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花CtANR2和CtANR3基因的克隆、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重要营养成分,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素还原酶(ANR)是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以大果球红花品种为材料,克隆得到2个CtAN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3的编码区分别为1 020,1 023 bp,对应基因组序列中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第1个外显子长度不同,其余4个外显子长度一致,内含子长度差异较大。CtANR2和CtANR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339,340个,二级结构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都属于水溶性蛋白,但CtANR2蛋白不稳定,而CtANR3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此外,2个蛋白质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可能定位于细胞外。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1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3个CtANR蛋白与菊科植物ANR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与茄科、锦葵科和桑科植物ANR蛋白也同属一个大分支。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CtANR2和CtANR1组织表达模式相似,都是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初期果球表达量最低,而CtANR3则在苞片中表达量最高,根和初期果球中表达量最低。三者在不同激素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CtANR2和CtANR1在不同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下降,而CtANR3在5种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红花3个CtANR基因可能在红花不同发育阶段及抵抗非生物胁迫中有不同的分工。


烟草NtMYB102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烟草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析NtMYB102转录因子的结构并预测其功能,采用同源克隆和Sanger测序法,从烟草品种K326中获得NtMYB102基因的CDS序列,基于该序列分析NtMYB10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基因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从NCBI SRA数据库中下载烟草接种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的转录组原始数据,分析NtMYB10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烟草接种蚜虫后NtMYB10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①NtMYB102基因全长1 131 bp,编码的NtMYB102蛋白由376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典型的MYB特征结构域,是一个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具有磷酸化位点的亲水蛋白.②NtMYB102基因上游2 000 bp有多个与逆境胁迫、病原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③抗烟草青枯病品种岩烟97接种青枯雷尔氏菌后36 h,NtMYB10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0h,表明该基因可能在烟草响应青枯雷尔氏菌的侵染中起调控作用.④接种蚜虫后,烟草品种中烟100 NtMYB10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烟草对蚜虫取食的响应.
关键词: 烟草 蚜虫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NtMYB102


不同热预处理对栎木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破坏木质生物质天然抗降解屏障,促进木质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筛选出适宜的热预处理方式.[方法]以栎木为研究对象,利用质量法/体积法、范式抽提法对高温蒸汽处理、固态汽爆处理和挤压膨化处理栎木的物理性质、木质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其木质官能团和纤维素相对结晶度进行分析.[结果]挤压膨化处理可显著改变栎木的形貌,持水力和比孔隙率分别为对照的3.2倍和 4.71 倍,容重降低至对照的 1/4.各热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栎木木质纤维素含量,挤压膨化处理后木质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2.60%、15.85%和 7.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各热预处理栎木均具有木质特征官能团,挤压膨化处理I898/I1 509 比值显著增大,说明纤维素被富集.经不同热预处理后栎木仍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晶体结构峰形未发生改变,但强度不同程度变弱;相对结晶度不同程度增大,固态汽爆处理和挤压膨化处理后相对结晶度显著升高,表明结晶区的纤维素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结论]挤压膨化处理可显著改变栎木物理性质,降低木质纤维素含量,暴露结晶区纤维素,有利于木质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
关键词: 栎木 木质纤维素 降解 挤压膨化 高温蒸汽 物理特性 结晶度


一种新的广适性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往进行大白菜杂交种分子纯度鉴定,需要基于亲本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有基因型依赖性。笔者以大白菜杂交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基于自交不亲和S单元型多态性开发的BrCⅠ引物、BrCⅡ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确定该大白菜商品杂交种纯度;当杂交种亲本分别为Ⅰ类S单元型和Ⅱ类S单元型时,筛选以BrCⅠ和BrCⅡ引物分别扩增后的产物中只有一个出现条带的材料即为假杂种;当亲本同时为Ⅰ类S单元型或Ⅱ类S单元型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I或Alu 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筛选酶切产物中电泳条带的带型显著不一致的材料为假杂种。该方法为一种新的广适性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分子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纯度鉴定,整个周期只需2~3 d,快速精准。
关键词: 大白菜 S单元型 广适性 分子标记 纯度鉴定 酶切


种下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花生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生营养分层调控-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研究花生种下分层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微域土壤调理、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有机肥和化肥撒施相比,种下施肥能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提高经济性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花生养分积累量,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94个百分点,产量平均增加554.0 kg/hm2,增产11.2%,其中,花生种下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600 kg/hm2 产量最高,为 5759.4 kg/hm2.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比种下 5 cm同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平均增加 175.7 kg/hm2,平均增产 3.3%,油酸含量平均增加 0.89 个百分点.化肥减施 25%时,花生种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比有机肥和化肥撒施产量平均增加258.1~419.4 kg/hm2,平均增产 5.2%~8.5%,油酸含量平均增加 0.75~1.71 个百分点,其中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总之,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450 kg/hm2,与撒施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600 kg/hm2 相比,化肥减施 25%,花生增产 419.4 kg/hm2,增产 8.5%,能实现有机肥和化肥协同增效,达到化肥减施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目的,应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不同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田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造成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为建立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 14种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灭草松可以较好地防除冬小麦田野老鹳草、牛繁缕、大巢菜、紫堇、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吡草醚对野老鹳草、牛繁缕、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荠菜等8种杂草防效突出.辛酰溴苯腈可很好地防除牛繁缕、大巢菜、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麦家公等6种阔叶杂草;唑草酮对野老鹳草、牛繁缕、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5种杂草防效突出.这4种除草剂及其适用浓度与其他供试药剂相比杀草谱更为广泛,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根据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防除.


黄河滩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以河南省9县为例
《农业经济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搬迁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从实践层面探索两者衔接的有效路径。黄河滩区作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通过大规模易地搬迁寻求一条既能保障滩区群众免受洪水威胁又能让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河南黄河滩区9县(市、区)易地搬迁实地案例,从产业发展、居住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五个方面阐释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匹配性,为今后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提供了路径:做好统筹规划、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抓好产业支撑和加强政策保障。


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是侵染甘薯的一类重要病毒,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8种甘薯双生病毒。本研究根据我国已报道的8种甘薯双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了一组引物,建立了单头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的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巢式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8种不同甘薯双生病毒重组质粒为模板时,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出8种甘薯双生病毒,且半巢式PCR方法的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10 000倍。对烟粉虱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地从单头烟粉虱中检测出甘薯双生病毒。该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等优点。


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生仁为原料,先红外辐射预处理,再采用酶解法提取浓香花生油脂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脂体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与木聚糖酶比例63∶24∶13)加酶量460 U/g、pH 5.5、酶解时间110 min、酶解温度51℃,在此条件下浓香花生油脂体得率为50.89%。所得浓香花生油脂体呈半流动态乳液状,淡黄色,具有浓郁的烘烤花生香,平均粒径为(3.49±0.61)μm,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39 mg/100 g,氨基酸总量为13.50 mg/100 g,冻融稳定性良好。


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关键词: 漯抗1号 漯抗4号 漯抗6号 赤霉病 贵协3号 小麦衍生品种(系) 抗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