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红花花青素还原酶基因AN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还原酶(ANR)是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对花青素含量有一定的负调控作用。为探索ANR基因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红花花色的关系,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红花中克隆ANR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分析,并检测了其在不同花色红花品种的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花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tANR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 958.28,理论等电点为5.87,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属于NADB-Rossmann超家族,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CtANR和刺菜蓟ANR的同源性最高,为83.98%,与刺菜蓟ANR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梅花、欧洲甜樱桃ANR的亲缘关系较远,模体基序相差较大。定量分析表明,红色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都是在果球形成初期表达量最低,其次是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而在花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红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的趋势。在不同花色的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发育的S1、S3和S5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S4、苞片、根、叶中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与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解析红花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红花花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花 花青素还原酶 AN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伴生麦种内脱落酸动态变化与休眠相关性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伴生麦可在田间实现自然越夏,该现象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普遍发生。本研究选取不同休眠时间的伴生麦新收获及休眠解除的种子,对其种内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伴生麦种子在白光和黑暗条件下休眠持续期内和吸胀条件下的ABA含量动态与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304.9~687.2 ng·g~(–1))高于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95.5~314.1 ng·g~(–1));休眠持续期内,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逐渐降低,发芽率与ABA含量存在负相关,白光处理能够延长长休眠伴生麦的休眠时间,同时能降低种内ABA的降解速率;白光处理对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无影响,但可延长休眠时间;吸胀处理期间,所有材料ABA含量均先降低再升高,除了新收获长休眠干种子不发芽外,其他伴生麦材料在黑暗条件下发芽势达到最高时间比白光条件下均推迟3 DAI (day after imbibition)。本研究结果将为伴生麦的防除和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 伴生麦 休眠 脱落酸 降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光切割花生荚果挤压断裂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农机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激光切割和准静态挤压对花生荚果断裂力学特性的影响,以豫花9326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断裂强力和断裂变形为试验指标,以不同激光切割强度、切割速度、切割方式对花生荚果样品进行切割预处理,再以不同挤压放置方式对花生荚果进行准静态挤压断裂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当激光强度百分比分别为75%、100%,切割速度分别为150、100mm/s,激光切割方式分别为卧放切割、侧放切割,挤压断裂放置方式分别为立放挤压、正放挤压时,断裂强力和断裂变形为单因素试验下最低值;所有单因素中,挤压方式的改变使断裂强力和断裂变形的变化幅度均比较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结果表明:断裂强力和断裂变形两指标下试验因素从主到次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挤压方式、激光强度、切割速度、切割方式;当激光强度为100%、切割速度为100mm/s、切割方式为侧放切割、挤压方式为立放挤压时,效果较好,断裂强力为45.75 N,断裂变形为4 mm.对激光切割后的花生荚果进行力学特性研究,为花生荚果激光破壳预处理设备的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花生;挤压破壳;力学特性;激光切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胎移植前供体牛与受体牛血浆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胚胎移植前供体牛与受体牛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以明确血浆外泌体miRNA在牛早期妊娠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3~6岁、体重480~600 kg的夏南牛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0头供体牛进行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23头受体牛只做同期发情处理。在人工授精后第7天,冲洗供体牛子宫以获取囊胚,选取3头囊胚数相近的供体牛及3头与供体牛体重和年龄均相近的受体牛,颈静脉采血,进行血浆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然后提取血浆外泌体miRNA,并检测其表达量;采用R语言中的DESeq差异算法计算P值,并筛选出P<0.05的miRNA,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6个样本的囊泡粒径均在135 nm左右,符合外泌体的特征。与供体牛相比,受体牛中有9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P<0.05),13个miRNAs显著下调(P<0.05);2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中,有15个miRNAs预测出无重复的靶基因2 99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生物黏附(biological adhesion)、定位(localization)、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功能有关的通路上,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与黏着斑(focal adhesion)、黏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有关,提示血浆外泌体miRNA可能参与调控胚胎着床。