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江苏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现状及发展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加快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举措。从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内涵、发达国家经验借鉴、江苏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现状、问题、需求等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江苏加快提高现代农业物质技术准备水平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农机综合利用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研发、农机具购买财政补贴等。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物质装备 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 江苏 政策建议

双波长法测定珍珠粟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建立同时测定珍珠粟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测定分析13个种质资源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为筛选适宜的加工品种提供依据。根据双波长选择原理和扫描光图谱,确定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分别为634、426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分别为539、763 nm。直链淀粉浓度在4~44 mg/L之间(r=0.999 3)、支链淀粉浓度在20~120 mg/L(r=0.999 3)之间,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3个珍珠粟供试样品中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为16.07%~23.48%、52.34%~73.80%,支链淀粉含量差异是引起总淀粉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样品88、50、59、1-1的品种优良,可作为选种栽培、精深加工的优选品种。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珍珠粟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施肥对大白菜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白菜品种新春1号为试材,采用新型CO_2发生器,研究增施800、1 000、1 200μL/L CO_2气肥对大白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CO_2能显著促进大白菜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植株的株幅、周长、叶数、单株净菜质量等生长指标显著增加,且大白菜的结球率也显著提高。增施CO_2能使大白菜的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增施1 000μL/L CO_2的效果优于800μL/L CO_2及1 200μL/L CO_2的效果。使用该新型CO_2发生器能显著起到促进大白菜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效果。

关键词: CO2施肥 大白菜 生长 光合作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对黄萎病抗性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全球植棉业的主要病害,严重缺乏抗黄萎病资源导致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至今未取得显著进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下胚轴为受体,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陆地棉品系苏研060,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大量再生苗。分别以NPT II基因、gafp基因、35S启动子-gafp基因特异引物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将95个阳性再生苗嫁接到海7124幼苗砧木上,获得37个成活植株。RT-PCR检测发现,31个植株出现预期的540 bp扩增片段。盆栽花铃期花粉育性鉴定表明,9个转基因植株雄性败育,22个植株花粉育性正常,通过人工自交得到T1代种子。通过转基因作物隔离区种植、特异引物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自交纯合与选择,培育获得22个T3代转基因纯系。South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体内有2个gafp基因拷贝。GAFP蛋白免疫印迹表明,16个转基因纯系出现分子量为14 k D的GAFP蛋白,另6个纯系表现出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证实,获得3个抗落叶型黄萎病的棉花株系TG09、TG16和TG23。

关键词: 棉花 天麻 抗真菌蛋白 基因 黄萎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耕地过剩氮排放评价及减排对策——基于农牧结合视角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投入和排放超出了耕地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直接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农牧结合视角,采用过剩氮计算方法测算江苏省各市的过剩氮排放现状,并探寻过剩氮形成的原因,提出过剩氮治理的对策。治理过剩氮主要可从3个方面进行,即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形成良性物质循环;降低耕地生产强度,完善农作物轮作生产体系,适当实施休耕。

关键词: 江苏省 耕地 过剩氮 减排 对策 农牧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壤中降解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简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秸秆育苗容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及容器残体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淀粉胶秸秆育苗容器(MSGC)和豆胶秸秆育苗容器(MBGC)两类容器的片状试材进行土培试验,设计不含容器试材土壤为对照组(CK),试验持续45 d,采用常规分析和BiologEco微平板计数技术手段测定了容器残体及土壤中的酶活变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菌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培过程中,容器和土壤中酶活总体呈上升趋势,MSGC淀粉酶活与MBGC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初期显著高于MBGC,中后期则无显著差异.蛋白酶活MBGC全过程显著高于MSGC;秸秆容器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和脲酶酶活,与MBGC相比,MSGC土壤中磷酸酶和脲酶酶活更高.BiologEco分析显示,秸秆容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碳源利用活性,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先增大后减少,MBGC与MSGC差异在于后者土壤AWCD值下降速率显著快于前者.两种容器残体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初期差异显著,后期差异减少.与MSGC比,MBGC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聚合物及胺类利用具有更强活性,这种差异主要与容器胶粘剂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秸秆育苗容器田间应用与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育苗容器 生物降解 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的选育简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是以2个稳定的高代自交系Scu-15和Scu-20配组而成的杂交一代水果黄瓜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成果鉴定(鉴定号:苏农科鉴字2014第67号).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叶色浓绿,果实皮色绿,果长13~16 cm,单瓜质量90~130 g;果面光滑,无刺瘤,肉质脆嫩,清香微甜;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该品种为早熟、丰产、优质、全雌性水果黄瓜一代杂种.

关键词: 水果黄瓜 小脆 新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H_4HCO_3和NaHCO_3处理对膨化鸭胸肉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胸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H_4HCO_3和Na HCO_3浸泡处理,真空微波干燥后所得膨化鸭胸肉p H、体积收缩率、质构和感官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浓度Na HCO_3浸泡的鸭胸肉膨化后收缩率较NH_4HCO_3浸泡后低;Na HCO_3浓度为2%时,膨化后鸭胸肉p H为8.71,口感上已出现碱味;4%NH_4HCO_3溶液浸泡鸭胸肉膨化后p H为6.52,收缩率为43.7%,感管评分高。因此4%的NH4HCO_3浸泡处理后的膨化鸭胸肉具有较好的品质。

关键词: 鸭胸肉 NH_4HCO_3 NaHCO_3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0212的选育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超级稻"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 cm,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一般产量9 000 kg/hm2以上,有效穗32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左右。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镇稻14增产4.42%,2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13.1%。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2014年穗颈瘟鉴定结果为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25。稻米品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黄素、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检测方法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C30-HPLC-DAD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的检测方法。采用APCI-MS和光谱技术对分离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最佳色谱条件:1.5%乙酸铵水-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5:25:70,V/V/V)为流动相A,1.5%乙酸铵水-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5:85:10,V/V/V)为流动相B,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洗脱时间:24min;进样量:20μL;柱温:25℃。混合物中的全反式叶黄素及其15-顺式、13/13’-顺式、9-顺式、9’-顺式异构体,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15-顺式、13-和13’-顺式、9-顺式、9’-顺式异构体均得到较好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分别在2~150 ng和5~250 n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及它们的异构体,可用于果蔬中全反式叶黄素和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 叶黄素 β-隐黄质 立体异构体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