合蛋白 原位杂交 RNA干扰


不同生物质炭对海南砖红壤性质及N_2O排放的影响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温度及原料影响生物质炭性质,相应影响土壤N_2O的排放,为筛选适宜于海南砖红壤的生物质炭类型,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海南4种禾本科植物材料在300、500、700℃三种热解温度下制备的12种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生物质炭都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pH,加速土壤硝化作用进行;3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N_2O排放,500℃和7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则对土壤N_2O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所有材料中,高温热解温度下由甘蔗渣制备的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N_2O排放量最低,可能由于甘蔗榨糖后剩下的甘蔗渣以较稳定的碳水化合物为主。综合分析,推荐500℃热解温度下生成的甘蔗渣生物质炭实施土壤改良,更有利于N_2O减排。


海南省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菌株适合度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相对渗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65.56%,且以高抗菌株为主(8个中抗菌株,51个高抗菌株);该病菌对芒果危害甚大,其中具强致病力的菌株达65株,占72.22%。高抗菌株的菌丝生长优于敏感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抗性菌株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敏感菌株的相对渗率高于抗性菌株,表明敏感菌株细胞膜的透性较高,胞内电解质渗出较多。研究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菌株适合度高于敏感菌株,易形成优势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