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槲皮素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 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T2组)、100(T3组)、200(T4组)和400 mg/kg(T5组)槲皮素的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T1组相比,T3组和T4组黄河鲤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T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且T3组饵料系数最低。以特定生长率为评定指标,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分析,黄河鲤饲料中槲皮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4.02 mg/kg。2)T3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与T1组相比,T3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补体3(C3)含量显著提高(P<0.05);T3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T3组血清LZM活性显著高于T4组(P<0.05)。4)与T1组相比,T3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3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T2组、T3组和T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槲皮素可提高黄河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100 mg/kg添加水平为宜。

关键词: 槲皮素 黄河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生活史及防治药剂筛选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南伏牛山区地理和气候环境独特,核桃Juglans regia L.栽植面积较大,但是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的危害严重制约着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为了绿色防控核桃举肢蛾,本研究利用生态学手段调查了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对包括苏云金杆菌在内的11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检测了该地区核桃的农药残留,以期为伏牛山区核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河南伏牛山区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其中6月中旬为核桃举肢蛾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第1代卵孵化盛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第1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旬;第2代卵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核桃举肢蛾的成虫羽化盛期至初孵幼虫期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筛选试验表明:8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为93.62%,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1.49%)相当.农药残留检测表明:核桃果仁注干吡虫啉残留较高,但灌根未检出,检测果仁没有发现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或残留较低不能检测出来.以上结果表明,河南伏牛山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选择苏云金杆菌和噻虫嗪进行防治,不仅对核桃举肢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逐步减少或淘汰农药残留量较大的化学药剂,逐步实现解决大宗经济林有害生物新模式.

关键词: 核桃举肢蛾 生活史 药剂筛选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梅比较基因组学及木兰类植物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及相关植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基因家族聚类,估算物种分化时间,并开展有关物种的共线性分析,计算不同类别代表性物种内旁系同源及物种间的直系同源同义替换率(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e,Ks),同时基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串联法及并联法等多种策略,进行木兰类植物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共享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whole-genome duplication,WGD)事件,樟目(Laurales)的共同祖先经历了二倍化事件,木兰类植物未共享WGD事件.长枝吸引(long branch attraction,LBA)会影响系统发育的准确性,消除LBA可使用1以及0和1相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往对木兰类植物系统发育位置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不同、不完全谱系分选(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ILS)的存在、分类单元取样的局限性,以及木兰类植物在进化早期的快速分化等原因.在充分考虑多种可能影响木兰类植物进化位置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二叉树或不能完全代表被子植物的早期多样化,木兰类植物更可能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姐妹,这一观点得到了较多系统发育树的支持.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系统进化分歧时间、揭示WGD事件与物种分化关系以及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木兰类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蜡梅 比较基因组 共线性分析 木兰类植物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皮松天然林更新与种群结构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白皮松野生资源的生长及更新状况,对白皮松主要分布区的11个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其生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白皮松群体的更新及种群结构。【方法】主要采取样地和样线法对白皮松原生群落天然更新进行野外调查。依据文献及白皮松生长状况特点,将白皮松更新幼苗分为两类,树高<0.5 m为Ⅰ级更新苗,0.5 <树高<1.5 m的为Ⅱ级更新苗。主要调查3个部分:乔木层郁闭度及树种组成,灌木层与草本层的高度和盖度,样地生境因子等。【结果】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及秦岭西侧的白皮松种群更新能力较强;而大巴山区的南漳、远安、丹江口等种群更新能力较弱;子代苗不足是大多数白皮松群体更新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白皮松种群龄级特征在不同区域不完全相同,同一地点种群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巴山地区白皮松种群龄级较大,Ⅲ~Ⅳ龄级的个体数量较多,变化较大。中条山、太行山和吕梁山分布区的白皮松群体龄级相对较小,以Ⅰ~Ⅲ龄级为主,种群目前处于稳定阶段。秦岭东西两侧种群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Ⅰ~Ⅵ龄级间,龄级差异较大,多数种群缺少Ⅰ级龄级的更新幼苗。【结论】白皮松在多数群体中均缺乏更新幼苗,幼苗更新基本上处于停滞的阶段,并且群体之间差异较大。白皮松胸径幼期生长速率低于一般松属树种,进入中龄期后其生长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从各地的生长状况来看,康县、蒲县白皮松生长及更新均较好,比较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蓝田、翼城群体生长较好,但是林分结构和更新状况并不理想;陵川、洛宁群体总体呈稳定状况;丹江口、南漳、远安、西乡群体径级波动较大,总体呈现衰退趋势。

