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灌浆后期的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种子发育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发育阶段,包含了复杂的发育过程和调控网络,有效地解析种子发育的转录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种子发育的后期(30-DAF,40-DAF)2个发育时间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利用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注释差异基因功能和可能参与的调控途径。结果表明,从油菜种子灌浆后期的2个时间点的转录组中分别检测到70 850和65 193个表达基因,筛选得到2 6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941个基因下调表达,713个基因上调表达,29个基因表达差异倍数|log2Ratio|≥10。GO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生物学途径中富集最显著的条目是染色质组装相关的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方面富集最显著的条目依次是蛋白质代谢、营养库活性等功能类别,而在细胞组件方面富集最显著的条目是染色体相关的等细胞组件。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注释基因最多的途径是次生代谢途径,其次是淀粉、蔗糖代谢途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碳代谢途径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后期的转录组分析表明,种子发育30-DAF时期次生代谢物、脂质代谢等表达活跃,40-DAF时期逐渐转变为蛋白质、氨基酸生物合成、光合碳代谢、碳代谢等表达活跃,提示油菜种子灌浆后期仍处于复杂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调控过程。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 灌浆后期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2份国内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最重要的世界性病害之一,而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主要越夏流行区(姚强等,2014),每年拥有大量的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且该省种植的春小麦主要为感病品种阿勃,给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国内学者在寻找春小麦优良抗条锈病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水年型水氮运筹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灌水和施氮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的2个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会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该研究基于2011—2014在陕西关中平原进行的3 a冬小麦水氮耦合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土壤含水率、籽粒产量、耗水量(water consumption,ETa)及产量与耗水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7—9月总降水量每增加1 mm,小麦播前0~180 cm土壤底墒增加0.47 mm。随着灌水量增加,产量和ETa均增加,但仅在降水较少的2012—2013年增产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ETa变化不显著,但其增产效果显著,使WUE显著提高,表明施氮增加了作物蒸腾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根据3 a各处理冬小麦产量和ETa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水分消耗下能达到的最大(边界)产量和WUE,建立了关中平原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边界方程;当ETa超过388 mm时,产量稳定在8 184 kg/hm2,WUE的最大值为2.52 kg/m3。研究可为制订合理的冬小麦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灌水 施氮 降水 耗水量 底墒 WUE 边界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春小麦种质资源苗期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4个春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条锈病特点和抗性遗传规律,采用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对4个春小麦资源进行苗期抗条锈性评价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春麦资源都具有抗条锈性,且表现有抗性小种专化性,各个春麦资源的抗病谱也不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春麦资源‘MY005846’对CYR33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独立作用,对CYR32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作用,对CYR27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独立作用,对CYR25和CYR23的抗性都是由单显性基因作用,对Sun11-6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共同作用;春麦资源‘ZM018858’对CYR32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共同作用,对CYR27和CYR25的抗性都是由2对显性基因独立作用,对CYR23和Sun11-4的抗性都是由1显1隐2对基因共同作用;春麦资源‘YJ003412’对CYR33的抗性由1显1隐2对基因共同作用,对CYR32和CYR25的抗性都是由1对隐性基因作用,对CYR23的抗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作用;资源‘YJ003417’对CYR23和CYR25的抗性都由1对显性基因作用。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质资源 条锈病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味蘑菇野生菌株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研究

食用菌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青海省海西州诺木洪林场草滩地采集获得的野生子实体进行鉴定,该野生子实体为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并对其分离纯化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200g马铃薯,17g葡萄糖,17g琼脂粉,1000mL水)上长势较好,生长快,日生长速度为(1.755±0.1)mm/d;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培养基初始pH为8.0;使用棉籽壳培养料(61%棉籽壳,26%发酵牛粪,9.8%麸皮,0.8%石灰,0.8%石膏,0.8%过磷酸钙,0.8%轻质碳酸钙)栽培,覆土17d后即可出菇,子实体为白色伞状,单菇重(72.00±1.22)g。

