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瓣杜鹃花新品种‘紫金艳后’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杜鹃花‘紫金艳后’是‘小叶铁红’ב汉堡’杂交育成的重瓣新品种。花色艳红;雄蕊、花萼皆完全瓣化为花瓣;花径6.0~6.5 cm。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美观;耐高温高湿,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设施栽培。自然始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持续25~28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嵌合卵清蛋白-兔出血症VP60蛋白病毒样颗粒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卵清蛋白(OVA)第257~264位氨基酸替换兔出血症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质VP60不同位置处相应数量的氨基酸,研究了氨基酸的替换对VP60蛋白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的影响。通过重叠延伸剪接术(SOE)法,OVA T-细胞表位(257~264位氨基酸)分别取代VP60 3个区域(502~510位氨基酸、411~417位氨基酸、302~309位氨基酸),得到3种重组嵌合VP60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得到3种重组穿梭载体Bacmid,分别命名为Bacmid-V-1、Bacmid-V-2、Bacmid-V-3。将重组阳性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3种重组病毒rBac-v-1、rBac-v-2、rBac-v-3,3组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后表达的3种蛋白质分别命名为Z1、Z2和Z3。经RT-PCR、IFA、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后,利用电镜观察此3种重组蛋白质病毒样颗粒的形成情况。3种重组嵌合VP60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3种重组嵌合蛋白质均可以形成与VP60蛋白类似的病毒样颗粒。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RHDV) VP60蛋白 卵清蛋白 sf9细胞 病毒样颗粒(VL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渗透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10(g/mL)时脱水效果佳;随渗透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莲藕失水率增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当麦芽糊精的质量浓度为0.6g/mL、渗透温度50℃、渗透时间180min时,莲藕渗透脱水的失水率最大,为69.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密码子的优化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分析近期引起安徽免疫失败IBD病例中分离的强毒分离株AH1株的VP2基因,发现有49个稀有密码子,其中编码Arg(R)的有16个,编码Gly(G)的有6个。编码精氨酸的AGG(AGA)2个稀有密码子紧密相连(R区),另外还有2个相对比较集中的GGG密集区(G区)。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频率对IBD强毒分离株(AH1株)VP2基因进行改造并合成优化基因,命名为mVP2。将mVP2基因分别克隆到pET-32a及pBV220原核表达质粒,构建了含密码子优化型IBDV VP2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VP2和pBV220-VP2。SDS-PAGE结果显示,优化基因mVP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较野生型基因有十分显著的提高。Western-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能够与鸡抗IBDV超免疫血清反应。本研究为开展VP2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及IBD免疫预防和快速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 密码子优化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施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猪粪、牛粪及其沼液配合化肥施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施用沼液对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的机制及其农用价值。【方法】利用连续3季的盆栽试验,研究等氮下,50%猪粪、牛粪及其沼液N替代比例配合化肥施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猪粪沼液配合施用化肥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为79.3%),其次为牛粪沼液(平均防治效果为38.5%),施用猪粪、牛粪对辣椒疫病无显著防治效果;2种沼液处理辣椒生物量显著高于猪粪、牛粪处理及阴性对照处理;施用猪粪沼液处理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阴性对照高出3.44倍、66.7%和76.7%。此外,2种沼液处理均可增加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及木霉的数量,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结论】猪粪沼液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体现出良好的农用价值。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能是其抑制植物土传病害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沼液 土壤生物学特性 辣椒疫病 畜禽粪便 微生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等效线评判稻田“桶混”农药联合作用方式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田间混用农药的联合作用方式,以田间防治效果作为农药剂量的生物效果,作单剂和混剂的剂量反应曲线,求得单剂、混剂获得相同防治效果的等效剂量。直角坐标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2种单剂的有效剂量,在坐标内分别标出单剂、混剂等效剂量的坐标点,连接单剂坐标点的直线为等效线,混剂坐标点如在等效线的下方,则为增效作用,在等效线上方,为拮抗作用,接近于等效线,为相加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毒死蜱、噻嗪酮-毒死蜱和噻虫嗪-混灭威3个组合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毒死蜱、噻嗪酮-毒死蜱和噻虫嗪-混灭威3个组合对稻飞虱有增效作用。说明用田间试验结果作等效线能够反映农药混用的联合作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LTR-反转座子中Orf1基因的分子进化
《遗传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TR-反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结构上非常保守,通常含有gag和pol两个基因,是完成其转座过程所必需的。在前期研究中,本项目组对大豆基因组SARE转座子家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的拷贝中还存在第3个基因——Orf1。文章借助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对33个已测序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基因组注释。结果发现,在7个植物基因组(桉树、杨树、棉花、大豆、百脉根、亚麻和苜蓿)中,部分LTR-反转座子元件在gag基因的上游存在约1~2kb未知的Orf1基因或基因片段。这类转座子多数在0~3百万年内插入到其所在的寄主基因组中,但它们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子结构、发生的频率、扩增的强度和活跃的时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转座子较整齐的聚类到双子叶植物的一个进化分支上,表明它们可能是部分双子叶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物种间的相对保守性、大量拷贝的转录活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多个功能结构域,提示Orf1基因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Orf1基因 LTR-反转座子 植物基因组 起源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对葡萄5个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利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个葡萄氮代谢基因VvGHD(JF796045)、VvNiR(JF796046)、VvNR(JF796047)、VvGS(JF796048)和VvAS(JF796049)在施用尿素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5个基因在葡萄叶面喷施尿素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VvGDH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尿素喷施后48h,VvNR和VvNiR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24h,VvGS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6h,VvAS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2h。叶面喷施比土壤施用尿素叶中5个基因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早,且表达水平高;土壤施尿素后叶中5个基因对尿素的响应时间比根中延后,但响应强度明显高于根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比强度选择的理想试验环境筛选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点在纤维比强度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黄冈、常德、岳阳和南阳是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纤维比强度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最理想试验环境,而江浙沿海棉区的试验环境(南通、盐城和慈溪)和四川盆地棉区试验环境(简阳和射洪)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纤维比强度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