关键词: 白皮松 天然更新 种群结构 径级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靶向类黄酮代谢组学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初花期的红花蜡梅、红心蜡梅、素心蜡梅的中、内花被片为材料,开展靶向类黄酮代谢组检测与分析,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的呈色物质及类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对蜡梅3个品种的中、内花被片进行UPLC-MS/MS检测,并进行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样本质控分析、PCA分析、HCA分析、OPLS-DA分析及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探究不同花色类型花被片间类黄酮代谢物差异。[结果]在蜡梅花被片中共检测到82种代谢物,包括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花青苷、黄烷醇等化合物;蜡梅红色花被片类黄酮物质除花青苷类外,还包括黄酮醇类化合物,其在红、黄花被片中未显示出规律性变化;花青素代谢通路富集程度在蜡梅红、黄花被片5个比较组中均表现为最大且最显著。[结论]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除主要的黄酮醇支路和花青素支路外,还可能包括黄酮支路、异黄酮支路和黄烷醇支路;在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花青素支路和黄酮醇支路可能不是对共同底物的竞争关系;矢车菊苷是蜡梅花被片呈红色的特征代谢物,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关键词: 蜡梅 花被片 类黄酮 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田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造成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为建立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 14种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灭草松可以较好地防除冬小麦田野老鹳草、牛繁缕、大巢菜、紫堇、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吡草醚对野老鹳草、牛繁缕、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荠菜等8种杂草防效突出.辛酰溴苯腈可很好地防除牛繁缕、大巢菜、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麦家公等6种阔叶杂草;唑草酮对野老鹳草、牛繁缕、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5种杂草防效突出.这4种除草剂及其适用浓度与其他供试药剂相比杀草谱更为广泛,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根据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防除.

关键词: 小麦田 阔叶杂草 除草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是侵染甘薯的一类重要病毒,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8种甘薯双生病毒。本研究根据我国已报道的8种甘薯双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了一组引物,建立了单头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的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巢式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8种不同甘薯双生病毒重组质粒为模板时,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出8种甘薯双生病毒,且半巢式PCR方法的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10 000倍。对烟粉虱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地从单头烟粉虱中检测出甘薯双生病毒。该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 甘薯双生病毒 半巢式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中国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生仁为原料,先红外辐射预处理,再采用酶解法提取浓香花生油脂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脂体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与木聚糖酶比例63∶24∶13)加酶量460 U/g、pH 5.5、酶解时间110 min、酶解温度51℃,在此条件下浓香花生油脂体得率为50.89%。所得浓香花生油脂体呈半流动态乳液状,淡黄色,具有浓郁的烘烤花生香,平均粒径为(3.49±0.61)μm,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39 mg/100 g,氨基酸总量为13.50 mg/100 g,冻融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脂体 响应面法 得率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花青素还原酶基因AN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还原酶(ANR)是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对花青素含量有一定的负调控作用。为探索ANR基因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红花花色的关系,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红花中克隆ANR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分析,并检测了其在不同花色红花品种的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花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tANR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 958.28,理论等电点为5.87,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属于NADB-Rossmann超家族,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CtANR和刺菜蓟ANR的同源性最高,为83.98%,与刺菜蓟ANR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梅花、欧洲甜樱桃ANR的亲缘关系较远,模体基序相差较大。定量分析表明,红色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都是在果球形成初期表达量最低,其次是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而在花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红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的趋势。在不同花色的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发育的S1、S3和S5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S4、苞片、根、叶中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与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解析红花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红花花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花 花青素还原酶 AN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伴生麦种内脱落酸动态变化与休眠相关性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伴生麦可在田间实现自然越夏,该现象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普遍发生。本研究选取不同休眠时间的伴生麦新收获及休眠解除的种子,对其种内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伴生麦种子在白光和黑暗条件下休眠持续期内和吸胀条件下的ABA含量动态与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304.9~687.2 ng·g~(–1))高于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95.5~314.1 ng·g~(–1));休眠持续期内,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逐渐降低,发芽率与ABA含量存在负相关,白光处理能够延长长休眠伴生麦的休眠时间,同时能降低种内ABA的降解速率;白光处理对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无影响,但可延长休眠时间;吸胀处理期间,所有材料ABA含量均先降低再升高,除了新收获长休眠干种子不发芽外,其他伴生麦材料在黑暗条件下发芽势达到最高时间比白光条件下均推迟3 DAI (day after imbibition)。本研究结果将为伴生麦的防除和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 伴生麦 休眠 脱落酸 降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