关键词: 形态特征 序列比对 菌丝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18 CSCD

摘要:利用二倍体亲本甘蓝(Brassica oleracea,2n=18,CC)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2n=20,AA)或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2n=20,AA)可人工获得甘蓝型油菜。新型甘蓝型油菜不仅拓宽了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开辟了甘蓝型油菜育种新途径,而且在芸薹属异源多倍化过程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对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获得方法及后代二倍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方面所发生的变异及其遗传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做概述,并对近年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在育种中的一些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细胞遗传学 甲基化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Q7-31T金属蛋白酶FQME14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镰刀菌Q7-31T燕麦秸秆诱导发酵的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研究该蛋白酶的酶学特性,丰富和完善金属蛋白酶的基础资料;探究其在纤维素酶系降解纤维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丰富和完善纤维素酶系降解机制。以燕麦秸秆为碳源诱导发酵镰刀菌Q7-31T,并在发酵第6天收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金属蛋白酶,随后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从镰刀菌Q7-31T菌株的粗酶液中分离得到一种蛋白酶FQME1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 D;串联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FQME14属于M14家族;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的比酶活为2.85 U/mg,最适反应p H和温度分别为p H 7.0和40℃,在p H 5.0-p H 9.0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蛋白酶在50℃以下稳定性很好,超过50℃酶活力降低。该蛋白酶对酪蛋白、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都有很高的降解能力。金属离子Mn~(2+)和Co~(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Mg~(2+)、Cu~(2+)、Fe~(2+)、K~+、Ca~(2+)和Na~+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镰刀菌Q7-31T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蛋白酶FQME14,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FQME14为M14家族蛋白酶,是一种新的金属蛋白酶。

关键词: 镰刀菌 金属蛋白酶 M14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学本硕博Seminar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微生物学杂志 2018 CSCD

摘要:以微生物学本、硕、博Seminar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通过菌物学科研专题开题设计、文献精读及试验进展汇报的课堂教学,对微生物学本、硕、博Seminar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模型构建、具体实施、结果评估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学本、硕、博Seminar教学法可有效催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拓宽本科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硕士生科研能力及试验教学能力,增强博士生系统科研能力及团队领导能力。

关键词: 菌物学专题 本、硕、博Seminar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胞外多糖西藏灵菇乳复合发酵剂的研制及其发酵乳流变学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活性西藏灵菇发酵剂并提高其质量品质,以分离自西藏灵菇的高产胞外多糖的2株假肠膜明串珠菌(R1、R5)、1株单胞酿酒酵母菌(J7)和商业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产胞外多糖含量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确定制备西藏灵菇乳复合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并比对复合发酵剂与商业发酵剂的发酵性能及其制备的发酵乳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剂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菌种比例1∶3,43℃下发酵6 h。在此条件下,测得多糖含量为3 521.48±83.13mg·L-1,DPPH·清除率为18.62%±0.68%。发酵特性表明,复合发酵剂的产酸能力、组织状态、滋气味明显优于商业发酵剂制备的发酵乳;流变学特性表明,复合发酵剂与商业发酵剂制备的发酵乳表观粘度均较高,为正触变流体,触变环面积分别为2 178.60、3 531.90 Pa·s-1,即复合发酵剂制备的发酵乳结构恢复能力较强;复合发酵剂及商业发酵剂制备的发酵乳的G'值均高于G″值,表现类固体的特性,且复合发酵剂制备的发酵乳表现出较高的黏性和弹性。本研究为西藏灵菇乳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发酵剂 西藏灵菇 工艺优化 发酵性能 流变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在沙丘形态监测中的应用

干旱区地理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丘形态监测对开展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用无人机,分别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7月和9月对青海湖克土沙区4个沙丘进行影像采集,借助PhotoSc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高分辨率的沙丘正射影像和DEM数据,使用ArcGIS软件获取沙丘形态参数并分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监测沙丘形态,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正射影像精度较高,DEM数据通过校正后可正确反映沙丘形态,为逐天高精度监测变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沙丘 形态监测 无人机遥感 三维重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