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海南琼中县什运乡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在海南琼中县什运乡采集土壤样品276个,系统测定pH值及氮、磷、钾、钙、镁、锌、硼等含量,按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要求,对其进行养分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什运乡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土壤碱解氮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无论是全量水平,还是有效态水平,土壤磷、钾含量均处于低至极低水平;中、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不一,交换性钙含量高而交换性镁含量低,有效锌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含量缺乏。鉴于海南中部山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状况,在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应增强用地养地意识,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优化养分施用比例,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南 琼中县 土壤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博优2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叶面积指数、单茎叶面积、冠层间的光照强度及干物质积累量和协调库源关系。在栽培密度0.2 m×0.3 m条件下,施氮180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8.682 t/hm2;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氮利用效率,其中在栽培密度0.2 m×0.3 m下施氮180 kg/hm2,氮肥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8.23、53.85 kg/kg。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改善晚稻库源关系,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关键词: 晚稻 博优225 产量 氮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间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 m~2间种玉米1 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 m~2间种1 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甘蔗 玉米 间套种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Y两优2号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研究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超级稻Y两优2号进行栽培密度研究,结果显示:Y两优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22.0万蔸/hm2。采用3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超级稻品种的施肥模型、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增产效果和施肥净收益。结果表明:在施用N、P2O5、K2O为275.0、135.0、280.0 kg/hm2时,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10 370.0 kg/hm2,此时N∶P2O5∶K2O为1.00∶0.50∶1.02,氮磷钾肥增产率为63.3%,施肥净收益为6 442.0元/hm2。施肥不足时,产量和施肥收益的增长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影响较小;过量施肥时,产量的衰减以氮肥最快、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施肥收益的衰减以磷肥最快、氮肥次之、钾肥最小。

关键词: 超级稻 密度 氮磷钾 施肥 净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钾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条件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相对生物量变异程度的影响及筛选钾高效香蕉基因型的最适宜生育时期及钾浓度。结果表明,适宜香蕉苗期钾营养效率筛选的苗龄为9叶期,最适钾离子浓度为低钾0.025 mmol.L-1和高钾2.50 mmol.L-1。结果表明,不同钾素水平下香蕉苗期干物质积累、钾效率和增长潜力的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而根冠比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香蕉 钾高效 基因型差异 筛选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NAC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克隆了1个NAC类转录因子基因HbNAC1,其cDNA全长为1419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NAM结构域,具有典型的NAC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蓖麻(Ricinus communis)、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79%、80%、57%和60%。聚类分析表明,HbNAC1属于NAC家族Ⅱ亚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较丰富,经乙烯利刺激后其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NAC类转录因子 乙烯利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地方猪POU1F1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的相关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SSCP、PCR-RFLP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封闭群及其近交系、海南黑猪2个品系(临高猪、屯昌猪)的POU1F1基因外显子4、外显子5、外显子6、内含子3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POU1F1基因外显子5、外显子6不存在多态性,内含子3、外显子4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五指山猪、临高猪、屯昌猪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五指山猪近交系呈不平衡状态,4个猪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均处于中度多态(0.250.5);利用SPSS软件分析五指山猪POUIF1基因内含子3和外显子4基因的多态性与其3个生长阶段体质量的相关性,发现引物P1与P4不同基因型个体体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五指山猪 POU1F1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指山高山绿色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思路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五指山高山绿色蔬菜内涵、六大产业优势和存在问题,探讨其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包括以区域规划引起高山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抓好高山绿色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立法依法治山,保护环境,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加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与组织化进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群;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 五指山 高山绿色蔬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基因表达水平的依据,通过AFLP方法对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1、Am5、Am6及其亲本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小,亲本与子代间DNA片段的遗传比率越高。母本Ps5与父本Y95之间四、二倍体差异带率最小,为35.2%,它们与后代Am5三者之间公共带率最大,为47.9%;后代双二倍体倾向于缺失二倍体亲本的遗传信息。Am1、Am5和Am6缺失二倍体亲本中DNA扩增片段的比率高,分别为71.0%、82.8%和90.0%,分别是缺失四倍体亲本的2.4、4.8和9.0倍;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与后代中出现特异DNA片段的概率没有直接相关性。Am1中出现特异DNA片段的比率最高(6.2%),但是其亲本间遗传差异介于其他两组试验材料之间。

关键词: 双二倍体 小麦 遗传变异 AFLP

海南菠萝几种叶部真菌病害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5个菠萝产区菠萝叶部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有6种真菌病害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画眉草弯孢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刺环裂壳孢菌Annellolacinia dinemasporioides、掌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喙状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引起,其中喙状凸脐蠕孢菌E.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aureum为我国首次报道。本文同时对6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病原形态进行了初步描述。

关键词: 海南 菠萝 叶部病害 真菌病原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