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高、中、低淀粉型马铃薯品种各3个,研究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为马铃薯高淀粉品种选育、高产调优栽培及淀粉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除‘大同里外黄’和‘青薯2号’,不同质量分数淀粉马铃薯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及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以‘青薯9号’为最高;随着块茎淀粉质量分数的提高,马铃薯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及产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且淀粉型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影响。因此,高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系)叶片光合能力强,可以形成更高的产量。


中国小麦条锈病菌CYR32和CYR33的毒性及基因型多样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当前主要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3的毒性及基因型特征,从全国11个省(区)随机选取29个CYR32菌株和39个CYR33菌株,利用近等基因系及辅助鉴别寄主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YR32和CYR33菌系各有17种毒性表型,而且在抗病基因Yr2、Yr17、Yr27、Yr32、Yr43、Yr Sp、Yr Exp2、Yr28、Yr V23上都发生了毒性分化,CYR32和CYR33菌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89、0.097;CYR32和CYR33菌系的香农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44和0.45;当相似性系数为0.93时,CYR32和CYR33菌系分别被聚为5个和8个毒性类群;当相似性系数为0.84时,CYR32和CYR33菌系分别被聚为10个和16个基因型类群。表明在中国鉴别寄主上具有相同毒性谱特征的CYR32和CYR33菌系在近等基因和SSR分子标记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基因型分化。
关键词: 条锈菌 生理小种CYR32 生理小种CYR33 毒性 分化


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枸杞产业进一步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柴达木盆地4个枸杞主产区的291个土壤耕层土样数据,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基底效应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在4.3%~118.9%。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8.9%和118.4%;pH值变异系数最低,仅为4.3%;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7.4%和65.2%。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速效钾、pH值和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分别为8.4%、10.8%和16.6%;土壤速效磷空间相关性较弱,其基底效应[C0/(C+C0)]为84.3%;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为49.0%。【结论】有机质、pH值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盆地地形有关;速效磷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枸杞种植区施肥活动的影响。


西藏灵菇中两株产胞外多糖单胞酿酒酵母菌发酵性能及其发酵乳的流变学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离自西藏灵菇的2株产胞外多糖的单胞酿酒酵母菌为对象,对其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特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株单胞酿酒酵母菌均具有较高的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菌株J_7胞外多糖产量高于菌株J_5,达到350.02 mg/L,且菌株J_7的发酵特性明显优于菌株J_5,J_7发酵乳具有较好的组织状态和滋气味,感官综合评分为84分。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_7发酵乳较菌株J_5具有较高的表观黏度;J_5发酵乳、J_7发酵乳均表现为正触变流体,其触变环面积分别为377.63、346.96 Pa/s,即J_7发酵乳结构恢复能力较强;菌株J_5及J_7发酵乳的G'值都高于G″值,均表现类固体的特性,且菌株J_7发酵乳表现出较高的黏性和弹性。通过两株单胞酿酒酵母菌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特性与流变学性质的比较,表明菌株J_7具有较高的发酵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可为后续菌株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藏灵菇 胞外多糖 单胞酿酒酵母 发酵性能 流变学特性


一种由山葵果胶杆菌引起的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确定了引发青海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方法】结合选择性CVP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 DNA序列以及Pectobacterium spp.的序列特征分析,对从青海大通县马铃薯软腐病样中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鉴定出肠杆菌科果胶杆菌属山葵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wasabiae)能引起青海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病原菌株不能在37℃生长,能使明胶液化,不具有耐盐性,对红霉素不敏感;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氧化酶、蔗糖试验还原反应、吲哚产生和磷酸酶活性试验均为阴性;可以利用纤维二糖和柠檬酸盐,不能利用D-麦芽糖、山梨醇、D-阿拉伯糖、α-甲基葡萄糖、乳糖、棉子糖和蜜二糖。【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马铃薯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软腐病 山葵果胶杆菌 病原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层出镰孢菌GD-5固态发酵培养条件及对藜和密花香薷的除草活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株GD-5的最适固态发酵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以L_(25)(5~7)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离体叶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其对藜和密花香薷2种杂草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的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氮源分别是玉米粉和(NH_4)_2SO_4。优化后的固态培养条件为:N源(NH4)_2SO_443.0 mg/g、C源玉米粉48.4 mg/g、培养基质初始含水量258 mg/g、接种量0.26 mL/g、初始p H 7.6、培养时间120 h、培养温度30.7℃。优化得到的菌株在藜和密花香薷离体叶片、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在盆栽试验中菌株GD-5对藜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20%和69.46%,高于对密花香薷的79.70%和60.84%;在小区试验中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是91.40%和90.69%,高于对藜的64.50%和50.28%。说明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有望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藜和密花香薷。


干旱胁迫下大蒜果聚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聚糖作为大蒜中干物质含量最高的贮存物质,其代谢过程对大蒜的产量形成及抗逆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大蒜果聚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干旱胁迫下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和果聚糖外水解酶基因(1-FEH)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1-SST和1-FEH的表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在干旱胁迫不同时期两者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第14天时,1-SST的表达量最高,比胁迫0 d显著提高了913倍。而1-FEH的最高表达水平出现在干旱胁迫第28天,比胁迫0 d显著提高了140.4倍。这说明1-SST比1-FEH基因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早,且表达水平高。推测果聚糖代谢基因1-SST表达量的显著增加可能是大蒜早期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因素。


大蒜农艺性状与鳞茎果聚糖含量相关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8份国内大蒜品种资源为材料,研究大蒜3个生育阶段的17个农艺性状与鳞茎中果聚糖含量的相关性,以筛选出影响大蒜鳞茎中果聚糖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大蒜品质性状的早期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抽薹期假茎粗及收获期横茎与大蒜中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和0.729,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0.387和1.181。此外,以果聚糖含量为因变量,建立了根据农艺性状估测其含量的回归方程。经过验证,所得的结果与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一致。在本研究中,抽薹期假茎粗及收获期横茎是影响大蒜鳞茎中果聚糖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上述农艺性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与果聚糖含量相关的农艺学性状。这将为大蒜种质资源碳水化合物的鉴定、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指标,对大蒜果聚糖的全面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 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来源不同的菌株接种马铃薯后致病力有差异;其中,3株强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于乐都、湟中和大通,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来自于民和和湟源。综上,黒腐果胶杆菌是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