【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和探究影响胚胎着床的血浆外泌体miRNA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阐明血浆外泌体miRNA在母牛早期妊娠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外泌体 miRNA 差异表达 妊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敌草快对紫云英含水率、荚果性状的影响及其应用安全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紫云英(A stragalus sinicus)收获期茎秆贪青晚熟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催枯及其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并对其施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敌草快施用6d后紫云英含水率显著降低,中部和顶部茎秆含水率下降至30% ~40%,底部茎秆下降至54% ~61%,显著低于喷施清水处理(P<0.05),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 g·L-1敌草快处理显著降低紫云英总花荚数、荚果总重和种子产量,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5g·L-1敌草快处理荚果性状和产量与喷施清水处理无显著差异;20g·L-1敌草快处理下荚果中敌草快残留量达2.34μg·g-1,茎残留0.42μg·g-1,显著高于10g·L-1处理(0.70μg·g-1和0.16μg·g-1)和5 g·L-1处理(0.05μg·g-1和0.01μg·g-1);水稻(Oryzasativa)和紫云英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敌草快安全阈值分别为0.01mg·L-1和1mg·L-1.综合考虑脱水效果、荚果性状、种子产量、敌草快残留及其对受体的毒性等情况,紫云英种子生产中适宜施用5 g·L-1敌草快进行催枯,残留不影响水稻接茬.

关键词: 紫云英;催枯剂;荚果性状;安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小麦越冬期冻害评价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低温冻害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目前小麦低温抗性的无损评价方法还非常有限。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光合作用相关信息,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的常用方法。通过筛选合适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来评价小麦的抗寒性,为小麦抗寒机理、越冬期管理和抗寒育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调查越冬期冻害发生年份34个常用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与33个小麦品种冻害程度的相关性,筛选出与小麦冻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TR_o/CS_m,相关系数达到了0.636,相关性大于前人所用叶绿素荧光指标F_v/F_m。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TR_o/CS_m可以用来评价小麦的抗寒性,该结果为冬小麦越冬期管理和抗寒育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小麦 低温冻害 抗寒性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苯·啶虫脒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菜豆黄曲条跳甲高效杀虫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安全性测定,并在田间验证了最大联合作用系数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联苯菊酯与啶虫脒LC50值为86.6483 mg/L,配比为1∶1的联合作用系数(127.4035)最大;联苯·啶虫脒在菜豆7~21 d的生长速率无较大差别,推荐剂量对菜豆安全;有效成分用量为108~126 g a.i./hm2,田间喷施,14 d防效在81.27%~92.15%,防效好且持效期长.[结论]联苯·啶虫脒的最佳配比,可作为防治黄条跳甲的优选药剂.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菜豆;筛选;安全性;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 (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关键词: 漯抗1号;漯抗4号;漯抗6号;赤霉病;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抗病毒病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西瓜是消暑佳果,为葫芦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世界第一位.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病毒复制速度快且能破坏寄主免疫功能,一旦发病则损失严重.病毒病可使西瓜叶片皱缩、植株矮化,严重影响果实发育、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绝收,是危害西瓜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以预防为主.综述了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利用、抗病毒病机制、防治手段等内容,为多种途径创制西瓜抗病毒病资源、诱导西瓜提高抗病性,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西瓜病毒病、有效防控病毒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病毒病;抗性机制;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叶宽的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对玉米产量贡献巨大。利用1份玉米穗三叶窄叶和2份穗三叶宽叶自交系为材料,构建2套6世代分离群体(群体1和群体2),利用经典植物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玉米穗三叶叶片宽度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群体穗三叶叶宽遗传均受不同的基因数量控制,属于不同的多基因遗传模型。在群体1中,穗上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穗位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B-1),穗下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模型(B-2)。在群体2中,穗上叶叶宽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综上可知,玉米叶宽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且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玉米穗三叶的遗传模式存在差异,穗位叶、穗上叶及穗下叶的遗传模式均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穗三叶 叶片宽度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